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329章 湛元明 王守仁(下)
  儒家在沒有成為統治學說之前。

  一直在追求“仁”,在歷代讀書人的加持之下,“仁”的含義也就變得無比復雜。

  就連孔子,他認為的“仁”也有針對不同人不一樣的看法。

  簡而言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畢竟儒家核心是“有差的愛”。

  但問題在于,華夏的儒家學問根基已經受到了法家的侵蝕,墨家的滲透,道家的擠壓,乃至于后來佛家進入華夏大地,更進一步補強了所有華夏人的天人觀念。

  長達兩千年的歷史長河沖刷之下,宋明儒家早就不是最古早的那套手段。

  董仲舒天人合一。

  周敦頤太極學說。

  程、朱延展整頓理學。

  同時還有張載橫渠四句所代表的踐行本質。

  接著,明代陳獻章首重宋代陸九淵心學,并且開枝散葉。

  湛若水作為陳獻章的嫡傳弟子之一,曾被陳獻章耳提面命,親自教授學問,他也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間最有名望的心學大家之一。

  只是因為朱厚照亂入,王守仁的龍場悟道所獲篇章,被朱厚照帶偏了一部分。

  接著,王守仁從最開始的《儒學辯證法》一書開始研習朱厚照的理論。

  隨后《開平六法》直接開起了朱厚照和王守仁之間的部分分歧。

  王守仁終究是地主階級,現在還能忍受國家對于地方控制,核心在于他的根基還未被朱厚照毀滅。

  并且朱厚照做出了補償和拉攏。

  所以說,王守仁本質算是朱厚照的弟子兼看中的臣子。

  但壞就壞在這層身份。

  朱厚照進一步將《矛盾論》、《階級論》、《天演論》拿出來。

  這三套理論如果深究,不難發現,核心其實都是道家和法家的體系。

  道家講究無為,先秦時代,有一部分道家人演化出法家。

  然后儒家內部也分裂出了荀子主張禮法的異類,進而出現韓非子這個荀子弟子的法家集大成者。

  王守仁不可避免受到朱厚照思想的籠罩,接著因為受到了《儒學辯證法》對于思辨的能力的提升,已經讓王守仁不再過分迷信古老學問。

  但中國人講究萬變不離其宗。

  所以他們不可避免將朱厚照的思想套上古老的學派稱謂,于是就被朱厚照抓住核心。

  號稱百經之祖的《易》,其主要核心不是法古和不法古,而是告訴人,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人要學會變易。

  于是乎,朱厚照自己用后世內容,結合如今時代體系完成的《天演論》,本質上只是著墨于四個字:“用進廢退”。

  朱厚照是知道古人智慧不能被小瞧的,他們只是眼界不夠,不代表腦殘。

  所以,朱厚照在找了半天古今文之后,最后確定的《朱厚照版本天演論》核心為用進廢退,就是想要告訴世人,不是時代不行,而是你不用,你連去做都沒有做,你希望成功能找上你?

  那么,知行合一,也就能套上來。

  本質上,心學、理學的內容,一個主觀唯心,一個主觀唯物,核心還是中國這個時代的文人對于天地的認知。

  那么想要扭轉主觀到客觀,就需要辯證思維。

  這就是為什么朱厚照讓王守仁學他的文章時,是先給《儒學辯證法》,然后給他《階級論》的暴論讓王守仁感到恐懼之后,再把《天演論》融合進去。

  因為天演論,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客觀唯心。

  畢竟,時間太長了,人從什么地方來的,鬼才知道。

  不管是進化也好,是天演也罷,現在人首先要做的是,掌握物質,讓自己能安然活下來。

  真正的核心,也就凸顯出來的了。

  “以人為本。”

  那么下一個方向,王守仁也有自己的看法。

  那就是:“人與仁同,天仁合一。”

  只不過這個太過恐怖,王守仁并沒有與湛若水明言,只是淡淡的說:“前段時間,陛下賜了個泰西人做我仆從,我與之了解了他們的宗教。”

  “哦?什么宗教?”

