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無雙戰神之我為呂布 > 第359章 民族大融合
  “陛下圣明!”

  戲忠及其他文武異口同聲地奉承了一句。

  得到郭嘉及朝臣的肯定,呂布心里小小得意了一下,然后朝張寧問道:“如今各國的俘虜如何了?”

  張寧拿出襄平之戰的記錄,說道:

  “襄平之戰,聯軍共投入兵力五十五萬人,其中高句麗二十萬人、夫余十五萬人、沮沃五萬人、婁挹五萬人、濊貊與三韓聯軍十萬人。”

  “戰后獲得聯軍俘虜四十一萬人,其中高句麗十七萬人、夫余十二萬人、沮沃二萬人、婁挹三萬人、濊貊與三韓聯軍七萬人。”

  “經過篩查挑選,從中選出了三十萬符合條件的俘虜編入了域外軍團,其中高句麗十五萬人、夫余十萬人、濊貊與三韓聯軍五萬人。”

  “至于沮沃與婁挹,由于過于原始,很難聽從號令,而且各國軍隊大多說著各國的語言,軍令很難達到統一。”

  呂布微微皺眉,這還真是一個大問題,他一直沒有想到的問題,最初他是想把這些俘虜收編為一個域外軍團,然后攻打高句麗的時候,當做炮灰去消耗一番的。

  可是如今高句麗戰爭結束,至于其他各國,與大秦尚未完全接壤,暫時也就放過了他們。

  如此一來,域外軍團的作用也就不大了,可是如果不留著的話,直接解散也不是個辦法啊。

  “陛下,可記得當年大將軍在云州的所作所為?”戲忠突然說道。

  呂布怔了幾秒,然后問道:“志才是說當年龍族化的過程?”

  戲忠點了點頭,然后說道:“陛下,自古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與其考慮如何與各族和平相處,不如直接進行民族大融合,日后沒有其他民族之說,只有華夏族這么一個稱呼,徹底地將國內所有的民族都融入華夏族內。”

  田豐也開口贊成:“陛下,如今離當年龍族化已經過去了數年,成效斐然,現今軍中可還有匈奴、鮮卑、烏丸的說法?早就與我族徹底融合了。故而志才所言,完全可行,推行民族大融合,勢在必行。”

  沮授鄭重說道:“陛下,當年始皇帝一統華夏之后,頒布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等等各項制度,何也?蓋因各國制度不同,難以交流,不同的文化、語言、制度、標準都會導致國家出現分列的可能和跡象,必須進行統一。”

  郭嘉也插了一嘴:“陛下,各國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可能一時難以改變,但是我大秦可以先頒布統一標準,讓各地逐步地按照國家標準來進行執行,言同語、書同文、車同軌、錢同幣、統一各項度量衡,先以法律的形式進行規定,然后逐步改變。”

  呂布聽著四位軍師的話語,微微瞇了瞇眼睛,回想著數千年來歷史上的各種改革和變化,想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想想如今大秦境內的各民族的確是有夠混亂的,一個羌族就有數十個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信仰和文化都不大相同。

  若信仰多了,人心就亂了;可若信仰少了,思想就固化了,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尺度。

  呂布思索了半天,然后看見了身旁的張寧,眼中一亮,有辦法了。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朕以為可以效仿先秦,對各項制度進行明確的規定和劃分。當年始皇帝橫掃六國之后,對六國的融合完全可以進行借鑒,同時也值得警示。”

  “朕決定對我大秦境內的各民族進行融合。”

  “一是取消原先的漢族、匈奴族、鮮卑族、烏丸族、羌族、夫余族等的稱呼,統稱為華夏族,各族可自由通婚、流動,不再對此進行限制。”

  呂布雖說規定了各族可自由通婚的話語,可實際上,自從呂布擊敗匈奴、鮮卑等族之后,已經對這些民族進行了大融合,比如當年鮮卑族數百萬女子都被呂布給嫁給了大秦的將士,以至于現今真正的鮮卑族都已經名存實亡了。

  更何況,如今漢族富庶,各族的女子肯定更愿意嫁給漢族男子,自由通婚之后,只怕各民族消亡的更快了。

  不過這也無所謂,反正以后就只有華夏族這一個稱呼了,不管原先是哪個民族的,以后都是華夏族的一員了,不分彼此!

  呂布:我們華夏可是海納百川的喲!

  “二是言同語,以洛陽的地方語言作為秦國的官方語言,稱為華夏語,也稱秦語。宣傳部派出人手到各地進行教化,各地學校必須用華夏語進行教學。將華夏語作為從事軍政的必要條件之一,現在職人員必須學習華夏語,以方便溝通。”

  在呂布看來,言同語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當今社會,大多數的百姓仍是文盲,大字不識一個,很多技藝和文化都是靠著口口相傳來進行的,如果大家都說著各自的語言和方言,那非常不利于各地的交流和文化的傳播。

  故而言同語勢在必行,最起碼得學會這一門通用語言,呂布都打算將華夏語推往世界,到時候世界各地都說著華夏語,寫著華夏字,那想想就熱血沸騰。

  “三是書同文,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以隸書作為書寫方式,稱為華夏文,也稱秦文。各地書寫公文、告示,各地學校,華夏集團等對外、對內的文字書寫都必須使用秦文,其他文字不得用于官方通道。”

  呂布:說著同樣的話,寫著同樣的字,這樣才有利于文化傳播嘛,至于為什么非要使用漢字?什么?你說什么,我沒聽見……

  “四是車同軌,為加強大秦對各郡縣的管理,恢復先秦之時的車同軌和馳道建設,以方便交通運輸和商業發展。”

  車同軌并非簡單意義上的規定各個車輪的大小和車軌的軌距。

  車同軌是因為大秦要建設馳道的需求,馳道類似于后世的鐵路,在路上鋪設軌道,以馬匹拉動。

  雖然也是馬車,可在固定軌道的情況下,速度會更快,也更加井然有序,可以運輸大宗的貨物和軍用物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