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 第八十二章 辭賦,小道爾
  翌日。

  邇英閣。

  又到了上課的時間,今天講課的是晏殊。

  眾所周知,晏殊的詞寫得很好,恰好今天授課的內容便是詩詞歌賦。

  課堂臨近尾聲,李杰忽然開口問了晏殊一句。

  “先生可去過錢塘?”

  聽到這個問題,晏殊稍感意外,少頃,他搖了搖頭。

  “臣未曾去過。”

  李杰輕輕的‘哦’了一聲,神色間多了幾分失望之色。

  “原來先生也沒有去過。”

  晏殊微微一笑:“人生有窮,我朝幅員萬里,獨一人之力,又豈能盡數觀之?”

  “聽說那里很繁華。”

  李杰面露‘向往’道:“前幾日,我讀到一篇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聽到這篇詞,晏殊臉色微微一變。

  這是柳三變的詞。

  景德四年,孫何從杭州歸京,連帶著這首詞也傳到了京師。

  彼時,此詞一出,京中頗有些洛陽紙貴的架勢。

  這首詞寫的確實好,縱使沒去過錢塘之地的人,也能透過這篇詞感受到錢塘的繁華。

  至于,孫何為什么會特地傳播這篇詞,其實也不難猜。

  孫何和王禹偁皆是一時名臣,兩人素來交好,而王禹偁和柳三變的父親柳宜交好。

  另外,孫何和柳永的叔叔柳宏還是同榜進士。

  有這兩層關系在,加之柳三變確實有詩才,孫何提攜一下后輩,自是應有之義。

  其實,對于柳三變這個人,晏殊心中是頗為惋惜的。

  論詩才,柳三變絕對是當世首屈一指的詞人。

  只可惜,成也詩才,敗也詩才。

  天禧二年,柳三變第三次參加進士科考,結果和前兩次一樣,他還是沒能考上。

  這一科中,柳三變的長兄柳三復倒是金榜題名。

  也許是憤怒,也許是不甘,三次落第后,柳三變憤而寫下了一篇詞,名為《鶴沖天》。

  網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任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詞一出,柳三變在士林之中的名聲瞬間急轉直下。

  你柳三變清高!

  你了不起!

  一會是‘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一會又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功名在你眼中,還比不上流連歡場?

  彼時,柳三變已是天下聞名的詞人,每每有新詞出世,都會被廣為流傳。

  這一篇詞也不例外。

  等柳三變醒悟過來,想要收回之時,已然為時已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當然,也有人能夠體會柳三變的心情,覺得他只是科考不中發發牢騷。

  落榜學子,發發牢騷,很正常。

  但壞就壞在柳三變太有名了,如果他是私下發發牢騷,肯定沒人會去管他。

  身為知名人物,汴梁網紅,柳三變不該讓這篇詞廣為流傳的。

  因為這篇詞,讓很多人對柳三變惋惜的人轉變了立場。

  此后,柳三變的風評急轉直下,從風流才子,變成了歡場浪蕩子。

  不多時,晏殊收回思緒,緩緩道。

  “昔年,曹子建七步成章,乃蓋代之才。”

  “然,官家可知陳思王是如何看待詩詞的?”

  李杰當然知道,他等得就是這句話,不過,在晏殊的印象中,他肯定是不知道的。

  所以,他微微一拜。

  “請先生指教。”

  晏殊撫了撫須,緩緩道:“陳思王言,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

  “官家,此言何意?”

  李杰若有所思,沉吟半晌道。

  “陳王的意思應是,辭賦,小道爾,不足以宣揚大義,垂范后世。”

  “先生,我懂了!”

  這一句我懂了,頓時讓晏殊把準備好的話重新咽回了肚子里。

  官家懂什么了?

  晏殊有心想問,可又怕問到什么不該聽的。

  想了想,晏殊最終還是沒有追問。

  看到晏殊欲言又止,李杰什么表示也沒有。

  有了‘辭賦,小道爾’這句話,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他今天的言論,不過是為了日后改革進士科坐鋪墊而已。

  宋承唐及五代之制,科舉設有進士科與明經、諸科并列,其中進士科最重。

  進士科也被稱之為‘將相科’,因為想要出將入相,必須是進士出身,如果是明經或者諸科出身,很難身居高位。

  如今,進士科的考試內容大略是,凡進士,試詩、賦、雜文各一首,策五道,貼《論語》十貼,對《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

  其中,占考評份量最重的是詩賦。

  后世的人都知道,以詩賦取士,肯定是不靠譜的。

  為官者,最先考量的應是考生的綜合素質,德才兼備,既要注重考試成績,又要注重考察結果。

  同時,還得與時俱進,不同是死讀書,不知變通的人。

  李杰對現在的進士科考試制度很不滿,單憑詩詞,完全不足以考證考生是否可以為官。

  當下科舉中,進士科最為榮耀,一旦金榜題名,除了前幾名會授予京官,絕大部分進士都會外放到地方擔任地方官。

  這樣的任官制度,也不合理。

  同樣是封建王朝,明朝時期的科舉制度明顯更加合理。

  尤其是觀政進士制度,自明洪武十八年始,凡進士登科,先給祿米,于諸司觀政,使其諳練政體,然后擢任之。

  另外,進士科考試中,詩賦的考量比重也得降低,應該更多的考量策和雜文。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此時的晏殊,壓根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李杰給坑了,而且這個坑很深,很深。

  畢竟,進士科取士,涉及天下萬萬士子,乃至士族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點細微的變動,都會被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