  “十字。”

  “十字嗎?說說看。”湛若水果然被吸引了,好奇的問。

  王守仁大體講了一下西班牙的天主教。

  湛若水沉吟片刻道:“泰西之人,居然讓神甫干預政務,果然蠻夷之地。”

  “西番也是如此。”王守仁搖了搖頭,“只不過聽說泰西諸國正在內亂,有好些教派……陛下曾說,對于一神教,就如同儒家一般,非此即彼,黨同伐異,異端比異教更可惡。

  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大興,便是儒家已經隱隱開始邁向儒教的感覺,這對于皇權而言,是不對的。

  于是北朝推崇佛教做大,想要借此壓制佛教。”

  當王守仁說出此言的時候,湛若水已經沉默了。

  沒錯,儒家在成為統治工具的那一刻,其實已經出現了部分的宗教化。

  只是皇權嗅到危機,士族還舉著儒家相當擋箭牌,于是佛教被引入,道教被推崇,都是為了鉗制儒教的誕生。

  效果還不錯,至少誕生了盛唐。

  結果盛唐的代價是五代十國。

  趙宋取而代之之后,儒家勢力全面抬頭。

  經歷了一百五十年的激烈角逐,心學失敗,理學定鼎。

  歷史上一直到清代,乃至現代,長達八百年的歲月,都是理學的天下。

  然而朱厚照的出現,阻撓了這個進程。

  王氏心學在朱厚照有意無意的支持之下,已經開始成為大明朝如今的學問頂流。

  王守仁與楊一清他們這些理學大臣達成了協議,堅決反對朱厚照的法家道統替換儒家道統的想法,進而融合諸家思維,想要開啟新的世代。

  當然更重要的是,王守仁對于泰西了解越多,越發感覺朱厚照整頓儒家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反對儒教的誕生,而是反對儒教進入玄談化。

  朱厚照要將儒教改造成一個“以人為本”的宗教。

  朱厚照在謀算未來。

  儒教必須呈現出一個不歧視“奇技淫巧”,不歧視“農工商者”,追求實干興邦,文武兼備的興盛感覺。

  也就是所謂的古仁人之風。

  而這個,將會無限加大傳教的難度,因為儒家在董仲舒之后,就是設計出來統合舉國各地知識分子思潮的。

  目的在于維穩,這就是一神教的優勢。

  并且,王守仁可是親自與朱厚照討論過邪教傳播為什么那么快。

  核心一點在于。

  進入門檻低,獲得回報看起來大。

  只要你信,你就永生不死,就能升官發財等等。

  可是儒家如果變成儒教,需要古仁人一樣的艱難才能成為真正儒者,那么理學前車之鑒,就是王氏心學的未來。

  理學追求存天理,滅人欲,不也在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之下,陷入了絕境?

  所以,王守仁放棄“仁”的高度,轉為“人”的目標。

  以人為本和以仁為本,一字之差,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天壤之別。

  “西方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本陛下稱呼為文藝復興。但其實所謂的文藝復興,只是拿著天方人翻譯并加工的東方各族文集作為基底,進行的一場激烈的宗教沖突。”

  王守仁如是道:“他們核心叫做解放天性,這一點不適合我朝。因為我朝以宗為主,宗族才是核心。”

  “你是說……”湛若水眼瞳一縮。

  “沒錯,所以我們得修改,以家庭為主。小家為主,盡可能弱化宗族,但這個需要一個根基。那就是小家庭擁有抵抗風險的能力。而想要獲得這個能力,就必須提振生產力。”

  王守仁說著,眼中流光溢彩:“陛下已經在做了,王艮被陛下看中,原來如此……陛下看中的不是王艮的明哲保身。而是安身立本之業,不必拘泥世俗目光。

  做工能活就去做,行商能活就去做,首在活下來,其次立本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