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
  宣府城,總兵府。

  這段日子下來,朱祁鎮的日子總算是過的舒心了一些。

  雖然說那幫蒙古護衛還是下不來床,但是舒良那個礙眼的東西已經走了,整個總兵府的護衛職責,都交給了任禮這位老將。

  說起來,任禮最開始晉封伯爵,還是他欽封的,再加上有孫太后的那份家信打底,他總算是有了可以信任的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任禮位高權重,是正經的勛貴重臣,而不像劉永誠一樣,是個宦官,在皇權面前,幾乎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力。

  想起劉永誠,朱祁鎮眼前又忍不住浮現起,劉永誠離開之前的深深一拜,帶著訣別之意。

  心中再次升起一陣濃重的無力感,擺在面前,曾經在迤北日思夜想的珍饈美饌,也頓時變得索然無味。

  這個時候,袁彬從外頭匆匆走了進來,拱手道。

  “太上皇,慈寧宮總管太監王瑾到了,說是帶了圣母懿旨,在外請見。”

  “王瑾?”

  朱祁鎮皺了皺眉頭,這個人他當然是知道的。

  說到底,他自幼長在宮中,當了十幾年的皇帝,內宮當中稍微有些資歷的宦官,他自然是都認識。

  王瑾這個人他之前還提拔過,是個得力的人,只不過,好像和王振的關系不算特別好,但也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關系。

  讓朱祁鎮感到疑惑的是……

  “母后換了慈寧宮的總管太監?李永昌呢?”

  雖然說,朱祁鎮到達宣府這段時間以來,已經知道了不少朝廷發生的各種事情,但是內宮中的事,知道的人不多。

  李永昌當時被打殺,緣由有些敏感,所以,也沒有對外宣揚,知道內情的人,除了宮中的孫太后和幾位娘娘,外朝也就是,當時左順門之后,被宣召的幾個重臣而已。

  對外,依舊是圣母深明大義,太上皇憂心社稷,一個力主應立長君,一個主動禪位,保全京師,而天子則謹守本分,辭之再三,最后為宗廟計,承繼大位為君。

  文武百官,朝野上下看到的情況,便是如此,其中的刀光劍影,從不為外人所知,更何況李永昌這么一個小人物的生死。

  不過,朱祁鎮的這個問題,袁彬也是一頭霧水。

  他本是一個小小的錦衣衛校尉,若非機緣巧合,內宮當中的那些大珰,連正眼都不會看他,這種宮廷隱秘,他又如何得知?

  甚至于,在今天之前,他都不知道,當時在武英殿中,跟在圣母皇太后身邊的大珰,名字叫王瑾。

  看著袁彬迷茫的樣子,朱祁鎮心緒越發的復雜。

  他本是隨口一問,但是,袁彬如今的表現,卻無形之中,又再一次提醒他。

  整整一年了!

  京城當中,早就不知道發生了多少變化。

  一切,都不是他當初熟悉的樣子了……

  煩躁的將手里的筷子拍在桌子上,朱祁鎮往榻上一靠,擺手道:“罷了,讓他進來自己說吧!”

  于是,袁彬如蒙大赦,連忙退了出來,再回來時,身后已經多了一個面白無須的宦官。

  “奴婢王瑾,給皇爺請安。”

  一般來說,“皇爺”這個用詞,是宮中宦官對皇帝的叫法,所以,朱祁鎮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了。

  袁彬和哈銘都叫他“陛下”或“太上皇”,劉永誠雖是宦官,但是個武人性子,忠心自是無疑,但是性格疏闊,不甚注意小節,又常年在外鎮守,所以同樣跟著袁彬稱他“陛下”。

  滄海桑田,僅僅一個稱呼,又讓朱祁鎮心中轉過了無數情緒。

  與此同時,他對于王瑾的印象也變好了起來,收起那副隨意的樣子,坐直了身子,點頭道。

  “起身吧,朕記得之前慈寧宮的總管太監是李永昌,如今,母后提拔了你上來,想必是對你十分信重的,說吧,有什么事?”

  說起來,這也是王瑾這一年多以來,頭一次見到這位太上皇。

  即便是之前在宮里,因為和王振不算是一黨,所以他也不怎么能隨侍在這位的身邊,生疏是肯定有的。

  所以,他一路上過來,都在想著怎么贏得太上皇的好感,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一切維持原狀。

  太上皇心里最大的心結,就是土木一役,不僅葬送了數十萬官軍,而且自己也丟了皇位,北狩虜營。

  對于太上皇來說,這段經歷如果能夠抹去,他必定寧愿再也不記起他們。

  所以,不用太過諂媚,一切就按照,之前太上皇還是天子的時候侍奉,太上皇必然會高興。

  果不其然,一個小小的稱呼,王瑾就立刻趕到,太上皇的情緒溫和了不少。

  當下,王瑾恭敬的起身,拱手道:“回皇爺,奴婢此來,帶來了圣母的口信和懿旨,這……”

