風語小說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476章 朱拱栿在讀書
  楊一清回到了家中。

  路過西廂,聽到了朗朗讀書聲,不由得一愣。

  “老爺。”

  邊上跟著走路的管家看到楊一清駐足,趕緊上來等楊一清是不是有什么吩咐。

  “祐栿這邊,可查明了身份?”

  管家一聽,連忙低頭說:“確實是寫在玉牒上,不過……是寫在仁廟襄府棗陽安穆王這一支上的。”

  “棗陽王……”楊一清沉默了一下嘆息道,“罷了,以后不必再探查后續了。”

  “是。”

  楊一清頷首,走入院中。

  朱祐栿正在讀書,然后看到了走進來的楊一清,眼底冷芒一閃而過,接著笑吟吟起身:“先生。”

  “嗯。”楊一清點了點頭,對于朱祐栿總是面善,眼神中卻無法壓制冷漠的樣子,楊一清也是習慣了。

  他也曾懷疑過,朱祐栿是皇帝的棋子,但相關的懷疑,很快就被打破了。

  朱祐栿現在每年除了一筆束脩是宮里例行送來的,剩下的生活費,都是走宗人府每年送來匯票,到點就將匯票自己拿去銀行兌換成金券,或者存入存折。

  每個季度來一次,風雨無阻。

  朱祐栿是輔國中尉,每年是六元俸祿,然后襄王這一系,給每個輔國中尉的分紅,大概是六元,也就是說,朱祐栿一年能拿到十二元,一個月正好一元。

  十兩銀子,一個月養一個輔國中尉,其實已經超過了原來的俸祿。

  要知道,哪怕年景好的時候,全部本色給足兩百石俸祿,一年到頭,奉國中尉一年也就差不多八十兩銀子的收入。

  而朱祐栿現在楊一清這里讀書,伙食費自然是用楊一清的,也不需要他花錢,吃的就算不是山珍海味,但也是錦繡佳肴。

  所以,朱祐栿現在每年基本上只花一元錢,剩下的十一元存在銀行,兩年多下來,也存了二十幾元。

  “最近,聽府里的人說,你跟著宗人們去做了什么投資?”

  楊一清先開話匣,不然這孩子除了讀書有問題之外,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問自己的。

  朱祐栿聞言,也并不意外的回答說:“確有此事,最近都昌王等郡王,對宗人們集資,說是準備在京中投資門面,然后做回牙行生意。”

  “牙行?現在還能做的起來?”

  “旁的弟子不曉得,但對于都昌王他們來說,順天府內的資產,還是能投的起來的。再者,牙行以前駁雜,但朝中已經進行了整頓,很多不合法的業務,也都剝離和處理掉了。所以他們投資的門面,也只是轉租城市戶們多余的空門面而已。

  畢竟陛下為了調整城中格局,安排了不少拆遷工程,很多戶平白拿了幾套房和鋪面,空著也是空著。又因為不知道怎么處理這些鋪面,于是就轉移給了都昌王他們的牙行。

  都昌王有各種級別的合同。

  有的給買斷,一口氣給現錢,有的給分成,還有的則是入股,一起發財。

  生意上,弟子基本上不過問,投了十二元與都昌王,至于收益,現在還在擴張,需要十八月后才會見到第一筆收益。”

  朱祐栿娓娓道來,也沒隱瞞。

  因為相關內容,都昌王他們已經在招股了。

  沒錯!就是招股!

