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381章 再一次調整中樞地方
  算學科舉一結束。

  朱厚照立刻著手后續的官場梳理。

  首先將摸底過的地方士紳主力,下旨起復。

  統一升到四品閑職。

  只要他們應征,那么就能直接賜予他們直隸戶籍,進一步強干弱枝。

  接著再把中樞權力機構微調。

  首先,地方行政體系被朱厚照修改了。

  原本布政司、都司、按察司是分開的。

  但現在朱厚照一紙令下,三司頭頂,直接安排了省級單位巡撫。

  巡撫從原本的臨時官職,變成了一個常設官職,直接負責統轄布政司工作。

  然后將布政使拆成七個可以直接對接七部尚書,但同時要直接對巡撫負責,由巡撫統管一省內的政務。

  巡撫沒有兵權,只有行政權和執法權。

  于是地方就變成省——州府——縣——鄉鎮。

  省下設:巡撫衙門,主官巡撫(正三品)、佐官左右布政使(從三品)、秘書監(秘書長由功勞升遷,秘書以錄科進士充。)

  巡撫衙門下設:七廳一局,即:吏戶禮兵行工農七廳外加稅務總局諸省分局。

  七廳主官為布政副使(正四品)、佐官為左右參政(從四品)

  稅務分局置局丞(從四品),佐官為:糧道、商道、茶道、鹽道、驛道、河道、舶道等道員(正五品)。

  糧道:負責一省農桑課稅。

  商道:負責除茶、鹽以外,包括馬匹等在內的一切商貿行為課稅。

  茶、鹽二道以主產地特殊安排。

  驛道:車馬稅。

  河道:內河征稅。

  舶道:海貿征稅。

  諸道下設三佐官:征稅大使、督稅大使、核稅大使皆為從五品,互不統屬。

  征稅大使負責起稅,督稅大使負責對征稅大使起稅書對民間督稅,核稅大使負責監督二者核查得失。

  諸大使下設:佐官僉事(正六品)、經歷(從六品)、都事(正七品)、檢校(從七品)、照磨(正八品)、主簿(正九品)、文書(從九品),下設逐級吏員。

  然后對州府縣也進行配套,核心是官數量少點,但是吏員數量卻多了很多。

  有點類似于后世的公務員體系。

  地方上的變動不算太大,最大的變動就是廢掉了一堆的轉運衙門,然后將權利進行進一步的集中。

  比如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這兩個衙門沒了以前的權能,前者負責產地鹽業的產出巡查,課稅沒他的事情了。

  后者負責全國范圍內尋找產鹽地。

  這么做,也是發出了信號,朱厚照準備對鹽課進行調整了。

  有可能會變成類似于茶業的包稅制也說不定。

  接著之前朱厚照弄出來的一堆縣官,最后還是放棄了,之前還存在的縣長,現在統一并為知縣(正六品),而縣令、縣長等等,則改為專門負責某一房的縣丞(從六品),直接與府七署或者省七廳對接,但又要聽知縣的話。

  然后各房佐官為縣令(正七品)、各個主要負責頭子為主簿(從七品),并且根據職責不同設置下屬官員。

  比如禮房設縣教諭(正八品)、縣教導(從八品)、縣司業(從八品)、學校校長(正九品)、學校督導(從九品)、教師(吏員)不等。

  刑房設縣判令(正八品)、判長(從八品)、司獄(從八品)等等。

  兵房設武備使(正八品)、總教官(從八品)、督導使(從八品)等等。

  凡此種種,不多贅述,但已經算是給大明基層組織改得面目全非。

  至于官員反對不反對,反正現在沒人反對,因為朱厚照統一給官員升品軼,升俸祿。

  并且擴大了官員系統,自然需要大量的官員填補。

  這就讓更多年輕人有希望得到晉升了。

  然后是中樞,內閣——七部(吏戶禮兵行工農)、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祿寺卿、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司卿、稅務總局)。

  軍事上:鎮國府——軍區——分軍區。

  都司——兵備道——鄉鎮。

  督察上:都察院——巡按——都御史——御史。

  立法上:大理寺,下設憲法、民法、刑法、商法等等諸司,現在正在負責諸部法律的修訂。

  然后還有一些平行衙門,比如太學府、太醫院、通政司、中書科、行人司、欽天監、上林苑監、教坊司。

  至于僧錄司和道錄司,現在已經劃歸宗人府祠部令下。

  然后宗人府系統為:宗人令(負責給全國宗親登錄名字,以及宗人教育問題)。

  宗法令(處理國內外宗親違法事件)。

  祠部令(負責佛、道、天方、騰格里等宗教事務,以及掌握皇家列祖列宗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等祭祀則和太常寺一起辦理)。

  宗藩令(負責處理宗親藩國王公世子冊封;公主、封君選駙馬事宜)。

  理藩院(厘定華夏諸族界限)。

  其中理藩院日后會移交出去,但現在朱厚照還是要捏在手中。

  其中,宗人令:秦王。佐官,左宗正代王、右宗正遼王。

  宗法令:蜀王。佐官,左宗正周王、右宗正慶王。

  祠部令:興王。佐官,左宗正韓王、右宗正德王。

  宗藩令:衡王。佐官,左宗正魯王、右宗正肅王。

  理藩院暫時沒有設諸王。

  但通過這一套辦法,九邊塞王的頭頭,已經被朱厚照打包留在了北京。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一堆宗人、經歷、這些多是由諸藩郡王之中考試優者出列,還有一些如涇王則是出任軍官的。

  朱厚照還是沒有對諸王開放陸軍,但海軍開放了,諸王一堆事情可以做,官位的競爭相當激烈。

  畢竟是要考試的,還算積分呢!

  這樣一來,大明中樞權力體系,已經完成了以朱厚照為核心的建構。

  財有皇家銀行、兵有鎮國府、政有內閣諸部下沉地方、法有大理寺抓緊修訂資料、察有都察院諸勛貴盯著文官。

  還有錦衣親軍都督府、東緝事廠,一左一右盯著地方。

  地方上九邊世襲指揮使們入講武堂修習了。

  財稅體系哪怕還是有點混亂,地方移民也還有一點混亂,但都對大局而言無傷大雅。

  正德十八年的梳理,本應該就這么簡簡單單的過去。

  然后迎接正德十九年,開啟朱厚照的下一步計劃。

  結果,在秋收之前,亂子來了。

  “報——洞庭湖大水,湘西大旱一月有余,本地苗人造反,湘西大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