  說著話,王瑾瞥向一旁的袁彬和侍奉的幾個宮人,猶猶豫豫的沒有說下去。

  朱祁鎮當然明白他的意思,與此同時,他先前的那股悲春傷秋的情緒,也立馬一掃而空。

  之前的時候,孫太后已經寫過一封信給他了,如果有要說的話,當時就說了,但是很明顯,當時孫太后的意思,是讓他自己斟酌,不必著急回京,所以,朱祁鎮才一直悠閑的呆在宣府。

  但是如今,孫太后再遣人來,帶來了“口信”和“懿旨”。

  前者意味著,有些話孫太后不便寫出來,只能讓心腹來口耳相傳,至于后者,用上了“旨意”這種形式,就帶著幾分必須的意味了。

  兩重加碼,朱祁鎮頓時意識到……

  “京城出什么事了?母后說什么?”

  急急的問出口,朱祁鎮瞧見王瑾躊躇的臉色,又道。

  “放心,朕自南歸之后,所用的人都是心腹,這幾個宮人,是在瓦剌時就照顧朕的,至于袁彬,更不必有疑,到底出了什么事?”

  于是,王瑾這才放下心來,道。

  “回稟皇爺,圣母托奴婢帶的話只有兩句:東宮恐生變數,請皇爺莫再遷延,速歸京師。”

  說著話,王瑾從袖中拿出一份華貴的絹帛,遞了上去,繼續道。

  “這是圣母親筆所書,加蓋了皇太后寶印的懿旨,請皇爺御覽。”

  袁彬上前,將懿旨拿了過去,展開放在案上,朱祁鎮凝神望去,只見上面寫道。

  “上圣皇太后孫慈諭,曉太上皇帝祁鎮。”

  “去歲秋末,虜賊犯邊,汝為天子,總率六師,罰罪懲賊,不意為奸邪所誤,北狩虜廷,朝野上下,宮廷內外,皆恨責虜賊,盼君父早歸。”

  “彼時社稷動蕩,宗廟殆危,也先虎視雄雄,圖我京師,吾雖后宮之人,卻不得不入外朝,先立太子,定臣心,再命郕王攝政,安穩社稷。”

  “后得汝自虜中遣使傳書而來,欲禪大位,絕虜賊挾天子以令朝廷之念,為社稷計,吾與群臣共扶郕王即位,先退虜賊,再圖迎復。”

  “今虜賊已退,吾與皇帝數遣使臣,終令爾自虜中南歸,自得報日,吾與端靜皇后,日夜期盼能早日團聚,太子雖幼,亦日日對汝畫像請安叩首,純孝一片。”

  “不意歸途之中,汝祭奠死難官軍,竟心緒不穩,盤桓宣府不歸。”

  “爾為太上皇帝,固當憫憐諸軍民將士,然大明以仁孝而治天下,汝既為兄為父,亦為夫為子。”

  “身為人子,汝有老母深宮期盼;身為人夫,汝有賢妻日夜翹首,以淚洗面;身為人父,汝有純孝幼子尚待教導養育;身為人兄,汝有皇弟屢屢相請。”

  “天子當受社稷責,人子卻當奉孝雙親,如今汝盤桓宣府,令老母妻子憂心,豈無愧疚之意?”

  “汝見此懿旨,則令起行速歸,不得遷延,此諭!”

  應該說,這份懿旨的口氣極為嚴厲,堪稱斥責,將朱祁鎮盤桓宣府的行為,直斥為不孝不悌,不慈不愛。

  如此嚴厲的口吻下,隱藏的是這位圣母皇太后,急迫要讓他回京的心情。

  這番態度已經表明了,朱祁鎮必須要回去!

  與此同時,這封懿旨當中,也隱隱約約透出了很多東西。

  譬如,孫太后刻意強調,先立太子,再命總政,得虜中書信,命禪大位,吾與群臣共扶郕王即位……

  這些用詞,讓朱祁鎮立刻就反應到,當初土木之后,為了皇位的歸屬,而產生的刀光劍影。

  這些事情,都是極為隱秘,知道的人極少,同時,又不能落于紙面的。

  孫太后這是在提醒他,遠離政治中心,意味著他有很多的事情,都得不到消息,而信息的不對等,會造成決策的失誤,這是政治上的大忌。

  將懿旨緩緩合上,朱祁鎮閉上眼睛,片刻之后,再度睜開眼睛時,神色已經平靜了下來。

  這些都是后話,回是肯定要回去的,但是,孫太后之前傳信時口氣還頗為平靜,如今卻如此大變,必然有所緣由,那么……

  “王瑾,你告訴朕,深哥兒出什么事了?”

  于是,王瑾便一五一十的,將京中發生的事情都說了出來。

  雖然說,囿于他的身份,不可能得窺全貌,但是僅憑他說的這些,就已經夠了。

  開蒙出閣,賜封太子三師三少,但卻不置太子府屬官,堂而皇之的,讓深哥小小年紀,和生母分離……

  這一切的手段,朱祁鎮落在眼中,自然能看得出更多。

  他的好弟弟,將太子捧的高高的,但是卻不給絲毫真正的好處……

  登高,易跌重!