  奔著上市去的。

  當然這種股票,肯定是沒人管的,但都昌王他們也不傻,害怕被皇帝盯上給否了。

  于是,不敢隨意的交給外人,所以都是在宗人內部募資做原始股。

  等過段時間純熟了時機,他們應該會開啟私人證券公司,開始做金融操弄。

  朱祐栿現在還在學習,他準備十六歲了再從錄科考試,所以也不曾娶妻,每天吃住都在楊一清這里,日子過得相當不錯,花銷少了,就當是多一個地方錢生錢了。

  “你只投了你積蓄的一半?”楊一清古怪,“據我所知,都昌王對外宣布的回報率,可不低。”

  “弟子也曾就學于陛下開講的經濟小識,以及理財小識。陛下建議,對于資金的配比,應該分為穩、進、財三個部分。

  所謂穩,穩定生財之法,如養母牛,只要照顧得好,年年下崽產奶,死后還能賣了吃肉,這一塊的配比,務必做到整體資金的五成。

  所謂進,有相當風險,但卻在你可控制的范圍內,諸如礦、運、道相關行業,這些如果發生礦道倒塌需要賠償、運輸路上可能遇到山匪劫鏢,驛道借貸可能受到違約等行當,則根據自身性格和目標配平,三成至四成為佳。

  所謂財,便是風險高,收益也高的業務。比如期貨、海貿、投機等,這些東西,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所以資金配比兩成乃至一成為佳。

  以上的配額方式,便是陛下所授技巧,弟子如今未及成年,在宗府之內,并無太多項目可以參與,所以如今大量宗人都參與的項目,也就隨著大流而去,聽著規劃,便是屬于穩字一系的生財之道,那么半數身家下去,就算輸,也不會輸多少。

  無非,就是被套牢了,然后都昌王拿著還有租期的鋪子沖抵股本,橫豎就是多賺和少賺的區別,虧也頂多五元而已。”

  朱祐栿的講解,讓楊一清點了點頭。

  不得不說,論生財之道,皇帝絕對個中行家。

  方今天下,財局變易,很多地主,其實已經發現了問題,那就是種地不賺錢,皇帝摁著高利貸不讓融資,自己卻不停的拿著低利息去砸借貸市場。

  之前,百姓們想要借貸,得問地主,九出十三歸是常態。

  現在,銀行被朱厚照控制,光是一個牌照,一個準備金,就把天下絕大部分錢莊給摁死。

  僥幸活下來的,也都得看皇帝的面子,利率得跟皇家銀行一個路數。

  以前,存錢給錢莊,那是要收保管費的。

  現在,銀行拿利息給百姓。

  年利率最高不超過十個點,最低不低于三個點,但就是這樣,就能徹底將錢莊給拍死。

  大家都給皇家銀行、四海錢莊、農鄉銀行、郵驛銀行這四大行莊存錢吃利息,小錢莊根本競爭不過龐大體量的四大行,只能紛紛倒下或者被兼并。

  但僅是這樣,還不足以撬動地方。

  最關鍵的,還是朱厚照對大明的經濟中心東南的下手,狠辣無比,東南基本上節節敗退,資金量比不上聚攏了全國藩王、勛貴、百姓的朱厚照。

  然后利息上又競爭不過朱厚照的四大行。

  可以說,日子難過。

  而藩王們,又被朱厚照教導了理財知識,正在全方位滲透大明社會的方方面面。

  他們,可不是善男信女。

  狠著呢!

  楊一清又跟朱祐栿聊了幾句,然后教導了課業,再一塊吃了飯就離開。

  朱祐栿等他走后,沉默了一會兒,緩緩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月明星稀的天空,獨自一個人想著未來。

  他的身份,來歷,以及皇帝的許諾,他都記得。

  要說對皇帝的恨意,沒有是假的,但伴隨著這段時間留在京中,以旁人的視線看待時局的變化,朱祐栿很清楚。

  哪怕他爹造反成功了,大明只會更壞,而不會有美好的未來。

  而朱厚照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在革新這個時局,好壞未知,但朱厚照已經用一套文章,開啟了華夏的第三次大解構。

  脫虛向實,先富物質,再富人心。

  不能再留在農耕社會周而復始了。

  所以,朱厚照面對的阻力,比歷朝歷代皇帝改革不知道大多少。

  朱祐栿方才,從楊一清這邊,感受到了刺探。

  未來,這種相關斗爭,會演化朱氏皇族和天下士紳的方方面面。

  “得找個機會,與陛下說道說道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