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646章 第一次發放糧食收購補貼
  最后,就是西南的糧食,自給自足基本沒問題,湖南長沙的米糧轉移一部分,就夠西南開發了。

  地瓜、玉米、土豆的產量是不如后世那么高,但它們各有本事,耐寒的耐寒、耐旱的耐旱,只要種下去,一座山給你包圓,讓丘陵四季都不缺吃的。

  去年十月種土豆,來年三月開始收,養上一段時間地,七月前種完,十二月就能再來一批。

  收完土豆,滇南三月山腳地瓜,四月山腰玉米,正好地瓜這個時候可以吃葉子、葉子也可以喂豬。

  黔地就是晚一兩個月,四五月山腳地瓜,五六月山腰玉米,然后七月收地瓜。

  五六月收地瓜,七八月收玉米,去年十月開吃土豆,連帶著釀酒材料都不缺,還能吃到喂養了一年的豬、雞鴨。

  再加上朝廷兜底,暫時沒有讓西南土地自負盈虧,建設兵團的糧食比例基本固定。

  這樣一來,西南需要的糧食更少,湖北糧食就富裕出來了。

  然后是江南地區,產量還是那些各產量,但人口在持續減少,需要糧食的人更少了。

  并且給朱厚照的耕地紅線摁著,虧本也要種糧食交這個差。

  糧食一堆,糧行再有錢,也得盤算著大趨勢,畢竟儲藏費用很貴的!

  所以,全國都在產糧食,人口增長還不夠,畢竟開荒要折損人口的,等于吃飯的人少了,產出的糧食反而多了。

  “果然,玉米、地瓜、土豆這三味,天然適合對丘陵下手。更不要說,辣椒、南瓜、這些輔食了。”

  朱厚照看完之后,沉吟了片刻說:“傳旨、登報全國各地,朕用內帑補貼百姓,所有糧行收上來的米糧每斤朕補貼一厘五,地瓜土豆玉米每斤補半厘,大豆、粟、黍補一厘,防止谷賤傷農。同時增加下旨,北方各省,嚴禁對丘陵山地進行開發,尤其是山西、陜北。

  同時命令山西、陜北的各級官員嚴查黃土高坡的開墾情況,朕會秘密安排人下各段黃河取水。哪段的黃河泥沙渾濁程度超過了去年,哪段今年就殿。

  至于北地缺糧,就讓南方的糧食北運,轉運的商戶,每斤補半厘。”

  “是。”劉昂點了點頭,全國上下一盤棋的情況下,今年的糧價可以預見的大跌。

  不過朱厚照并沒有將調控的任務給內閣和戶部,而是自己登報,以皇帝的名義從內帑支出。

  “還有,通令各地的糧行行長,糧價保持期貨價格,不增加價格一年,明年開始,逐步提高對外售價。因為朝廷要準備西征了,關內的糧食要支援西北大漠的開發。嗯,就用這個理由。

  所以,明年對全國各地的期貨原單價格,每個種類每斤提升三厘制單價,保持三年,然后第四年降到兩厘,第五年降到一厘,第六年恢復今年開春的制單價。”

  朱厚照從來不會讓自己陷于不義之地,保持五年,只是為了讓老百姓手中再多捏一點錢。

  因為要西征了,只要有錢了,關內就能安穩。

  關外也有利可圖,省得被奇奇怪怪的內容吸引了目光。

  再者,明年開始,全國各地靠山的州府,都會獲得玉米、土豆、地瓜進來的良種,哪怕只是放在田埂和坡地隨便種種,都能進一步拉升國內的糧產。

  要是朝廷再不干預,下邊絕對會拋棄糧食,跑去種更加有利可圖的經濟作物。

  不能重蹈管仲修理魯國的覆轍才是。

  ……

  圣旨和報紙,同時從宮中出來。

  朱厚照甚至沒有跟內閣打招呼,就發了。

  這一下,內閣五輔得知消息的時候,一個個都惴惴不安。

  倒也不是他們害怕皇帝清算,而是皇帝直接繞開內閣五輔,等于變相說明,內閣已經成了泥塑五閣老了。

  下邊的九部尚書,會怎么糊弄他們就可想而知了。

  “現在怎么辦?”毛澄問著其他四個黑著臉的同僚,經歷了數年的爭斗,他也進步了很多,“陛下這是在警告我們。內閣五輔是代行皇權,不是執行相權,我們和下邊諸部,是天然的沖突……”

  毛澄的手,落在了今天的報紙上,這是一張名叫《大明時政報》的報紙,出自民間“鍵客”之手,文章的內容是分析解讀朝政。

  畢竟朱厚照也清楚,公私要分開,大明日報之流,必須保持權威,所以討論時政和對各省官員貪污、臥底、舉報這些東西,都單獨列了一張時政報。

  一邊滿足老百姓和閑出屁的學生揮斥方遒的心思,一邊也能引導輿論,甚至偷換概念。

  而時政報的主編,并不是楊慎,而是司禮監委派的內書房太監去管理。

  “今天上邊分析的內容就是,皇權和相權究竟意味著什么。以及百姓當如何使用民權,協助皇帝,監理相權。”

  毛澄有點的話語不怎么自然:“選賢舉能,講信修睦,便是民權根基。陛下在刻意引導百姓對于諸部衙門的凝視。只要各地出現貪污腐敗和混亂,必然是下邊在執行過程中的問題。而這種對象,就是密奏的對象。

  陛下用了新比甲,叫做‘魯迅何必是周樹人’……反正,這么奇怪的比甲,鐵定是陛下的筆名。”

  比甲,就是一種元明兩代流行的女士馬甲。

  朱厚照在寫小說的時候,寫了一個女子偷腥,然后拿自己的舊比甲被丈夫發現,逃走之后穿新比甲,推說不是自己,自己穿新的。

  結果被丈夫撞見脖子上的草莓印,頓時帶了綠帽子的丈夫勃然大怒:“你以為你穿了新比甲我就認不出你來了嗎?”

  后續朱厚照又無意識的寫了一個污蔑皇帝的讀書人,用新筆名,被儒林外史新一卷主人公——趙武強發現,用了原話。

  于是,比甲就成了流行語,賦予了多重身份的含義。

  要說毛澄怎么知道,他雖然飽讀詩書,但架不住朱厚照寫的白話文別有一番風味,畢竟是歷經了幾百年和后世上百年的系統梳理的結果。

  朱厚照的白話小說可以說是幾百年的結晶,很大程度影響了整個國家近來文風走向。

  所以內閣上下其實都有讀,基本上每卷必看。

  畢竟朱厚照是個喜歡將自己希冀,藏在文章中的。

  當然“魯迅何必是周樹人”先生,最擅長的著作是——《宇宙鐵路》的科幻小說。

  未來的華夏,發展出星際列車,穿梭在銀河之間,暢想未來人類如何踏出地球,邁向星宇的故事。

  總之,朱厚照親自寫今天的社論,就是敲打內閣五輔的。

  你們是皇帝的人,不再是執行相權的人了。

  因為朱厚照給九部的分權,大到內閣都能直接被架空的地步,內閣想要施政,只有兩條。

  跟皇帝混,皇帝手中有兵,壓得住內閣。

  要么跟九部混,但他們已經成了事實宰相,九部能忍受得住頭頂出現婆婆?

  因此,內閣只能跟皇帝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