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194章 期貨與陽謀(下)
  “生產需求……生產關系……生產力。”

  一聽到朱厚照的話,眾人就想到了相關的內容。

  孔廟發布的《新學文集》,相當一部分解釋了經濟、生產力、經世致用等等關鍵詞。

  所以他們也讀了,只是有點一知半解。

  “還請陛下賜教。”楊廷和趕緊問。

  朱厚照擺了擺手,笑道:“就這么說了。

  商業帶來活力。

  讀懂朕的書,就能看明白北方在崛起。

  朕花掉的兩千萬兩白銀,正在給整個北方鄉鎮注入活力。百姓手中有了余錢,并且不用擔心鄉鎮田淪為地主所獲,朕又命人與他們收購糧食,簽訂期貨合同。

  那么定金給了,他們收回了一定的成本,就能保證生產的繼續。

  此外,多出來的錢,總要扯兩匹布來改善生活吧。

  如此,一旦南方無法提供北方需要的商品,北方就會自發補齊需要。

  鄉鎮百姓可不受戶籍牽連,他們可以大膽的自行聚鎮生產。

  并且朕從南方工部、北方工部,調集大量工匠投入北方鄉村。

  對他們進行了技藝培養,甚至由內帑、諸王資金投入地方,于是各種木造作坊、鐵匠作坊、水磨作坊集群出現。

  生產力開始得到提升,進而形成集群效益,將造價壓低,那么這就意味著利潤。

  一成利潤足夠商人聞風而動,五成利潤足夠天下熙熙攘攘,一倍利潤足夠商人鋌而走險,三倍利潤足夠群商叛國害民。

  商人聚集,帶來資金與訂單,并且加大投資。

  朕的投資已經下去,三年內,北方基建起來,諸如水泥道路,這意味運輸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同時,北方各地,因為土地必須套種,那么一年米糧一年棉花,反而最合適。

  于是,適合棉花的土地,必然鋪滿棉田。

  有了棉田,就需要織布。

  織布出來需要買家。

  那么在山東織布的話,就可以輻射整個北方、東北、朝鮮、日本。

  而這就與江南商人需要的市場重疊了。

  市場重疊,意味著商業競爭開始。

  那么想要活下來的一方,就得打價格戰。

  于是誰的資本多,誰的造價低,誰就能笑到最后。

  那么,江南這邊,朕下旨保證耕地紅線,加大對湖廣開拓,需要至少五年才能保證湖廣西南完成自給自足,那么湖廣的糧食,一粒都難流到東南來。

  東南為了保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必須想辦法弄到糧食,否則百姓會逃跑,沒了廉價勞力,制造價格就會上升。

  江南造價貴了,就只能安排高利潤產品。

  而高利潤產品莫過于絲綢。

  可絲綢又是奢侈品,購買得起的本就少。

  朕又封鎖了東南海岸,走私不出去,現在又瘸了底層麻布、棉布工業,那么就業市場缺失,供小于求,百姓就得離開江南,另謀生路。”

  朱厚照在內閣重臣驚恐的目光之下,豎起手指,從上而下按在桌上,又碾了碾,仿佛碾碎一只蟲子:“江南是靠著整個大明廉價勞力撐起來的繁榮,朕想要按死它,有一百種方法。只是之前的祖宗們為了北伐,也還害怕這么做會破壞賦稅來源,才心有余悸。

