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第215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上回講到崇禎帝借“災后重建”強勢推出“新政”,立刻遭天下“藩王”反對,卻不知另一時空已早有案例。

  在另一時空,當朱元璋在江蘇南京站穩腳跟并建立“明朝”政權時,卻給大明王朝的官員們制定了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同時反而讓自己的子孫后代享受著超高的福利待遇。這就是明朝與其他朝代的不同。

  這些皇子皇孫們不受官府管制,不被律法限制,而且地位高崇,就連普通的王公、大臣們見了他們,也都要“伏而拜謁”。盡管明朝“藩王”們在“靖難之役”后被皇帝禁止互相串門和進京面圣,但生活不受影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后代們能一直保持生活富裕,不惜恢復了“分封制”,把皇子、皇孫分封到全國各地做“藩王”,希望這些“宗親子弟”將來能通過血緣關系,共同“夾輔皇室,安定天下”。

  然而,朱元璋高估了“血緣紐帶”作用,而沒意識到“人際關系”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而非“血緣宗親”,故才會出現兒子搶奪孫子的皇位,后世子孫之間因“削藩”和“立儲”而爆發了生死搏斗,彰顯了政治的本質。

  所謂“社會性”就是“階級性”,即“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關系和“統治階級”內部間的權力爭斗。所謂“勝者王侯,敗者賊寇”,說明權力爭斗與是非曲直無關,與道義仇恨無關,只在心狠手辣和實力對比。

  這些“藩王”擁有大量良田、土地,既不用納稅,而且能世代相襲。即便如此,太祖朱元璋還生怕后代們過于勞累,于是專門規定只要是他朱家的子孫,從此以后就不能出門做事,只管享受人間清福就好了。

  于是,從十歲開始,“藩王”們就由官府發放俸祿。在“藩王”結婚時,朝廷還會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等到“藩王”死后,朝廷還會報銷喪葬費用,可謂是從生到死,“藩王們”都被“太祖爺”安排得妥妥當當。

  由于朱元璋的寵溺,這些“藩王”們有錢有兵且超脫于官府,很快成為了大明王朝最不穩定的因素。于是,在“靖難之役”后,朱棣以自身為鑒,防患于未然,就剝奪了“藩王”的軍權,加強對宗藩的監視和控制。

  經過幾代皇帝的完善后,明朝逐漸形成了嚴格的“藩禁”制度。這些制度對“藩王”們進行了嚴格限制,即宗室們不能為官,不能參政,更不能擁兵。畢竟“太宗成祖皇帝”朱棣就是以“藩王”身份憑實力奪權上位的。

  到了明朝中后期,連宗室經商也被禁止。“藩王”之間不得見面,連出城居然都要向皇帝請假。在這樣的“禁藩”制度下,各地“藩王”基本上都成了被軟禁的“囚徒”。當然了,其生活條件還是比絕大多數人好的。

  無所事事且飽食終日,在沒有壓力又被絕對禁止工作的情況下,唯一的娛樂方式也就是狂生孩子了。

  因“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很快就有聰明的藩王發現,生孩子居然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比如生一個“郡王”就有祿米貳千石,生個“鎮國將軍”也有米一千石,算起來這“生娃”居然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

  “君王”就是“藩國世子”,“鎮國將軍”就是“藩王”們的“庶子”,至于王爺們生的“郡主”,獎勵則相對少些。

  于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了增收增產,各地“藩王”們作為明朝的皇族,就鞠躬盡瘁,拼命的招妻納妾,苦苦耕種,更有天賦異稟者,其子女數量竟然多達百余人!男女反正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正德年間,山西“慶王”因子孫過多,導致弄不清楚自家的人口數,便只能向朝廷求助:“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此事轟動了朝野,成為“經典案例”!

  于是,為了防止宗室人數暴增,朝廷只能下令限制宗室們的娶妻數量,即“郡王”在正妃之外,妾媵不得超過4人;“將軍”的妾室不超過3人;“中尉”的妾室不得超過兩人。這才稍稍減緩了藩王們的增長數量。

  畢竟朝廷每年劃撥給各地“藩王”的給養和經費有著嚴格等級規定,不可能是“按需分配”,但也不能說是“按勞分配”,萬一某些“藩王”們的子孫后代繁殖過快,就會導致他們家人均福利驟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后代們的繁衍速度,也是十分驚人!到明末為止,朱元璋的男性后代已達二十萬眾。若再算上各“藩王”的女兒、外甥女、孫女、外孫女等嫁出去的女性后代生娃,則早已超過百萬之巨!

  皇子皇孫們多了,那王府和封地必然也要增多才能養得起這么多閑人。因為朱元璋祖制的慷慨,到明中后期為止,國家的土地已有相當一部分兼并到這些“藩王”們的手中,造成朝廷稅收、口賦、丁賦大減。

  據清史記載,大清入關后,收繳了大量“前朝藩王”的遺留田產,僅湖南、湖北、山西、陜西以及河南五省,就有2300萬畝之多!這些王府占據良田,不需要交稅,還要從地方財政中領取俸祿,乃貪得無厭!

