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替姐出嫁后,錦鯉農女逆襲了 > 第997章 給婆母求了一個誥命
  沒想榮晏哈哈大笑,沒有了先前的沉重,反而面色溫和的說道:“此事與你無關,你若不是早早發覺,來日錢貨都沒了,這樁禍事還得記在朕的頭上,至少現在朕得了一半的錢貨,也算是不冤了。”

  宋九覺得冤,挖人祖墳可不是皇上干的事,可那些人自己賺了大半錢,卻把這筆賬記在皇上的頭上,太可惡了。

  “侄媳婦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朕自會有分寸,朕許你一個請求,你大膽的說出來,只要合理,朕定會答應。”

  榮晏和宋九的速度半點沒有慢下來,聶正裘可得費了老勁才能跟上了,就為了尖著耳朵聽宋九到底是個什么樣的請求。

  宋九見皇上真的沒有動怒,心頭一喜,這就一臉認真的說道:“那妾身真的要向皇上提個請求,望皇上能答應許予我婆母一個誥命,將來入了京城,任家人也能平穩的在京城里生活。”

  榮晏真沒有想到宋九想要求的事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任家。

  真就沒有為那對即將回京城的雙胞胎孩子求點兒什么?將這么好的機會讓給了任家。

  榮晏若有所思的看著宋九,只有旁側的聶正裘聽到這個請求后,眼睛都睜大了,好家伙,他聽到了什么,兒媳婦給前婆母掙誥命,歷史上從沒有過的事。

  再說這誥命哪能張嘴就來,皇上一定不會答應的,任家又沒有立功,而宋氏也不過是幫了點小忙,會做人罷了。

  宋九朝聶正裘看去一眼,揚起了唇角。

  榮晏沒有急著答應是想著宋九能反悔,給自己的兩個孩子求點兒什么,那可是皇室唯一的血脈呢,她竟然舍得。

  可是宋九卻沒有提自家孩子半句,而是明亮的雙眸看向榮晏,希望他能同意這個請求。

  榮晏動容了,許以任家老夫人一個誥命,倒也不是個難事兒,任家是布衣出身,卻養活了晉王府的大公子,本就是一樁人情。

  但是若有這一個誥命在身上,在京城任家便能立足了。

  于是榮晏同意了,“朕許予任府老夫人裴氏為三品誥命淑人,賜銀冠。”

  就這樣掙了個誥命?就在馬背上,就三言兩語的說成了?

  聶正裘簡直不敢相信,更是加快了鞭子,感覺不跟上又聽不到消息了,這宋氏果然不容小視啊,聶正裘做為富商,想在京城里立足,還得靠嫁女兒才能完成,這位倒是厲害著呢,就借著今個兒這事,誥命到手了。

  “叫任家的人早些回京城吧,以后只要留在京城,不必憂心就是。”

  榮晏再次交代了一聲,宋九連忙應下了。

  接下來的路,大家都沉默了,官道上只有馬蹄急促的聲音,到了傍晚才趕回京城。

  宋九先回了城西宅子,一回來就立即抓了兩只信鳥,準備給婆母寫信,她給婆母掙了一個誥命,想到這事兒,宋九就高興得睡不著覺了。

  婆母本就是千金貴女出身,就因婚事嫁到了莊戶家中成了布衣身,如今可算是揚眉吐氣了。

  宋九運筆如飛,臉上也浮現出笑容來。

  而隨著信鳥飛上天空,這封報喜的信不遠千山萬水的往南邊飛去。

  此時位于嶺南的軍營之中,領了先鋒將軍圣旨的錢斌帶著一隊先鋒兵剛從保昌郡趕回,入了軍營便直奔主帥帳下。

  鎮南將軍陶原,留著兩抹八字須,一身鎧甲站在嶺南輿圖之前,正交代幾名戰將嚴防海域,為這一次京城送來的糧草而做準備。

  前不久陶原帶領眾部下收走了吳越國的城池,吳越國國內奪嫡之戰無法分身,導致今年吳越國百姓沒了收成,沿海商隊也避而遠之,為了維護國內安穩,吳越國加重了稅賦,逼得沿海漁民加入海寇的行列。

  眼下出海巡邏,時常與人交鋒,燕國邊界的漁民也無法正常營生,陶原打算再次帶領部下,打擊沿海海寇,還百姓一個太平。

  而京城里送來的這一批糧草,正好是一個誘餌。

  錢斌匆匆進來,說的正是此事,錢斌帶著沖鋒兵去探了地形,他向陶原請示,立即派人去半路攔截糧草,絕不能從海上運來,而是走陸運,翻越庾嶺要塞,走梅林道,經保昌郡。

  軍中缺糧草,這一次京城里同意的這么快,還迅速將糧草運了來,就沒有半途丟失的道理,不然此事若傳到京城,南軍就是恥辱。

  與其在海上被人爭來搶去,不如鋌而走險,翻山越嶺而來,而這一次錢斌所探地形,就是找了幾個地方向導。

  經過這些年那些走私鹽商的努力,原本兇險的庾嶺如今竟被這些私鹽商人踩出了一道來,當地的百姓也借著這條小道去往中原討生。

  只是知道這條道的人并不多,但是從而可以看得出來,去往中原的路,除了快捷的海運,便就是這庾嶺后的陸運。

  有這么一條路的存在,陶原始料未及,他在嶺南守了一輩子,竟然沒有察覺,果然是后生可畏。

  只是錢斌沒有說的是,能發現這條道的,又豈會真的是抓了個向導就能找到的,而是小團會御獸的能力,也是小團子和小圓子一同跟著去巡視,無意中發現的私鹽商人。

  錢斌甚至都看到了官鹽場與私鹽商人之間的勾結,卻沒有阻止,京城里已經有皇上金口御言,可以存在私營鹽商,可是這兒是嶺南,魚龍混雜之地,所以當地官衙是不會批準這種事的,一旦有,也多半被有靠山和背景的得了這資質。

  做為地方軍,是沒法插手地方政務,但維護一方太平,卻是他們的職責。

  錢斌接著補充道:“糧草從保昌郡平安運回,而海道上的糧船還是要有的,只是咱們不必運真正的糧草,而只是為了引誘這些人出來。”

  “聽說吳越國今年收成不好,餓蜉遍地,所以常常挑釁鬧事搶民糧以及海運商人的也未必是真正的海寇,會不會也有吳越國人的參與。”

  錢斌的猜測不無道理,不愧是陶將軍最看重的先鋒小將。

  陶原聽取了錢斌的建議,做下了決定,這就派錢斌帶著先鋒軍翻越庾嶺接應京城里運來的糧草,而其他將士跟著陶原出征,踏平海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