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重生農門俏繡娘 > 第640章 隆安帝駕崩
  從夏天到冬天,敦王跟著這位教諭,一直在府衙讀書,頗有種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感覺。

  相較敦王簡單又清靜的生活,京城這邊就復雜多了。

  自從入秋以后,隆安帝的身體一直不大好,先是添了個咳疾的毛病,后來竟然開始吐血。

  太醫私下里對皇后說,隆安帝這病,即便能熬過冬天,也熬不到第二年的春天了。

  皇后問道:“難道真就一點法子都沒有了嗎?”

  太子的年紀還是太小了,皇后自然希望隆安帝能多活一年。

  太醫道:“皇上的身體已經是油盡燈枯了。還請皇后恕罪。”

  皇后沒有說話,若是當初隆安帝聽太醫的話,好好調理身體,未嘗不能多活幾年。

  可他偏偏不信太醫,反而去服食那些丹藥,結果丹藥吃多了,又開始沉迷女色。

  可以說,隆安帝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他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皇后想到這里,不由嘆息一聲,揮手讓太醫下去了。

  而隆安帝自從吐血后,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他如今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太子,太子年紀還小,根本挑不起那么大的擔子。

  他只能趁如今還清醒的時候,將一些重要的事情一一交代給太子。

  太子已經從皇后那里知道隆安帝的病情,也知道父皇時日無多了。

  現在他每天去看望隆安帝,心里都悲傷無比,隆安帝講的那些事情,有些他記住了,有些卻是聽過就忘。

  這天太子和往常一樣,早早來了隆安帝的寢宮。可是還沒進去,就聽說隆安帝已經吐血昏迷的事情。

  隆安帝幾乎每天都會吐血,可是昏迷卻還是第一次。

  太子的心立時提了起來,看著太醫們進進出出,不一會兒,皇后也來了。

  母子兩個等了許久,隆安帝才從昏迷中醒來。

  宮女們按著太醫的吩咐,趕緊端來熬好的參湯。

  隆安帝喝了碗參湯,才有力氣交代后事。

  他的目光先落在皇后身上,“朕去后,國事就交給皇后了。太子還小,暫時還幫不上你的忙,所以朕安排了兩個輔政大臣,將來若有什么大事,皇后可以和兩個輔政大臣商量著辦。”

  皇后知道隆安帝這是放心不下自己,所以安排了兩個輔政大臣牽制她。

  當著隆安帝的面,皇后什么不滿的神情也沒有,只點了點頭。

  隆安帝這才看向太子,該說的話,前幾天他已經對太子說了,如今彌留在即,隆安帝只深深的看了太子一眼,“希望太子不辜負朕的期望,將來做一個好皇帝。”

  太子含著淚點頭:“父皇放心,兒臣會努力做一個好皇帝的。”

  隆安帝得到這令人滿意的答復,微微笑了笑,然后就閉上了眼睛。

  臘月中旬,沈秀正在家里給三郎縫布偶,就見馮媽媽從外面走了進來,“夫人,外面都在傳,說是皇上駕崩了。”

  沈秀聽到這話,手下的針直接扎歪了。

  按照慣例,皇帝駕崩,民間要守孝一年。

  這期間禁止奏樂,也不許男女嫁娶。

  當然京城的百姓,因為百日內禁止殺生,所以要茹素百日。

  倒是瀘州這樣遠離京城的地方,就不用茹素百日,只是該守的規矩還是要守,比如禁止男女嫁娶。

  沈秀原本想在明年春天給寶桃和郭文完婚的,如今看來,也只能再拖一年了。

  除了這件事,隆安帝駕崩對他們的影響不大,日子該怎么過怎么過。

  倒是已經就藩的敦王,自接到隆安帝駕崩的消息后,就趕去京城奔喪去了。

  等敦王趕到京城,太子已經登基為帝,年號也已擬定,是由皇后和兩個輔政大臣親選的永昌,寓意世世代代繁榮昌盛。

  永昌帝盡管年紀還小,但已經有了新帝的架子。

  敦王趕到京城時,新帝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當著百官的面怒斥敦王不孝,在先帝病重時離京,讓先帝帶著遺憾離世。

  敦王當然知道,先帝心里只有太子這個兒子,對自己這個次子根本沒那么重視,永昌帝這么說,無非是給他難堪罷了。

  在已經晉封為太后的周旋下,敦王始終恭恭敬敬,不曾對永昌帝埋怨半句,但是私下里,敦王身邊的侍從都覺得永昌帝太過分了。

  當初要不是他整日找茬,敦王為了遠離他,也不會早早去就藩。如今他登基為帝,卻一點都不顧念自家的親弟弟,真夠令人寒心的。

  敦王聽著底下人的議論,卻什么也沒說。他盡管還是個孩子,可是之前從祖母那里,聽說了不少有關祖父的事。

  祖母說祖父在某些事情上特別能忍,要不然最后也當不上皇帝。

  有一個做新帝的兄長,敦王這輩子沒想過要做皇帝,但是他可以學習祖父的長處,有些時候該忍就忍。

  因此在京這些日子,盡管永昌帝給了他不少難堪,但他都忍了下來。

  最后永昌帝也覺得沒意思了,過后一段日子便沒找他的茬,這才讓敦王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

  但是先帝下葬后,敦王從京城離開的時候,永昌帝又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非要給敦王另選個藩地。

  當然永昌帝的理由也很充足,說是錦城距離京城太遠了,將來召敦王進京城的時候不方便。

  對于永昌帝的這番心思,謝太后看得很明白,無非就是覺得敦王在先帝下葬時,表現很好,贏得了很多大臣的稱贊,惹得永昌帝不高興了。

  于是謝太后出面,制止了永昌帝無理取鬧的這個行為。

  不過永昌帝不待見這個親弟弟的事,還是從京城傳到了蜀地。

  雖然大部分人都很同情敦王的處境,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捧高踩低,覺得永昌帝既然不待見敦王,那么跟在敦王身邊,只怕于前途不利。

  因此敦王從京城回到錦城不久,原來教他讀書的教諭就請辭了,說是身體不適,需要回家休養。

  而錦城知府,雖然為此事上門請罪過,但是事后也沒有再派教諭過來。

  敦王身邊的人都氣憤不已,覺得他們做的太過分了。他們還勸敦王,把這件事告訴給太后,讓太后替敦王主持公道。

  敦王卻道:“母后如今忙著朝政的事,我做兒子的即便不能幫忙,也不能給她拖后腿。既然錦城尋不到合適的先生,那就換個地方再找。”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