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826章 巴卑兒的朝貢之路(一)
  巴卑兒正德二十八年三月,抵達了廣州。

  沿途海洋列島上的不同風情,已經讓他感到了麻木。

  而當他站在廣州府的城市之外,呆滯的看著人口只有一百萬左右的廣州府,心中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大明……何其大,人何其多!馬很一堆,尤其是遍地都是黃色的馬。

  隨處可見駑馬行動,一些緩坡上,還有馬場。

  光是廣州府的馬場,就占據了全廣州駑馬生產的五成。

  這里有水西馬和印度運送來的熱帶馬匹育種中心,被稱為南海銅馬,也不知道是不是馬場馴化專員的惡趣味,將一群水西送來的黃驃馬作為父本進行繁衍。

  這幾年下來,這批黃驃的子孫后代遍地都是,也導致了一水的黃燦燦駑馬。

  如今這匹水西黃驃的子孫毛色遺傳穩定,快速擠占了廣州乃至南海各地的駑馬配種市場,譜系蔓延開來之后,以至于巴卑兒看得一臉震撼。

  這群黃驃馬,似乎很不錯。

  “這事南海銅馬,不過只是駑馬品種。比不得鮮卑重型挽馬,一噸體重的挽馬,你見過嗎?”

  方獻夫反問一句,他倒是見過,不過是在承德。

  順化王的馬場里,有全世界各地的寶馬。

  鮮卑宣慰司的重型挽馬只是一個很小的分支。

  當然,現在朱厚照為了遏制無序的繁衍配種,特地進行了品種認定,然后對一些牧區禁止隨便引進外來馬匹繁衍,只能待在一些地方進行馴化,處理也不能是隨便野化放歸。

  要說天下想的最前頭的,肯定是皇帝。

  看完了南海銅馬,巴卑兒的手下都說:“這些馬放在天竺,絕對沒問題,我就沒見過在這么熱的天氣里,還能快速行動的戰馬。”

  “我也是。”

  幾個人說著,又聽到了大象的嚎叫,緊接著一群大象載著人路過,從碼頭離開。

  “這是……你們也有象兵?”

  巴卑兒看到了大象,微微皺眉問。

  “上面有寫,這些大象是去上海州動物園的,一些家庭馴化過的家象,開始沒有了工作崗位,所以朝廷將它們安放在動物園內。就跟猿猴猩猩之類的生物。”

  方獻夫看著大象上脖子掛著的牌子解釋道:“總之別去招惹大象,激怒了它們,可是會踩死人的。”

  “大人,問過了,沿海的船票都賣完了只有從漓江北上長沙的船票,長沙那邊可以轉船。”

  方獻夫的手下來解釋。

  “怎么回事?怎么會沒船票?”方獻夫一愣,不可思議。

  這個手下也無奈的說:“大人,開春吹的風是北上的風,大家早就出發了,木帆船都沒票了,朝廷的運力緊張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很不湊巧,廣州這邊的蒸汽船,得優先安排藩王部眾離開,攘次洲令已經下達數月,所以船都調出去了。

  就連廣州官府送信北上,只要不是急件,都會從珠江口北上漓江,再入湘江進入長江轉道鎮江然后北上一直抵達濟寧換乘馬車,抵達德州之后乘坐鐵路北上。

  剩下的船,都是留下來應對突發狀況的,所以一條都調不動。”

  “……”

  方獻夫皺眉片刻:“罷了,買票,趕緊的,別等到內河航運都沒票了。”

  “誒,這就去。”這個吏員轉出去,然后去每每吃了一頓云吞,才慢悠悠回來。

  票他早就買好了,只不過他不是大使,沒有權責替他們做決定。

  說到底,巴卑兒好歹也是一個朝貢國君主,要是人死在了水土不服的半道上,那真上邊可就要開始推卸責任了。

  選擇走內河,路上消耗時間比海運要多半個月,這里頭有任何問題,他可擔待不起。

  所以,買回來之后,他們就出發了。

  畢竟人多,所以包船,直接道靈渠。

  從珠江逆流而上,巴卑兒皺眉看著大明內陸的景色,怎么說呢?

  到處都是在建設,有些地方甚至能看到清理之后打造出來的河塘、水庫,珠江沿岸的水流,被盡可能多的引到更深的山谷之間。

  有些還會開始搞自來水,當然不是自來水廠的自來水,而是造一座水塔,從山上泉眼前造一個沉淀池,然后接天地山泉水來使用。

  通過水泥的水塔的營建,能解決附近五六戶的用水問題,水管可以用鋼鐵,也可以用竹管,只是將原來的水塔變成了水泥質地。

  此外,根據朱厚照召集公布,結合京城建設之后,設計出來的《大明民間基建范式模板(草稿)》一書之中,明確梳理了,適合民間百姓居住的,具有采光、通風、防大雨、防澇于一體的萬能鋼結構玻璃天井。

  其實就是將樓梯單獨集成在一個角落,然后專門設計一個天井,用來種樹和采光,然后天井最頂上用兩三層鋼榫卯鎖緊,撐住最上面的玻璃。

  玻璃并不是鋼化的,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傻乎乎的上去砸自家的玻璃。

  這玩意兒類似于琉璃瓦的采光,但比琉璃瓦安全。

  就這幾年,琉璃瓦燒廟的事情屢屢發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層層疊疊的瓦片在太陽底下有些不是散光而是聚光,這么一聚,梁木再怎么進行防火處理,也很容易被點燃。

  總之,這么做肯定是會浪費是建筑空間,但對于農村來說,這不算什么。

  尤其是南方,幾乎家家戶戶兩三層小樓,祖孫三代住滿還有富裕。

  而且他們還會延續東西廂房的傳統,只是東廂成了糧倉和放農具的地方,西廂成了餐廳和廚房。

  方獻夫來了廣西,想了一下,決定去順道拜訪一個老友。

  他來到了老友的家鄉,直接被震驚了。

  牌坊、門楣、宗祠、公園、曬谷場、甚至連外鄉人用的廁所都有。

  此外,還有供銷社、便利店、百貨商店、飯店、酒店、一應俱全。

  “這……這……”方獻夫都驚呆了,拉著一個路人問清楚老友的家,趕緊過去,結果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六進大院,還是老傳統建造風格,但有塢堡墻體,不知道還以為這位是地主老財。

  進去找人,發現老友帶著人去南洋了,人不在家。

  在家主持的是他的小兒子,還在讀書。

  “方世叔。”這個孩子見面行禮,恭恭敬敬,然后頗為好奇的看著巴卑兒他們在竊竊私語:“這些是……外邦之君?”

  “是,如今海運緊張,所以只能走水路北上,路過此地,想起黃兄籍貫在此,便心生叨擾之意,惡客臨門,勿怪勿怪。”

  “哪里的話!世叔歸位禮部大員,能來寒舍,蓬蓽生輝。”孩子說話倒是伶俐,“只是不巧,家父攜兄長們帶著家族宗親,在南洋跑業務。”

  “哦?這么說來,這個小鎮,是你們集資建的?”

  “是也不是。這算是公私合營的資產,一半歸朝廷和陛下,剩下一半才是我們各家的。至于現在看到的造景,都是這兩年弄出來的,附近幾百戶山里人,都遷到了這里。山林里已經改成甘蔗田和果木,附近平原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我們基本自給自足。”

  黃家小子稍微解釋了一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