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我家直播間通古今 > 第三十二章 多事
  美壯的事情算不算求仁得仁皆大歡喜,暫時還不能有定論,要看那小子表現。

  但今早各家能多碗骨頭湯,讓村里極為貧困的人家感到有那么一絲幸福卻是確定的。

  有好些村民排隊得到一碗骨頭湯,就急忙回家倒進大鍋里添水再煮一煮。碗里面得到一根骨棒就更好了,這樣能讓家里的小孩子們全都分到。

  可惜,更多的是昨日幫忙卻壓根沒喝到一口湯的人。

  他們有的是家里的頂梁柱,正對著江面在啃干吧餅子。

  有的是當娘的人,上要孝敬長輩,下要一切先可著孩子,把湯送回去就回來了。這個歲數的婦人,也是大壩娘子主力軍。

  要說稀奇得是,還有許多老太太也顧不上回家,管這碗肉湯該如何分配。

  要不然平日里連分野菜粥都要管的。

  這些全是和許老太掐過架的人,她們怕被畫上罰糧,干脆沒等干活就將土籃子準備好,一副隨時能挑土的模樣。

  可奇怪的是,田芯奶咋還不放話。

  以前和許有田關系極好的,四大姓王家王玉生就找了過來。

  “嬸子,咱該去山里摳石頭了。”

  許老太這才從江邊站起身,滿手的大泥巴,腳上也全是泥。

  一邊用旁邊的大石頭蹭手上腳上稀泥,一邊問:“今兒你家是你來啊?”

  心里明白,這小子看有田面子來支持她工作了。

  要不然以王玉生在家里的地位,壓根兒不需要來大壩。

  王玉生先回頭看眼附近有沒有人,才上前兩步提醒道:“嬸子,這幾日絕對不能比里正叔在的時候干得少,要不然他回來凈事兒。我還擔心往后一旦真有什么險情,到時候他會怨您。”

  王玉生昨晚就琢磨過,總覺得里正叔選許家嬸子還另有目的。

  思來想去就是大壩活計絕不能耽誤。

  以免暴雨出事,劉老柱會埋怨嬸子要是給管得緊一些,這怎會淹。

  而這人性啊,在自家有損失的情況下,有幾個能做到反思自己偷過懶的。又有幾人能用心分析分析,無論管得松緊,雨大都沒法阻止出事的事實,只會毫無理智跟著一起埋怨嬸子。

  許老太沒藏著掖著,說實話道:“玉生,正是因為我不想讓村里被淹,才在琢磨,我想多事一回。”

  “啥意思,嬸子?”

  “你隨我來。”

  許老太領著王玉生又再次下了大壩踩一腳稀泥,來到剛才她一直蹲的位置。

  她指著邊緣水流對王玉生說道:“你看這水波紋是不是和旁邊不一樣?你別看咱倆腳踩的位置用腳刨刨挺結實,可我懷疑,下面早就出現大小不一的涌水口。”

  小的或許只有幾厘米,就怕水流下方,大的缺口有幾米。

  如果不及時處理和填補,一旦下暴雨隨著洪水的增長和沖刺,那些涌水口就會逐漸變大。那大壩底部、根上就會變得非常脆弱。

  下面一塌,上面像劉老柱要求的那般,只填土堆大石頭有個屁用,必須要雙管齊下。

  “玉生,這就相當于老鼠打洞啊,眼下地面看著沒事兒,其實底下已經千瘡百孔,洪水一來,輕易攻破。”

  王玉生為難道:“嬸子,可咱下去人太難了,這是江,不是山那面的小水泡子,那得水性相當好的小子才敢下去,還要用繩子扯住別被水流沖跑。而且咱會多出許多活計,您指定完不成劉里正交代的事兒。”

  劉老柱給留老長一段距離,讓大伙在他七日歸家前必須干完。

  一旦沒干完,還是那句話,嬸子會首當其沖被責問。

  要是再放屁趕襠又下大雨,這不又回到他最擔心的事上?