  看著太上皇沉思的模樣,王瑾躊躇了片刻,終于還是大著膽子道。

  “皇爺,其實還有句話,圣母沒有吩咐,但是奴婢知道,這是圣母一直在擔心的,所以奴婢斗膽,多一句嘴。”

  聞言,朱祁鎮下意識的皺起眉頭,問道:“還有何事?”

  “奴婢來時,宮中的皇后娘娘孕期已近九月,太醫診斷著,至多再有不到一月,皇嗣就該降生,另外,天子新納的郭嬪,產期也不遠了,郭嬪還好,畢竟身份不高,但若是中宮那邊有了嫡子……”

  這種事情,不是好議論的,因此,王瑾說的很慢,仔仔細細的斟酌著措辭,道。

  “總之,圣母為此事一直在煩心,但是又沒有法子,她老人家不愿因此給您壓力,但是,奴婢私心想著,這般大事,還得您親自回京,方不至有變。”

  聽完之后,朱祁鎮的眉頭緊緊絞了起來,拳頭也下意識的攥緊了。

  東宮……

  所以,皇帝此刻讓太子出閣,還有這么一層用意嗎?

  出閣讀書,意味著太子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外朝文武百官的監督。

  深哥才三歲多,若是課業繁重,又與父母隔離起來,不出現錯失,是不可能的。

  群臣對于太子寄予厚望,就必然會漸漸失望。

  雖然說禮法在上,但是人心人望,同樣重要!

  與此同時,皇帝嫡子降生,若能平安長大,鹿死誰手,誰人能知?

  東宮太子,地位真的還能固若金湯嗎?

  答案早就在朱祁鎮的心中。

  但是,此刻若是回去,就要接受祭天,祭廟,御奉天殿頒詔這些儀程,而禮部遞上來的那份儀注……

  朱祁鎮的臉色頗為掙扎,他右手捧著孫太后的懿旨,左手拿著禮部送來的儀注。

  過了許久,寒風忽而吹開了窗臺,將火爐里的熱氣吹散,同時也激得發白的烏碳重新綻出絲絲火光……

  朱祁鎮睜開眼睛,心中已有決斷。

  “傳命下去,明日起行,回京!”

  王瑾頓時心中一松,深深俯首道。

  “皇爺圣明!”

  與此同時,總兵府外的驛站當中,任禮剛剛安排好了總兵府的護衛之事,在房中歇息。

  忽然,外頭走進來一個身著鎧甲的將領,行色匆匆。

  此人名為何浩,是他的老部下了,打從任禮上戰場開始,他就跟著自己了,無論是遠征阿岱汗,還是后來鎮守甘肅,抗擊也先,何浩都曾為他立過不少功勞。

  這次到宣府來,別的任何人,任禮都沒有帶,唯獨帶上了他。

  也只有他,能不經通稟,直接闖進來。

  “將軍,出事了。”

  剛一進門,何浩急急的行了個軍禮,便直接了當的開口道。

  雖然說,如今任禮已經馬上封侯,但是,何浩依舊沿著舊習慣,稱他為將軍。

  聞言,任禮立刻就繃緊了身子,霍然而起,問道。

  “怎么了,難道說宣府城中還有賊人,敢對太上皇做什么不成?”

  如今,任禮接下了護衛朱祁鎮的責任,自然第一反應是太上皇出了什么事。

  不料,何浩搖了搖頭,遞上了一封書信,道。

  “將軍不妨先看看這個。”

  任禮皺著眉頭,拿過書信,凝神看去,一掃之下,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抬頭問道。

  “怎么回事?于謙不是在大同查案嗎?怎么跑到甘肅去了?”

  何浩搖了搖頭,道:“暫時不清楚,對外是說,羅通的案子牽扯到了甘肅,于少保過去查案,順便巡視軍務,但是,據末將的幾個老部下稟報,說于少保到了甘肅之后,似乎并不急著查案,而是四處亂轉,而且,似乎在打探什么……”

  于是,任禮頓時坐不住了,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半晌,方道。

  “這樣,你立刻去一趟甘肅,然后……”

  “報!”

  話沒說完,房外又響起一道聲音,這次進來的是任禮的長隨,他走進房中,躬著身子,道。

  “侯爺,剛剛行宮傳來消息,說是讓您即刻安排,太上皇明日起駕回京。”

  “什么?”

  任禮大感意外,明明就在昨天,太上皇還吩咐他好好布置總兵府附近的防務,怎么今天就突然要起行了。

  不過如此一來,任禮也就沒有繼續留在宣府的理由了。

  京師距離甘肅,快馬馳騁也要好幾日的時間。

  在接到這份書信前,或許這沒什么,但是現在……

  看了看手里的書信,一時之間有些不知該作何決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