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572章 微服私訪去滁州(七)
  楊廷和一聽,有點恍惚。

  王守仁在跟皇帝談完之后,返回家中就把朱厚照的論點,華夏文明歷史上三次大解構摘出來。

  進行了系統性的增補和論述。

  最后拿出了王炸。

  《論三級文明大解構疏》,他根據華夏歷代的文書傳承,將文明體系進行了整合。

  一級文明,即部落時代的血祭文化,包括薩滿、泛靈等等崇拜,也就是徹頭徹尾的鬼神崇拜。

  典型的就是周禮定制以前的文明。

  二級文明,即邦國聯誼,血統論調,典型就是貴族就是好,外邊一切都是垃圾,并且形成對于周圍文明進行壓制。

  三級文明,即中央官制,不再以血統論調而是道德言論,道德言論只能約束上層,而不能約束下邊的人。

  在王守仁的眼中,大明還是處在第三級。

  然后他推出了第四級的暢想,也就是人人都知禮,同時也人人都不會逾越法律的社會。

  為此,他說:“觀花有花,觀花有物,知行當合一,不可分,不可易。

  心賊如何破之?

  知知謂法,行知謂術,知行謂道。”

  楊廷和看著王守仁寫的文章,也忍不住鼓掌。

  朱厚照教出來的徒弟,神了!

  王守仁之前的言論之中,對于思辨闡述太多了,而且偏于模糊。

  畢竟文言通病,一般都不會將話說太死,需要人去思考。

  但這一次,王守仁受到了朱厚照的影響,直接告訴世人,知行合一該怎么拆。

  知知謂法,就是告訴你,你所知道的知識,是總結出來的經驗,只是方法論。

  那么你要踐行這一條路,也就是行知,這是術,術就是辦法,是手段,也就是辦法。

  那么你只是知道去做還不夠,要把方法論結合手段一起去執行,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手段和方法論,要做到有機結合,也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大道。

  楊廷和回憶結束,不由得感慨:“王君斐然成就矣。”

  “這是他的天資。”朱厚照點了點頭,“理學的根基,有一部分歪了,而造成扭曲的,就是朱熹。他給的方法論,格物致知,對也不對。

  王守仁能悟出知行合一,就是說明他本就有能力撥亂反正。

  只是,他的徒弟,尤其是王艮,那小子出身太低,所以為人太過自負,所結交的徒弟,都是最近一段時間依靠軍功和商事崛起的平民。

  這群人需要話語權,所以他們會想辦法搞出噱頭來吸引人關注。

  那么,怎么關注?無外乎用孟子言論,套用法家,再加一點心學,變成狂悖之徒,徹底引導社會風氣從森嚴等級,朝著輕松開明邁進。

  這會系統動搖國家統治根基。

  畢竟國策累慢世俗,一次慢還能接受,但次次慢,則國必然思想混亂,最后崩潰。

  既然如此,不如朕親自來開這一條路,反正朕的威望足夠,知識體系自成一派。

  提前定一個大目標,一個新的方法論,讓所有人都在這一條大道上狂奔。

  雖然算不上融匯貫通,但朕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

  朱厚照說這話,也不臉紅。

  楊廷和卻沒有吐槽。

  因為身邊的一切,都在昭示,朱厚照的闡天釋道是對的。

  只要將技術剝離出傳統儒學范疇,給足時間和待遇,大明能還你一個驚喜。

  有朱厚照的闡天釋道作為托底,你看看這一年內,大明的工部讀書人到底給大明帶來了什么?

  技術官僚啊!

  集約體系之下一起發力,一年手搓發電機、電報機、照相機、甚至關于留聲機其實也已經搞定了。

  因為厚玻璃朱厚照也能造出來,那么只要穩定旋轉刻紋的速度,就能將聲波留在玻璃上。

  播放的時候,重新旋轉起來,聲音也就能發出來了。

  一切你看起來好像很高大上的玩意兒,清代以前的老祖宗們,其實都在玩了。

  但這也只是一小戳人的狂歡罷了。

  清代之后,愚民成為國策,你指望滿族發出去讓下邊人用?

  不怕造反了?

  只有漢人為主體民族的時候,才有那種我強,所以我無懼一切的氣度。

  雖然,有些時候這種氣度,在不合時宜的時候,總是讓看不明白的人覺得可笑。

  總之,今日的一切,都讓楊廷和看到了美好的未來,以及徹底留名的機會。

  “陛下,新文化戰爭,主戰場,應該是在報紙吧?”

  楊廷和有點緊張的問。

  他也是希望能給楊慎鋪路。

  朱厚照聞言點了點頭:“報紙是一環,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環。如今需要給壓抑的關內文人,一個抒發自己的會,同時也要讓他們見識一下,什么叫做下里巴人也能玩陽春白雪。

  朕一直記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的言論,太祖時厭之,整篇刪掉。

  后來太祖一去,就被補了回來。

  但現在,朕打算將這條往下推行下去,做到君民一體,天下華族。

  唯我華夏之民,當引世界華章。

  所以,不管是《憲法·三民律》,還是未來的文化戰爭,都不會是幾個《大儒》左右的了。

  朕當親自締造最大,最多的讀書人。

  有唐世家縱橫,區區萬人。

  有宋士大夫貫穿,亦不過三四十萬。

  我大明,當萬萬華夏人一起讀書,未來十萬萬,二十萬萬,三十萬萬,乃至踏出太空,遠赴星海,三十萬萬,四十萬萬……一百萬萬!”

  朱厚照看著屋頂,講著不怎實際的話繼續說:“與卿家透個底,內燃機已經在研制路上了。如果內燃機研制完成,我大明將獲得一種飛機,能替代熱氣球,做到真正的飛行。”

  當然,這個技術,一百年內能不能解決,都是個問題。

  畢竟需要各方系統性的配合,以及一個偉大的國家。

  “陛下……臣當一家,力當效死。”楊廷和歸心,“太祖高皇帝庇佑陛下,只怕也讓陛下知悉仙境。”

  面對這句猜測,朱厚照沉默了一下后感慨道:“倘若仙人也是人呢?他們能做到,難道我們人做不到?記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朕從始至終都信奉荀子所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但在此之上,朕的觀點是。

  制衡之道,無外乎可與不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是以,天人相分,人循自然,必是生產力低下,無力回天。

  天人相合,人與自然,必是生產力勉強,只能順時應勢。

  天人相制,人定自然,必是生產力強悍,制天地而變天勢。

  所以,發展生產力,便是君子自強不息的術。

  眼下,大明處在天人相合階段,能勉強改造,但更多時候只能順時應勢,吾輩仍需努力啊。”

  楊廷和點了點頭。

  朱厚照對于世界的開發,總是喜歡分開來看,但不得不承認,分開之后,很多東西,就能一下子有了撬動。

  但對于后續的總綱領,朱厚照偏偏喜歡走“和”的方向看。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美美與共。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之“大儒中庸”吧。

  也難怪研究朱厚照文章的人,總是不免受到朱厚照的影響。

  中庸是真的好用。

  取長補短,去蕪存菁。

  不極端,不偏頗,兼收并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