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289章 朱由檢
  崇禎元年五月二十日,朱由檢率信王府長史抵達京師。

  平遼侯率黃克纘、施鳳來、黃立極、葉向高等重臣,出大明門迎候。

  兩萬開原大軍把守京師九門,控扼全城。

  康應乾特意挑選了一批容貌偉岸、虎背熊腰的軍士在大明門戍守。

  按照康應乾的本意,信王為藩王入京,當從廣寧門如城,信王長史徐光溥堅持由大明門入,并援引了世宗皇帝朱厚熜當年入主大內從大明門進城的救例,康應乾被辯駁得啞口無言,只得讓步。

  此事之后,康應乾和徐光溥結下怨隙。

  ~~~~~~~~

  十二歲的信王朱由檢穿著斬縗(cui,四聲,麻布做的喪服),在長史的陪同下,于大明門前接見臣僚。

  雖然群臣再三勸進,但對于朱由檢來說,通往登極的道路卻是如履薄冰。

  他雖然只有十二歲,雖然遠在河南,然而對于這次所謂靖難之役,卻看得非常清楚。

  站在自己面前和顏悅色的平遼侯,其實就是殺害兄長的人。不止是兄長,去年父皇駕崩,也和這奸賊不無聯系。

  平遼侯派遣衛兵林宇前往順天府迎接信王進宮時,朱由檢對這個身材魁梧,體壯如熊的武夫一直小心提防。

  他念念不忘的是,皇后馮氏派人對自己的秘密告誡:

  “勿食劉賊食。”(注釋1)

  所以,從順天府起,到抵達京師,沿途之中,朱由檢堅持食用自家制作的麥餅。

  他把麥餅藏在袖中,跟著眼前這個身形高大面目兇殘的劉賊鷹犬,一直來到京師大明門。

  大明門前,早已豎起密密麻麻的招魂幡,護城河至甕城都站滿了人。

  除六部官員,開原將官,在京的諸王爺,世子,郡主,內使,宮女都悉數到場,所有人都穿戴斬縗,迎候信王。

  信王朱由檢望著眼前烏泱泱一大片人都在等待自己登基,卻沒感覺到一絲喜悅。

  想象著兄長被劉招孫活活燒死的場面,不由怒從心起,他怒目而視,望著眼前狗熊一般的林宇,低聲怒道:

  “你去稟告平遼侯,本王自有王府衛士護衛,不需平遼侯派人,你可以回去了!”

  林宇仿佛沒聽見似得,繼續攙扶朱由檢往城門走去。

  兩邊跟隨的信王府衛士望見林宇臉上的刀傷,再看他黑塔一般的身軀,嚇得一聲不吭,更別說上前“保護”信王。

  朱由檢努力想要掙脫這只巨大手臂,卻發現只是枉費力氣,他不經意間抬頭向大明門城墻望去,只是垛口后面站著一排排身穿黑衣的弓手,個個張弓搭箭,正警惕注視城門前的風吹草動。

  朱由檢放棄掙扎,跟著林宇一步步走向站在最前面的平遼侯。

  他強忍住內心對劉招孫的深刻恨意,面朝平遼侯,略顯稚嫩的臉上露出了上位者的笑容。

  劉招孫穿戴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對著迎面走來的朱由檢躬身行禮。

  按大明官制,六品以上官員見藩王可以不必行跪拜禮,何況劉招孫現在是太子少傅,是平遼侯,是遼東總兵官。

  朱由檢躬身還禮。

  平遼侯目視站在旁邊的首輔葉向高,葉首輔立即出列,對信王道:

  谷</span>“大行皇帝為奸人所害,臨終托付平遼侯內閣,要臣等輔助嗣皇,遵守祖制。”

  朱由檢還沒開口說話,對面出來一個大臣,嚎啕嚷嚷道:

  “十歲的信王,如何能治理天下啊!”

  長史徐光溥冷冷望著眼前這人,大聲喝道:

  “爾乃何人,天家大事,豈容你置喙,來人,將他····”

  徐光溥正要喝令信王府衛士將這人拿下,忽見對面齊刷刷跪倒一大片京官,看都不看十二歲的朱由檢,都面朝乾清宮反向,跟著嚎哭起來。

  “大行皇帝之仇,不可不報!”

  “信王沖齡踐祚,大明該當如何啊!”

  ········

  一時之間,場面陷入混亂,文武百官各抒己見,最后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都指向信王朱由檢。

  一派表示:信王沖齡踐祚,難掩華夏;另一派則指出信王聰明夙成,仁孝性成,可為明軍,當立即繼位親政。

  兩邊僵持不下時,忽然從人群中擠出個部臣,仔細看時,正是禮部侍郎侯詢。

  侯詢最先對平遼侯行了一禮,再對信王躬了躬身,最后轉身望向群臣,使出全身力氣吼道:

  “諸位同僚,爾等良心安在?!平遼侯披堅執銳,身冒矢石,一戰渾河,擊破東虜,斬殺老奴;二戰登州,平定白蓮教,拯救京畿,而今入關勤王,鏟除奸邪,戰功彪炳,對江山社稷有再造之功!若無平遼侯,天下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若無平遼侯,大明社稷傾覆,生靈涂炭。若無平遼侯,信王焉能入京繼承大統?如無平遼侯,爾等安能在此言笑晏晏,高談闊論!你等挑撥臣君,苛責功勛,到底是何居心?臣斗膽進言!立平遼侯為監國!輔助新皇,行三楊輔佐英宗故事!如此方為社稷之福,蒼生之福!”

  “侯侍郎此乃老成謀國之言,臣附議!”

  “臣亦附議!”

  ·······

  群臣立即附和,接著,一眾文官開始口吐蓮花引經據典,一個比一個說得動人,只把劉招孫比成是諸葛亮、三楊(楊溥、楊榮、楊士奇)一般的人物。

  連剛才贊同信王親政的官員也立即紛紛改口,尤其幾位沒被抄家的御史,信誓旦旦表示平遼侯才是國之棟梁。他們還舉出劉招孫在開原為辦壽誕向喬監軍借錢的例子,用以彰顯平遼侯志行高遠,知行合一,絕不是張江陵(居正)那樣的權臣,那樣的偽君子。

  到最后,大家得出結論:

  大明離開誰都可以,就是不能離開平遼侯,否則國將不國,天下騷然。

  上百名官員,只有兵部主事李邦華和十幾個勛貴孤零零站在一邊,對劉招孫等人怒目而視。

  劉招孫知道這又是康應乾孫傳庭他們安排演出的大戲,只是這樣咄咄逼人,未免吃相太難看了。

  他輕咳一聲,周圍頓時鴉雀無聲。

  “本官何德何能,焉敢比肩三楊?信王沖齡踐祚,天縱英武,當繼承立即大統,號令天下。”

  “此事無須再議,不可將本官置于火爐之上烘烤!”

  注:

  1、見孫承澤《思陵典禮記》卷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