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200章 埋伏
  公孫瓚的名聲極好。

  當年公孫瓚的上司涿郡太守劉其犯事去雒陽見廷尉。

  公孫瓚辭去職務,親自駕著囚車,日夜照顧劉太守。

  后來劉太守被判流放日南(越南)。

  公孫瓚便在雒陽北祭祀祖先,慷慨激昂,隨后又護送劉其去日南。

  劉太守途中被赦免,公孫瓚也就被舉了孝廉。

  隨后擔任遼東屬國長史的公孫瓚,開始了他勇猛的軍旅生涯。

  他以強硬的姿態對抗鮮卑人、烏丸人等東胡部落,更是聲名鵲起。

  漢時邊疆飽受胡人襲擾之苦,尤其普通百姓,經常遭到胡人屠戮劫掠。

  而邊官大多以安撫和責備來處理。

  畢竟烏丸人已經潛入幽州和冀州的北部,部族不知有多少,一旦引起動亂,后果不堪設想。

  這也是幽州漢人少有小的村落,而大塢堡遍地的原因。

  因為烏丸人雖然投靠了后漢,但他們是部落制,投降叛變往復。

  而且就算是投降時,也有小的部落會不聽號令,襲擾漢民。

  雙方數百年來,恩怨日積月累,早已無法調和。

  強硬的公孫瓚出世,就宛若一顆耀眼的新星,照亮了幽州漢人的雙眼。

  甚至可以說他是幽州少年們的偶像!

  這也是公孫瓚下冀州的時候,中山國、常山等郡國,包括趙云都投靠公孫瓚的原因。

  此時,盧家鄉人雖然不愿相信。

  但事實已經擺在了眼前。

  雖然家園被毀。

  雖然知道今夜的賊寇亂兵,暗中大概率是公孫瓚指使。

  但大部分盧家族人還是選擇了留在故土。

  在他們看來,公孫瓚遷怒的只是盧植一人。

  現在盧植的兩個兒子被殺,小兒子又帶著家眷隨袁譚遷往青州。

  公孫瓚自然再沒有理由對他們下手。

  更何況,因為盧植一脈及不少族人的遷走,留下大片的田地和府邸。

  若是正常遷走,他們有時間去處理這些府邸和田地。

  族人則會以一個比實際稍低的價格購買。

  但此時兵荒馬亂,袁紹又和公孫瓚打的如火如荼。

  他們自然不會再以合適的價格收購。

  有人說家中受到盧植的牽連,盧家鄉被燒為灰燼。

  有人說他們沒錢,可以先幫忙賣著,以后賣到了錢在送給盧毓......

  面對死亡威脅時,大家可以齊心相抗。

  面對利益時,又難免各自打起小算盤。

  ......

  十歲的盧毓似是看透了這一切,而慈父和兄長的死亡也讓他心力交瘁。

  于是,盧毓跪在族人的前面磕了三個響頭。

  隨后便稱盧家的田地全部交于族中,涿縣中的產業和府邸同樣如此。

  他只輕車簡從,帶著兄長遺孀子女及家眷等奔赴青州。

  ......

  對于十歲的少年如此果決,袁譚不由得頗為贊賞。

  暗想雖然盧毓名氣不大,但入了青州,在青州小學、大學、太學的教育下,未嘗不能成為一名能臣干吏!

  當然,帶盧毓回去更大的作用是千金買馬骨。

  讓身邊人看看,他袁家人是怎么對待麾下的。

  就算盧毓是個傻子,也要給予足夠的保證和好處。

  ......

  雙方商議好后,袁譚并未在盧家鄉歇息,而是聲稱要連夜返回義安鄉大營。

  并稱要在義安鄉大營等待盧毓。

  隨即便帶著劉德然離開了。

  離開盧家鄉之后,自以為表現出名士風采的劉德然原本還在施施然。

  忽然醒悟過來,當即一拍腦門:上了賊船,下不去了。

  仔細想去。

  其實在袁譚大喝:“吾乃盧公高徒劉德然,引官軍前來!”的時候。

  劉德然的退路已經被封死了。

  他的身上已經掛上了袁譚的標簽。

  經此一事,劉德然已經看透了公孫瓚的為人。

  盧植是其恩師,尚且如此下場,他若留在此處,后果不堪設想......

  思慮半晌,劉德然抱拳道:“公子,吾思來想去,覺得您說的極對。

  這幽州已是戰亂之地,在下愿舉家遷往青州,還望公子收留!”

  袁譚笑道:“德然愿意來青州,我自是歡迎之至,青州各官署府衙,德然盡可挑選!”

  頓了頓,又補充道:“幽州亂象已現,德然族中若是有愿遷往青州的,可一并前行。

  我在義安鄉有大小海船數百艘,自巨馬水入北海,一路暢通無憂!”

  劉德然拱手道:“然,德然必定勸說族中俊杰,一同前往。”

  袁譚忽然想起了什么,問道:“不知玄德之母尚在否?他日前知我前來幽州,還曾托信照拂打探。”

  劉德然:“......”

  涿郡與平原國之間隔著渤海郡,渤海郡目前在公孫范的手中。

  也就是說劉備若是想通信,自可派人前行,一路暢通無阻。

  又怎么會托“敵人”照拂和打探?

  短暫的猶豫后,劉德然靠近袁譚,壓低聲音道:“公子放心,某必遷玄德家眷同往青州!”

  袁譚長嘆一聲,道:“德然不知,盧公之死,玄德心中亦頗傷感。

  其自是深知公孫瓚之用人,不愛世家俊杰,偏愛低鄙小人,故早有脫離之心。

  奈何家眷全在涿縣,若是遷往平原,必遭公孫瓚猜忌,是故托我此行啊!”

  劉德然雖有些小智,但困居幽州涿縣靖劉鄉,并沒有太多見識。

  哪能玩的過四世三公的袁家長子袁譚。

  聞言一怔,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自己冤枉了袁公子!

  自己居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想到這里,劉德然非常慚愧,道:“公子大仁大德,德然羞愧不已。

  公子放心,在下必好生勸說伯母及阿嫂,同遷青州!”

  “好!”

  袁譚隨即喚過一名都伯,讓其帶五十精騎,護送劉德然前往靖劉鄉。

  并令其在村外等待,不必進村,一面引起劉氏宗族的猜忌。

  待劉德然離去后,袁譚又喚過一名軍司馬,令其帶著繳獲的物資和一百多精騎返回義安鄉。

  然后自己率著八百精騎帶上百多張強弩,則是調轉方向。

  待又走了數里之后,吩咐眾軍下馬。

  然后馬蹄裹草,馬嘴含橛,牽馬前行。

  很快,眾人便走到了盧家鄉通往涿縣的官道,接著,順著官道一路前行。

  一邊走,袁譚一邊觀察著地形,忽見到一處凹地和官道兩側連綿的樹林雜草,登時大喜。

  這種凹地肯定是修路的時候開鑿的,兩側為了保持泥土不塌,所以種有大量雜草和樹木,正好是埋伏的好地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