  但朕不一樣,朕也搞學問,朕認為天下所有利益都是流動的,一旦某一個地方成本過高,商人就會尋找成本低的地方投資,重新補齊缺口。

  在大明,政策才是最具有導向性的。

  朝廷才是統合調整地方之策的主宰。

  江南官員絕大部分呆在北方各省,不入中樞,他們又看不懂朕的經濟政策,那么為了政績,他們就會認真執行朕的政策。

  如此一來,北方大興,江南衰弱,那么二十年內,南北經濟力量扭轉,東南地主想要繼續發財,就必須求著朕開海。

  求著朕將諸王放出大明,讓諸王替他們開拓市場,諸王屯墾一方,也能獲得大量廉價糧食、甘蔗、亞麻等等物資。

  用這些廉價產品反哺大明,大明百姓在南北各方商賈交鋒之間,能獲得相應的實惠。

  之前大明收稅很低,各種免稅都無所謂。

  低稅不見得都是壞事,朕有的是辦法弄到新的稅源,同時只要基數夠大,大明一樣能保證經濟運轉的前提之下,不斷發展。

  他們這群東南儒生,如果還想繼續跟之前一樣既嚷嚷農為本業,然后自己在背后不停蠶食整個大明血肉。

  那這種蠹蟲,朕就會親手摁死。

  東南,已經很多土地很久沒有種糧了。

  哦對了,差點忘了,想要市場,海外出不去,就得想辦法找到新市場。如果說西北、蒙古還有市場呢?在東南市場開拓成本過高的情況下,東南會怎么辦?”

  朱厚照撐著下巴看著楊廷和他們:“楊卿算是四川人,知道高原之上,對于棉布的需求情況如何?知道云貴乃至更南的麓川等地,巨木、柚木、糧食、金銀、玉石產量如何不?”

  “臣……略有耳聞。”楊廷和躬身。

  “他們買得起絲綢。這些物產入了大明,價格就會上漲。東南的士大夫一直覺得朕與他們對立,殊不知他們想要利益,就得跟著朕走。因為朕會打出更大的市場讓他們發財。至于允許誰上車,那是朕的決策,沒人能制約得了朕。除非朕死了。”

  朱厚照繼續說:“不過你們都是揣摩過朕的,厚熜是朕留下的后手,真若有事,他絕對不會輕易舍業,而是會貫徹朕的政策到底。他是個聰明孩子,所以不要覺得朕沒了,東南就能安穩,區區一個東南,還不是大明的全部。”

  朱厚照說完,拍了拍屁股:“行了你們繼續處理國事,朕得回去準備祭祀太廟的事情。

  這一次滅倭萬余,可以讓太祖高皇帝開心開心了。”

  朱厚照一走,五個閣臣都舒了一口氣。

  毛澄心有余悸:“陛下對于經濟之策,比管子更厲害。”

  “新學,必然是未來重點。我們跟不上陛下的思緒了!”

  蔣冕感慨著。

  毛紀悶悶半晌,最后哭了起來。

  這可把隔壁的梁儲看呆了:“維之,何以至此?”

  “圣學亡了,要被腐臭了!”毛紀帶著哭腔,更讓梁儲悶了一口氣在胸口。

  他倒不是在意理學的崩潰,而是朱厚照的陽謀。

  對,這是陽謀。

  你明知道朱厚照要做什么,可你卻沒有辦法反抗!

  如朱厚照所言,只要制度還建立在儒學基礎上,農本思維還在,朱厚照所有對付商人的手段,全部都是正確手段!

  朱厚照拿捏著大義,按死一個東南,難嗎?

  不難!

  真不難啊!

  也就是那群不懂經濟的列祖列宗們慫,倘若如朱厚照這般不計代價要搞事的,東南早就被按死了。

  楊廷和看著他們沒說話,只是默默想了一下,心中自言自語:成本啊!你們都忘了成本才是陛下的陽謀。陛下有水泥和鋼鐵廠,能夠快速提供廉價產品,所以陛下才能推行陽謀!

  更平坦更快的水泥路,能夠做到車馬日行五百里。

  槍炮升級,對于冷兵器的解禁,能保證商人仗劍行天下的安全。

  接下來就是升級治安,反哺農業,收購土地,重新混元一同,梳理破敗不堪、錯漏百出的混亂經濟體系。

  做完這一切,東南或許還能重新強壯起來,可是上下早就被朱厚照滲透成篩子了。

  世道變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