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九十九章:軍事改革
  興鼎五年,是個多事之秋,發生了許多戰事!事后,劉緯當然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以做出應對和改變!飛鴿傳書,只是其中一項,還有一個更嚴重的隱患,亟待解決!

  此番,劉緯率師北伐出征在外,突遭劉備偷襲蜀地,蜀中留守臣將們的反應和表現,他總體上還是滿意的,并為自己不在,各類機構還能正常運轉,積極有效應對如此突發狀況,感到十分欣慰!

  甚至就連被處罰的彭羕,他的某些做法,其實劉緯也認可,起碼認可他的初衷與好心!至于其他人能夠積極應對劇變,抵抗荊州軍入侵,與劉備周旋的種種優異表現,就更是令劉緯非常滿意!

  這說明,劉緯許多年來,所打造的政府機構,高效多能;所任用的人才,勤勉任事,兢兢業業,各司其責!將來,他再次出征,也就不用那么擔心了,而且這么多年的努力和心血,也總算沒有白費!

  可是,在成績喜人的同時,還是略顯美中不足,甚至可以說,出現了嚴重的弊端!當劉緯了解到所有一切發生過的細節后,忽然發現,參謀本部似乎出現了問題!

  參謀本部,是劉緯仿造后世,所組建的一個靠集體智慧,做出軍事決策的重要機構,其主要原則,就是軍事民主化,打破了傳統的一人決策模式,確實是個不小的進步,可以充分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避免“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悲劇上演,取1+1大于2的團隊協作之效!

  可是,當劉備大軍,直逼南鄭時,參謀本部,卻出現了決策失靈的情況,為應對方略,軍參們爭吵不休,始終難以統一意見,差點誤了大事!

  幸虧關鍵時刻,龐統腦瓜靈活,巧妙化解了這場危機,可將來呢?萬一再次出現類似情況,貽誤軍機,可如何是好?

  也許在民事上,有一些爭論,耽誤點時間,還沒什么,可軍事上,卻容不得半點馬虎!

  軍情緊急,瞬息萬變,每多耽擱一分鐘,都會出現重大影響,哪有那么多時間,給軍參們吵嘴玩?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卻還遲遲不能作出決策,反而更加誤事!

  當然,也不能因此就徹底否定參謀本部,其實它總體上還是積極有效的軍事參謀、指揮、決策機構,劉緯需要做的,就是查缺補漏,優化改革,以免將來類似的尷尬情形,再度發生!

  這個案例,無疑給劉緯提了個醒,過去的他似乎只重視了民主,卻忽視了集中!因此,只要對原有制度稍加改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于是,劉緯在回到漢中之后,便立刻宣布,參謀本部,未來軍事決策會議中,表決比例,將修改為超過半數贊同,即可通過!

  畢竟軍事不同于政治,要的就是快捷有效,若還是堅持三分之二表決通過,難免還會出現僵局!

  可半數,那就太容易通過表決了,哪怕只多一票就行,為了避免出現同票情況,劉緯還刻意將軍參崗位人數,設置成了單數,并規定涉及軍事決策投票,不許投棄權票,要么同意,要么反對,態度必須明確!

  不過,這樣的調整,似乎會造成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表決太容易,會不會致使錯誤決策,也能堂而皇之地通過表決呢?多一票就行,難保有些軍參,一時糊涂,表錯了態度,支持了錯誤議案啊!

  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劉緯決定,授予參謀總長更大的權力,擁有一票否決資格!不過,這個權力不能濫用,也有一定限制,規定只有在劉緯不在漢中的情況下,才可以代他來使用,最起碼參謀總長可以替劉緯盯著點,別讓參謀本部犯下過于嚴重的錯誤,也就是了!

  其實,劉緯授予參謀總長一票否決權,也是基于此前,甘寧中了調虎離山之計的教訓,都說真理是掌握在多數人手里的,可有些情況下,還真就未必,需要個人智慧突現靈光!

  龐統其人,深謀遠略,又非常了解諸葛亮和劉備,試想一下,若當時他是參謀總長,又有一票否決權,可能就不會讓甘寧輕易離開秭歸,并引導參謀本部,做出正確決策,而避免中計了!

  總之,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都很重要,充分發揚民主,卻忽視集中,便會造成扯皮爭吵,耽擱時間效率!該民主的時候要民主,該集中的時候,就要集中,這兩者缺一不可!

  別看劉緯的改革,好像弱化了民主原則,可實際上,他在強化集中的同時,也更強調了軍事民主原則!就在完成參謀本部的機構調整后,劉緯隨即便在全軍,推行了一項新制度,那就是允許基層軍官,參與軍事決策!

  常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將領們面對實際狀況,很難處處聽從遠在京城里的皇帝指令,尤其是應對某些突發狀況時,因通訊不便,更需要統兵大將們能臨機決斷,隨機應變,而不能只靠請示,等命令去打仗,那就容易貽誤軍機!

  可是,劉緯推崇軍事民主,發揮集體智慧,又豈能允許將領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呢?這似乎是個矛盾!

  但這一次,兩件事情,給劉緯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認為,軍事民主化原則,只是提倡還不夠,今后必須做出硬性要求!究竟是哪兩件事呢?

  其一,就是黃忠發掘了王平這個人才,并聽從他的建議,引軍潛伏于敵后打游擊,攪得劉備大軍后路不寧,最終因缺糧而導致失敗,在全局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其二,就是甘寧和李嚴,發生爭執,在與參謀本部失去聯系的情況下,沒能積極聽取部下基層將士們的意見,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做出錯誤決策,以至損兵折將!

  這兩個例子,正好是兩個極端!顯然,黃忠做對了!其實當時,老將軍自己也沒有什么主意,卻聽從了一個小兵的意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這不就是軍事民主化的好處么?

  而李嚴和甘寧,都做錯了!在關鍵時刻,他們爭執不下時,怎么就沒有征求和聽取一下基層官兵們的意見?也許,在他們的部下中,也有像王平這樣未被發掘的人才,可以提出更合理的應對之策呢?或許結局,就大不一樣了!

  要知道,漢中軍事學堂已經辦學多年,培養了無數的優秀畢業生,按照劉緯的要求,這些高材生,如今都在基層當兵,或者作為基層軍官使用,他們中可能像王平這樣的人才,還有很多!

  如果人人都如同黃老將軍那樣,慧眼識人,愿意聽從基層官兵意見,那么這些軍事高材生,就能很快嶄露頭角,出人頭地,迅速成為將來漢軍的中堅力量;可如果將領們都像甘寧和李嚴那樣,忽視基層官兵意見,固執己見,獨斷專行,這些劉緯花大力氣精心培養出來的人才,還有何用?

  因此,劉緯認為,在軍中廣泛推行軍事民主化制度的時機已經到了,便立刻決定著手實施,制定了一整套嚴格制度,允許和鼓勵基層官兵,多提寶貴意見和想法,并要求將領們在帶兵的同時,也要積極聽取多方意見,以黃老將軍為榜樣,避免重蹈甘寧和李嚴的覆轍!

  從此以后,漢軍上下,面貌煥然一新,基層官兵們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未來竟果真涌現出了不少杰出英才,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這,就叫可持續發展人才戰略!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