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重生:回到八零當富翁 > 第415章 勸他進行招商引資
  “這怎么行!”羅長壽直接一口反對。

  “怎么不行。”徐二龍輕描淡寫道:“你沒做怎么知道不行呢?”

  羅長壽依舊一個勁的搖頭:“這土地可是國家的呀,我可沒聽說我們哪個村子有賣土地給別人建廠。”

  徐二龍端著酒杯,依舊是那么慢條斯理的態度:“當年還在實行大鍋飯的時候,小崗村的農民們就自己私下簽訂了承包合同。這在當時允許嗎?不允許,可是人家私底下悄悄做了。他們受懲罰了嗎,沒有。相反,他們作為改革開放的第1人,載入史冊。”

  “同樣,在以華西村為例,在大家都還在靠土地掙工分的時候,人家就在悄悄的私底下發展副業,開辦地下五金廠。這合規矩嗎?不合規矩。但現在,人家成了第一村,工業產值上億了,甚至成了景點開放,供大家參觀學習。”

  徐二龍就拿著這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幾個村子說事兒。

  “羅村長,他們那些村子跟你們村子一樣,曾經都是一窮二白,不管這些村子是在天南還是地北,但他們都有一點,為了發展他們都敢為天下先,就算明知道不符合目前的規矩,仍然敢作敢為。而時間也證明了他們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

  徐二龍笑微微的拿眼看著羅長壽:“羅村長,這年頭有句話就叫做,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前面這么多的例子都在這兒擺著,他們那些村的領頭人并沒受到任何懲罰,反而青史留名,難道你就不想效仿他們?”

  羅長壽當然想,他當然也想做點成就出來讓上面看看,否則也不至于那么積極的想讓記者來替他宣傳采訪。

  “但是……”羅長壽猶豫著說:“那些村子在怎么發展,搞這樣搞那樣,可也沒說賣土地吧?”

  徐二龍繼續循循善誘的跟羅長壽講解:“鵬城知道吧?”

  “知道,我怎么不知道?人家那可是特區,人家可是喊的口號時間就是生命,三天就建一層樓。”羅長壽說。

  “你知道就行,這特區以前就是一個小漁村,一窮二白,啥也沒有。但現在劃為特區了,要招商引資。要招商引資,當然就得賣土地給人家,否則人家過來廠建在哪兒?房子建在哪兒?”徐二龍說。

  “所以人家就把那些土地給賣出來,建廠房,建樓房。”徐二龍繼續講:“這些現成的例子都擺在這兒。既然人家的土地都可以賣出來,怎么你們這兒的土地就不能賣呢?”

  羅長壽被徐二龍的這一番話給說得心上心下。

  不管是小崗村也好,華西村也好,還是小漁村也好,其實都是這么一個村子啊。

  就因為人家村里的帶頭人有膽魄,敢為天下先,就帶著村里的人闖出了一條血路,現在成了全國的模范村莊。

  “這事……我好好考慮考慮。”羅長壽結結巴巴的說。

  他端著面前的酒杯,只感覺自己一陣陣的口干舌燥,心中那股潛藏的欲望,被徐二龍的這些話給勾的七上八下。

  “羅叔。”徐二龍換了個稱呼喊他:“這事兒考慮考慮也是應該的。不過,也不適合考慮太久。畢竟這個歷史機遇是可遇不可求。如果有別的村子,搶在你的前頭,那你錯過了,一步錯就步步錯。”

  這話并非徐二龍危言聳聽。

  許多改革年代的風云人物,就是在這八九十年代,利用改革的先機,先富起來。

  以后啊,再想尋求富裕的道路,可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當市場越來越飽和,人家搶在前面的,已經完成了一切的原始資金積累,后面的估計連口湯都喝不上。

  “嗯,我好好想想。”羅長壽說。

  袁記者道:“難道我的采訪,就從今天這一晚開始?”

  “這話怎么說?”羅長壽問。

  “許多歷史的重要轉折關鍵點,其實都是在一個平常的某一天誕生。”袁記者說:“比如七八年的那一個冬夜。”

  羅長壽如同受到了極強的暗示,那么是不是以后會不會1984年的這一個夜晚為故事的開頭?

  徐二龍和袁記者酒足飯飽,兩人互相攙扶著,離開羅長壽的家。

  而羅長壽就盤腿坐在炕上,微瞇著酒醉的醉眼,想著心思。

  他的找他的上頭靠山問問,這村里的土地到底能不能賣?

  不對。

  應該是問問這村里的土地到底能不能拿出來招商引資?

  畢竟村里現在沒有資金,也沒有項目,更沒有技術,那就只有土地了。

  徐二龍帶著袁記者回到家具廠的住處。

  對于徐二龍在京城開了這么一個家具廠,袁記者也挺感興趣的。

  徐二龍擺擺手道:“這那是我的能耐,只不過恰好是我幺爸會這么一門手藝,就這么誤打誤撞來了。”

  徐春生在一旁,聽著徐二龍把功勞歸給他,他連連擺手,老實誠懇的道:“這跟我沒關系,這跟我沒關系。這其實是二龍有能耐。如果不是他,我現在都還不知道在哪兒呢!”

  這是他的肺腑之言。

  沒有他,徐二龍依舊有別的本事過得好好的。

  但是如果沒有徐二龍,他還不知道現在流落在哪兒,吃了上頓沒下頓,連基本的安穩都無法保證。

  袁記者把這周圍團轉的家具廠參觀了一下,聽說這些房子只是租的,看看這規模,就這兩間院子已經不能滿足了。

  難怪徐二龍剛才極力想勸那個羅村長招商引資,只有這樣,才能爭取在這邊擴建廠房,比這租住農民的房子有保障多了。

  徐二龍當天晚上留著袁記者在這邊家具廠住下,體驗了一把當地的風土人情。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袁記者就要離開。

  原本徐二龍是打算,等別的家具經銷商來拉家具的時候,就捎帶著袁記者離開,可袁記者要趕時間,不能再等了。

  徐二龍把袁記者送出村口,兩人在公路上一邊走,一邊看看有沒有路過的車輛。

  直到攔下了一輛進城的車輛,送袁記者離開,徐二龍才轉身往回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