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424章 天道
  盧象升,字建斗,號九臺,南直隸常州府人,明末著名抗清將領。原本歷史上,盧象升于崇禎十一年(1639年)在巨鹿對抗清軍,英勇戰死。

  因為武定皇帝的出現,這位悲情英雄的命運,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可以說完全偏離了原本歷史軌跡,在這個位面上,他沒有戰死,效忠的對象,也從大明變成了大齊。

  泰昌元年,沈煉裴大虎林宇等人大鬧京城、擊殺錦衣衛,燒毀教坊司,導致當年的會試未能如期進行——坊間傳言是因為禮部尚書的相好在教坊司大火中喪生,因此無心監考。

  盧象升的科考之路,比原本歷史上晚了足足三年。三年后,也就是武定元年,他才考中三甲進士。由于崇禎元年殿試是由武定皇帝親自主考,所以算起來,劉招孫還是盧象升的座師。

  當時正值劉招孫病重,內外政務都由首輔楊鎬代理,楊鎬老成謀國,慧眼識珠,初見盧象升,便知此人非池中之物,于是火線提拔,直接把這新科進士任為戶部主事,當做心腹來培養。

  按照儒家倫理標準,盧象升在新朝入仕,自然須效忠武定皇帝,更不要說皇帝和國丈對自己還有知遇之恩。

  后來流賊東進,山東不穩,盧象升被外放山東,準備接替袁可立空出的登州巡撫位置,不想京師生變,登萊亦不保,盧象升跟著十四軍來到臨清,在邱縣做了個縣官,協助處理臨清民政事務。

  武定皇帝和這位歷史名人本就不熟悉,再加上他現在性情冷漠,此刻注視盧象升的目光更顯銳利。

  “盧知縣,你可知今年五月京師淪陷,是何緣故?”

  廳中一眾人等紛紛望向盧象升,都露出不可思議表情。

  自從“南狩”臨清,皇帝便像完全換了個人,他不僅外表發生改變,連言行舉止也明顯和從前不同,行事狠辣決絕,殺戮心越來越重,如果需要作者幫蒲剛他們用一個詞語形容現在的武定皇帝,那便是黑化。

  來到臨清的這段時日,皇帝從沒有這樣和臣下說過話,對盧象升算是第一個。

  章東瞟了瞟這個皮膚白皙手臂粗大的文官,感覺此人身上有種難以形容的氣質,章麻子也是老江湖,一眼便看出這知縣是個練家子。他心中暗道:

  “皇帝對這姓盧的如此上心,和他說這么多話,可見這人也非等閑之輩。”

  盧象升卻是旁若無人般,迎向皇帝鋒刃般銳利目光,毫不避諱道:“臣斗膽一言,若有唐突,請陛下恕罪。”

  武定皇帝微微點頭,盧象升沉吟片刻,答道:

  “陛下,臣以為,京師之敗,敗在天時地利人和,非戰之罪,縱使各路援兵及時趕到,亦是回天乏力,無可堅守。”

  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也沒占到,失敗也就是必然了,劉招孫盯著盧象升,聽他繼續說下去。

  “瘟疫、旱災、蝗災肆虐北地各省,陛下年年征戰,早已耗空明國國力,陜北一帶,已成煉獄,即便沒有李獻忠,也會有張獻忠,百姓不甘活活餓死,所以只能追隨闖賊,這些人,是殺不盡的···”

  武定皇帝揮手打斷盧知縣,這些道理他都懂,然而盧象升還在啰嗦,說著那一套沒有營養的王道理論。

  “綜上所言,臣冒死諫言,陛下當遵從天道,休養生息,施行德仁,當與江南(南明)消弭兵戈,不可再窮兵黷武,再使生靈涂炭····”

  持續半年的瘟疫戰亂漸漸過后,北地各省百姓損失至少百萬人,河南、山東、京畿田地大片拋荒,人少了,吃糧食的少了,米價卻一直沒跌下來,不僅沒跌,還在一路暴漲,究其原因,除了各地糧草緊缺,便是商人們都忙著囤積居奇,捂住自己手中的糧食不賣,拉高糧價,逼得百姓借貸,等他們還不起高利貸時,再賣兒鬻女,等災荒過去,商人便把低價買來的窮人子女再高價轉出去,又是一筆銀子·····尤以晉商、徽商為最,臨清運河的豪商們當然也沒少做這種事。

  谷薭</span>武定皇帝望著盧象升的眼睛,神色陰冷道:

  “朕翻閱各朝歷史,災難頻仍,每隔三十年便有人吃人的記載,只有人死的多了,剩余的人才能繼續活下去,而今我朝也是一樣。”

  劉招孫說到這里忽然停住,他環顧四周,觀察部下們的反應。

  幾位武將皆沉默不語,李三光若有所思的盯著他左邊的空袖子,弗朗西斯不停在他胸前畫著十字,低聲說“大主教原諒”。

  “去年以來,北地各省水旱蝗災,天降異象(指王恭廠大爆炸),死的都是朕的子民,朕留守京師,本想和百姓共赴國難,與流賊同歸于盡,奈何。”

  武定皇帝看了看自己變異后的身軀,直到現在他還不相信這就是他自己:

  “奈何上天眷顧,不肯拋棄!天下蒼生,離不開朕,或是張皇后在天有靈,暗中庇佑,朕僥幸不死!那些不能殺死朕的,都將使朕更強!”

  “因為那百萬人的死去,才有更多人繼續活著,活著便是唯一理由。眼下,有人不想讓朕的子民活,他們要燒殺搶掠,他們要敲骨吸髓,他們要逼得百姓賣兒鬻女。”

  武定皇帝滔滔不絕說著,內心卻是波瀾不驚,他很清楚,在人類工業革命以前,古今中外,任何朝代,任何政權都無法避開馬爾薩斯陷阱。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螨清。

  “盧知縣,你可知,何為天道?”

  盧象升一時無語。

  劉招孫回憶起螨清當年是如何解決小冰河氣候下的人口過剩問題。

  它們的手段,好像是屠戮。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濟南之屠、大同之屠(僅存五人)、渾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之屠、澤州之屠、朔州之屠、南京之屠、蘇州之屠、無錫之屠、昆山之屠、常熟之屠、嘉興之屠······

  這場大屠戮始于公元1616年,持續半個世紀左右,直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才逐漸平息。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算,神州大地幾十年間減少人口至少也有五百萬·····

  “天道就是屠戮,就是防微杜漸,消弭威脅于無形。”

  “等朕把他們都殺完了,朕就是天意。去年天降異象,災害頻發,死了那么多百姓,天道在哪里?眼下運河阻絕,漕工從賊,該殺!奸商敲骨吸髓,該殺!朕不會恢復運河,等橫掃江南,大齊將施行海運。大齊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蒲參將,給你三天時間,擒拿所有涉事商戶,三日后,朕將在鰲頭磯親自監斬,等殺完這群蛀蟲,再殺其他州縣牛鬼蛇神,把他們全部殺完,朕的江山,便能永固。”

  “這就是天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