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710章 地方上的財務問題(上)
  正德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六。

  吉囊還在打莫斯科。

  朱厚照在北京,翻看著最近各地的物價、以及各種情報。

  經歷后一整年的調整,以及人為對精糧價格的抬價,現在大明的新麥、新米的價格,成功上升到三厘一斤。

  一年份陳米、陳麥是兩厘五每斤。

  二三四年份的是兩厘。

  五年以上的,統一為一厘五。

  對應的,地瓜每斤價格為零點二厘、土豆為零點五厘、濕玉米為一厘、干玉米為一厘二、木薯在西南的價格為零點三厘。

  伴隨著鄉鎮公司化的推行,很多隊辦企業完成了更加細致的分工。

  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統一規劃可用耕地,然后放棄稻麥這些精糧,轉而在坡地、山腳,利用鄉鎮富裕的人力,人為改造,平整土地。

  以東南浙西、贛南、閩西、粵北為例,當地作為今年主要的地瓜、玉米輻射種植區域,在之前本地的知府協調之下,完成了一些水庫、湖泊、河道的建設后,年初開始就效仿朱厚照在安溪開辟的茶園一樣,提前規劃了山坡地的開墾。

  然后,先種南瓜、再種絲瓜、再把紅薯、玉米分配下去種植。

  經歷兩季的種植,本地送來報告是,他們成功完成了今年的糧食富裕任務。

  還養了豬。

  就是長得慢,畢竟豬只靠瓜果和地瓜活著,豬不吃葷的也不會長得快,更重要的是用的還是中國本土黑豬。

  不過,人基本上擺脫了饑餓問題。

  至于地瓜怎么保存。

  這個簡單,曬成地瓜干,將地瓜干曬得白白的。

  要吃的時候,重新加水煮到粘稠,再加一點油花,就能吃到香甜的地瓜粥。

  地瓜的普及,很好的解決了貧窮人口的口糧問題。

  雖然地瓜現在還在培育之中,畝產沒有辦法跟后世一樣犀利,但也比山里種植稻麥生產得多,混合米粥吃,能讓更多人度過災荒活下來。

  朱厚照看著情報,然后還有一些各地征稅報告,因為很多地方不種米糧,轉而種植地瓜、玉米、土豆這些經濟作物。

  玉米還好說,曬干了也可以充當米麥一樣收獲。

  但地瓜和土豆,前者曬干了不見得比稻麥收獲的多,后者不好曬干,還不耐儲存。

  所以,稅務總局這邊有幾個試點成果。

  如果直接征收實物稅,儲存和遠距離運輸是個大麻煩,已經有些地方的地瓜被迫拉去釀酒。

  如果征收鈔幣稅,那么地瓜每斤價格才零點二厘,地瓜干也才零點五厘,土豆更是只有五厘。

  然后要換成當季的米,相當于有十五倍差距。

  十五斤地瓜才值一斤當季米的價格。

  如果這么安排,按照現在山區畝均地瓜產量在五六百斤上下,平均每年畝產出一千斤算,一成入稅,一成入省府作為提調,三成入鄉鎮倉庫保存。

  相當于一百斤地瓜入稅,看起來多了,但實際上這一百斤才等于六斤六兩七錢的米。

  相較于單純的米麥上稅而言,糧食稅收就貶值差不多百分之六十八左右。

  同時,這也導致了省府提調的糧食根本不夠用。

  省府不缺糧食,缺錢,畢竟地方要搞建設,朝廷不允許隨便征發徭役,這就導致了需要花錢雇人。

  之前還有城市戶,大家強征他們來干活,也是心安理得,畢竟城市戶太多了沒工作也會鬧,糧食來了就招工,給他們一口吃的,也就沒事了。

  但現在皇帝折騰了半天,城市戶也都被調往前線西征了。

  糧食多到儲存不了,結果鄉鎮老百姓不愿意來干徭役。

  用他們的話來說,在鄉鎮里建設的時候,他們是在為自己干活。

  現在跑出來給官家干活干什么?是沒錢了還是沒活了?

  有這個閑工夫,為自家干活不香嗎?

  也正是一連串的因素相互影響。

  糧價是高了,但鄉鎮戶對于種精糧的意愿降低了很多。

  倒也不是他們不想要生活品質,而是在這些山多的地方,精糧價格雖然高,卻不如地瓜土豆來的保命。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原本還能持平運營的山區縣城,變成了省需要轉移支付的地方。

  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已經開始跟朱厚照哭爹喊娘了。

  畢竟東南金融被朱厚照一拳打爆之后,朱厚照強制推行了稅務、銀行、以及一系列組織,對東南財富進行再分配。

  這就導致了東南賦稅,從之前還能通過蠲免、忽悠、截留、拖延上稅打時間差的方式留存,變成了到賬就鎖在銀行。

  支用全靠地方財政賬戶。

  而財政賬戶又有細化款項,各家年前都要做好計劃,預留一定的應急款項,剩下多余的全部上繳中央。

  朱厚照翻到后邊,今年東南五省一府:

  江東歲入兩百零三萬、支出六十九萬、盈余一百三十四萬。

  安徽歲入八十七萬、支出四十七萬、盈余四十萬。

  應天歲入五十五萬、支出十九萬、盈余三十六萬。

  浙江歲入一百三十一萬、支出七十二萬、盈余五十九萬。

  福建歲入九十七萬、支出四十四萬、盈余五十三萬。

  江西歲入一百五十五萬、支出八十九萬、盈余六十六萬。

  總盈余為三百八十八萬元。

  而這筆盈余款項需要進行二八分賬,朝廷拿八成,東南各省財政留下兩成。

  相當于上稅三百一十萬又四千元。

  剩下的錢,對于各省需要同時支撐建設,以及未來的一些應急款項,以及各種維護成本來說,根本不夠。

  所以,后邊附錄的一些章疏,都是希望朱厚照能調整一下各省財政留存比。

  兩成太少了。

  尤其是對于東南來說。

  不過朱厚照卻沒有理會這群人,因為他拿出東廠的密探情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數據,盈余這一項,各省其實都是層層截留的。

  實際躺在各州府縣衙門的款子,大概還要再翻個兩倍。

  也就是說,實際上還有快一百萬元,被五省一府的地方存了起來,當小金庫去了。

  東南真正沒錢的是省衙門,不是府州縣。

  朱厚照放下賬單和章疏,揉了揉眉心。

  伴隨著國家行政機構的擴張,大明是做到了皇權下鄉,但也意味著官僚的權益得到了擴張。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