  這讓地方的財政不堪重負。比如山西的那位生育冠軍“慶王”,因生的“郡王”和“將軍”過多,出現了傾山西全年稅糧也不夠發放“藩王”俸祿的奇觀。歸根結底,就是“朱八八”當年當過窮和尚和叫花子,被餓怕了!

  這讓大臣呼吁,再過數十年,很可能出現舉全國之力,也無法養活這一家一姓的情況。于是,頭大如斗的皇帝只能再次改革。到了“萬歷年間”,朝廷實行“宗藩祿銀定額化”,給俸祿定一個固定的額度。在此之后,不論該省宗室怎樣繁衍增長,俸祿總數不變,這才稍稍緩解了“藩王俸祿”對大明財政造成巨額消耗。

  僅僅是財政供養,也不至于被百姓怨恨。其實,由于“藩王”們身份特殊,不受官府管制,不被律法限制。因此,許多地方的“藩王”就利用自己特權,在地方橫行不法,對當地百姓甚至對地方官員橫加欺凌。

  有明一代,朝廷對“藩王”造反噬嚴防死守,但對“藩王”們恣行威福,奪占民田,欺辱官吏,強搶民女之事卻特別寬容,覺得讓“藩王”們引起民憤,才反而能讓朝廷感到安心,畢竟能趁機削藩回血,轉移矛盾。

  但報應總會來到。西元1627年,陜西、山西、河南諸地發生災荒,低溫、大旱、蝗災接踵而來。農民顆粒無收,連草根都吃光。澄城的農民王二聚攏了上百饑民,殺官造反,揭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

  而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政策優惠和巧取豪奪,“藩王”們卻積累了如山的財富。比如山西大同的“代王”,居然擁有房屋一千零六十座;河南“福王”,擁有半個河南省耕地和礦產,金錢百萬,家中珠玉貨賂山積.....

  由于家底殷實又民憤難平,按照祖制,“藩王”們還不能擁有軍隊。于是,這些人簡直就是為農民起義軍們量身定做的“補給包”,一旦失去了官府的護佑,基本上就只能坐以待斃,統統成為待宰殺的“大肥豬”。

  以“福王”朱常洵為例,此人擁有河南半省之地,富甲天下,面對饑荒卻不肯賑濟粒米顆糧分與百姓。

  崇禎十四年,賊首李自成攜饑民蟻附攻陷洛陽,而“福王”朱常洵倉皇逃至“破廟”,卻因身體肥胖異于常人,故很快就被抓住。“福王”朱常洵跪地乞命,但李自成不為所動,訓斥道:“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命左右將朱常洵拖下去重責四十大板,然后再當眾處死。

  據統計,從崇禎十四年到崇禎十七年間,僅被農民軍殺掉的“親王”級別的宗室就有“福王”、“唐王”、“徽王”、“韓王”、“代王”、“晉王”等一十四位之多,占了當時明朝的“親王”數量的一半以上!

  至于“郡王”、“將軍”、“中尉”這些雜魚,更是多不勝數。僅山西一地,李自成所殺掉的朱姓子孫就有萬人之多!明末義軍如過江之卿,但不管大小,對這些朱氏子孫都有一個共同的態度,那就是要斬盡殺絕!

  這間接說明,各地“藩王”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完全站到了天下百姓的對立面去了,本質是貧富差距太大!百姓對這些人恨之入骨。史家總結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凡朱姓者,盡皆誅殺。”

  義軍們對“藩王”們毫不手軟的清算,嚇壞了這些養尊處優的皇族們。于是,學乖了的“藩王”們學會了聞義軍之風則倉皇逃竄。以楚地為例,長沙“吉王”、常德“榮王”、寶慶“岷王”等,“皆一聞賊至,望風而潰”。

  地方官府在抵抗,而“藩王”卻帶頭逃竄,對士氣的影響極壞,讓朝中大臣憂心忡忡。“禮科都給事中”沈胤培力陳地方藩王“聞警輒逃”是違背祖制,按明朝規矩,“藩王”不能離開自己封地,求朝廷嚴懲逃跑藩王。

  由此,崇禎帝隨即對外逃“宗藩”切旨嚴責,哪怕“賊兵”(農民起義軍)殺上門來,也不準“藩王”們外逃避賊,并要求這些“宗族”們“固守城池,則眾志成城,即以奠金湯矣!”這確實是朱元璋當初“分封”的目的。

  可憐的這些“藩王”,既受制于祖制,不能招兵勤王,而且還受限于朝廷禁旨,不能私自外逃,待各地明軍一觸即潰后,只得固守于空城之中,坐等“賊兵”(農民起義軍)的來臨,真是無處喊冤,擺爛等死。

  而明朝“藩王”因上進之路被堵死,所以大多不學無術、目光短淺,即使坐于城中,也基本上以幫倒忙為主。比如郟縣一戰,明軍精銳盡失。但為了防守西安,朝廷緊急征調五千川軍協防,結果卻差強人意。

  西北天寒地凍,南軍未曾配發御寒的衣物,而“秦王”朱存樞又富甲天下。于是,西安守將們勸“秦王”朱存樞捐點銀兩給奉命來援的川軍們添點御寒衣物,卻被“秦王”朱存樞一頓臭罵,把對方罵得一文不值。