  到時全村人不用劉老柱多說,就會先埋怨起嬸子多事,會說沒有嬸子瞎指揮早干完了,瞧瞧,眼下被淹了吧。

  “而且您不能只看水流就說下面已經糟爛,咱費勁巴拉下江,潛里面一摸,要是沒有窟窿眼的話……”那眼下鄉親們就會胡亂講究起嬸子。

  許老太點頭承認:“是,我是沒有十足十把握,但那不得下去人看看才能知道嗎?要不然咱在岸上,傻呵呵堆石頭更是瞎忙乎。”

  別看她這么說,但許老太心里已經有百分之九十確定,底下指定跟耗子打洞似的。

  為啥這么說呢。

  她在現代十七八歲的時候,記得老家有回發大水就有老人講過,滲渾水不是啥好事。

  后來九八抗洪之后,官方更是根據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個順口溜:

  如滲水,堤角濕,認真觀察莫遲疑。

  如若滲出是混水,那是管涌定無疑。

  涌洞迅速擴展,極易造成決口。

  那現代人什么大型設施機器沒有,總結出來的經驗,不比這里只用眼望要靠譜?

  再說劉老柱是個啥呀,還非得聽他的,那字都認不全呢,就會卡戳,他懂個屁。

  許老太心想:她也不止是為大伙,主要她怕萬一決堤,到時她是領孫女在暴雨中前行,還是趴房頂上等待救援?

  就這古代,等人來救,頭發都得長草嘍。

  “玉生,你支持嬸子一把,我能拿這種事開玩笑嗎?我又不是傻,愿意讓別人講究我,對不對?我小時候真聽別人講起過,說這種渾水不好。”

  只怪原身太不著調,決定點啥還要四處與人解釋。

  這要換做她現代的性格,說完別人就能信。

  好在王玉生也是干脆的性格,深吸一口氣道:“成,那我帶頭下江。”

  王玉生扶著許老太上岸后,就主動將大壩上的漢子們先集中起來,把許老太剛才和他說得那些擔心又學了一遍。

  并且還對漢子們說道:

  “這年月,誰不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即使發現點啥,心里有含糊,那不吱聲才是最不落埋怨的。

  當老好人多輕松,出頭做事的卻容易被寒心。

  可嬸子聽我說完那么一大堆,她寧可擔下回頭被大伙怨怪,仍然還打算試試。

  就問問你們,她為啥,圖的又是啥?

  無非是圖在下大暴雨時,咱村各家別真的有一點閃失,為的也不全是她自己,而是全村各家的爹娘和媳婦孩兒。

  那咱們這些大老爺們,還能不如嬸子有擔當啦?

  大不了就白忙一場,下去看一眼也能死心,回頭大伙再起早貪黑趕趕工就完啦!”

  大壩上的漢子們聽懂了。

  漢子們和王玉生是同樣的感受,確實,下去看一眼才能死心。

  要不然總像心里揣兔子似的,會擔心大壩不結實。

  而且通過這件事才發覺,原來以前他們從沒有了解過許家嬸子是個啥樣的為人。

  不,或許通過昨兒美壯那事兒,包括今早分湯的公正,他們理應該發覺,許家為何能教出有田那般義氣的漢子了。

  他們親眼看到一只耳端走一根肉最多的大骨棒。

  他們中也有人被許嬸子支使跑腿,去了那些鰥寡孤獨的老人家里送骨頭湯。

  其實細想想,許家連有糧有倉有銀仨兄弟也都是不孬的,就說明家風正。

  率先表態的是從戰場活著回來的三猛子:“嬸子,我聽明白了,為咱全村好的事,我干,我水性好。”

  隨后一只耳、二昌子,長金、長海、栓緊、春山、鐵錘……大壩上越來越多的青壯勞力表示:“我們都能下水。”

  有水性不好的也在喊自家媳婦:“快回家把所有繩子拿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