  川軍義憤至極,索性開門投降了李自成,導致“秦王”朱存樞被活捉,并且全部家財都被充當了軍資。

  而且,這并不是孤例,以“善黃白冶化”而著稱“蜀王”被要求捐錢助餉,卻自稱“家無積蓄,只有王府一座,懇請賣掉助餉。”待“殺人魔王”張獻忠兵臨城下,才拿出大把金錢,可惜再無一人響應,遂成階下囚。

  “楚王”朱華奎,被湖北地方官跪求助餉,卻以朱元璋所賜“御椅”拒絕,并揚言讓地方官“賣椅賞三軍”。結果讓士兵失望而回,而賊兵(農民起義軍)于是攻入武昌,得金、銀各百萬兩,輦載數百車不盡矣!

  這些“藩王”府庫的金錢財物堆積如山,卻叫士兵們迎著寒風且餓著肚子守城,還大多不肯捐資助餉,于是經常激起軍隊嘩變。賊兵(農民軍)對這些被俘虜的朱氏子孫,自然無好印象,基本上屠殺殆盡了。

  直到西元1644年,滿清入關后,為了收買人心,表面上對“前明宗室”以招徠恩養為主,實際上包藏禍心。因此,到五月為止,京師以及周邊地區各漏網宗室,聽聞“新朝”發錢米發官職,皆露頭向清朝靠攏。

  但隨著滿清在接下來的軍事斗爭中節節勝利,于是從順治二年起,清朝對“前明宗室”的態度也開始轉向,不僅對明朝宗室進行政治上的打壓以及經濟上的剝奪,而且不許前明宗室科考為官,并沒收其田地。

  到了八月,清朝變本加厲,開始對這些“前明宗室”們進行人身自由上的限制,于是發布文告:“故明諸王無論大小,皆赴京朝見。”到了順治三年又下令:“前明宗室獻地投誠者免死,否則無論少長盡皆誅之!”

  于是,從順治三年到順治八年的五年間,因不配合或反抗滿清統治的“前明宗室”們就有數萬人被殺,“郡王”以上名號者五十余人!與此同時,滿清對主動投誠的“前明宗室”也羅織罪名,予以大規模集體殺戮。

  順治三年五月,清廷以在北京的“前明宗室”們“私造印綬,圖謀不軌”為由,開啟了對“前明投誠宗室”大屠殺的序幕,有“魯王”、“荊王”、“衡王”世子等十一人被殺;順治五年,“福王”,“晉王”、“璐王”等又被殺。

  與此同時,各地方民間組織也掀起了屠殺“前明宗室”并“抄滅家產”的運動,將“貧富差距”的階級矛盾進一步擴大化。至此,“明朝宗室”數量銳減,總數由最初的百余萬人被殺到不足萬人!這就是因果輪回了。

  從此以后,“前明宗室”的社會地位更是淪落到連普通人也不如的地步,如“過年殺豬”。除少數“前明宗室”隱身江湖后以“俠客身份”組建“天地會來“反清復明”外,大部分朱氏子孫都隱名改姓,成為了普通百姓。

  就如同后世民間習俗的“八月十五殺鴨子”和“臘月廿四殺年豬”。前者“殺鴨子”其實是“殺韃子”,乃元朝末年民間組織“賒刀人”暗語“八月十五殺韃子”;后者乃明朝末年“宗室藩王”們被農民起義軍抄家滅族之意。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 無盡的昏迷過后,時宇猛地從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節內容,請下載星星閱讀app,無廣告免費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網站已經不更新最新章節內容,已經星星閱讀小說APP更新最新章節內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鮮的空氣,胸口一顫一顫。

  迷茫、不解,各種情緒涌上心頭。

  這是哪?

  隨后,時宇下意識觀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個單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現在也應該在病房才對。

  還有自己的身體……怎么會一點傷也沒有。

  帶著疑惑,時宇的視線快速從房間掃過,最終目光停留在了床頭的一面鏡子上。

  鏡子照出他現在的模樣,大約十七八歲的年齡,外貌很帥。

  可問題是,這不是他!下載星星閱讀app,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無廣告免費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歲氣宇不凡的帥氣青年,工作有段時間了。

  而現在,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紀……

  這個變化,讓時宇發愣很久。

  千萬別告訴他,手術很成功……

  身體、面貌都變了,這根本不是手術不手術的問題了,而是仙術。

  他竟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難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頭那擺放位置明顯風水不好的鏡子,時宇還在旁邊發現了三本書。

  時宇拿起一看,書名瞬間讓他沉默。

  《新手飼養員必備育獸手冊》

  《寵獸產后的護理》

  《異種族獸耳娘評鑒指南》

  時宇:???

  前兩本書的名字還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時宇目光一肅,伸出手來,不過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開第三本書,看看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時,他的大腦猛地一陣刺痛,大量的記憶如潮水般涌現。

  冰原市。

  寵獸飼養基地。

  實習寵獸飼養員。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星星閱讀app為您提供大神窗外雨聲響的天地任我行之二

  御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