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85章 睢陽橋羽
  收蕭家鐵鋪,眾人喝羊肉湯的時候就搞定了。

  一聽袁譚開口,蕭烈早道:“俺愿意聽公子的,只是蕭家鐵匠鋪不是俺一人的,俺自帶著家人和幾個徒弟過去!”

  見對方如此上路子,袁譚原本準備的橄欖枝也拋了出來。

  辟。

  辟,讓蕭烈激動的難以自已,當即就跪下叩首。

  因為他不是士人,祖宗十八代沒有一個識字的。

  而袁譚辟他為鐵匠丞兼校書郎,并且許諾蕭烈的后代可以讀書識字。

  也就是說,他蕭家以后就是士人了。

  這種跨越階層的跳躍,不啻于最大的恩賜。

  鐵匠丞是專門為蕭烈量身定做的官職,校書郎一職,負責把蕭烈打鐵的技藝和經驗整理成冊,以教導其他人。

  兩個小官換對方的知識產權,袁譚心中的賬算得明明白白。

  然后,蕭烈就把蕭家鐵鋪背后的人給交代了。

  果然這個世界沒有忠誠,所謂忠誠只是因為付出的價格不夠。

  申屠蟠。

  袁譚只在心中罵了一聲老狐貍,實際上并沒有在意。

  因為見識的局限,申屠蟠等人無法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

  就像于禁一樣,把他們的知識壓榨成書。

  之后就可以批量的生產練兵大師、漆博士、鐵匠大師等。

  至于于禁等人,也有好處,本人升官發財,家族綿延,千古留名。

  這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

  袁譚的眼界和胸懷格局,自然不會在意這些蠅頭小利。

  接下來蕭家鐵鋪整個搬遷到高唐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袁譚直接安排蕭家鐵鋪隨著申屠蟠等人一起搬遷。

  不過蕭烈還是請求留下了家族中的一個外支代表申屠蟠,繼續在此經營。

  這種小事,袁譚自無不可。

  百辟刀的刀鞘等物,都是準備好的,其他的一些工藝,在幾人吃完羊肉的當兒,就全部完成了。

  拿到三把寶刀后,袁譚又從蕭家鐵鋪中挑了一些好的刀兵給親兵裝備,隨即帶人直奔圉縣高家。

  郭諶帶著數名親兵留下安排事宜,隨申屠蟠等人一起前往高唐縣。

  圉縣,高家當晚設宴,接待了袁譚。

  第二日一早袁譚拜祭完高家的祠堂后,便帶人馬不停蹄的趕往沛國譙縣。

  正如高柔所說,高家的俊杰基本上不是去冀州追隨高干了,就是去蜀郡了。

  還有一些追隨高順,是張邈的鐵桿。

  袁譚沒有時間聽族長嘮叨,把禮節做足,便告辭離開了。

  高柔代替了郭諶的向導作用。

  圉縣距離譙縣,約有四百余里,中間夾著梁國和陳國。

  最近的路是從穿過陳國,但典韋的老家的己吾縣在梁國的邊緣。

  這種事情,袁譚自然是選擇繞道己吾,拜會典韋的族人和家人。

  隨后安排人遷典韋的母親去高唐,典韋族中有想去的可以同去。

  一時之間有不少人投奔,典韋選其中精壯彪悍的編入麾下,其余則遷至高唐縣,正好順路照顧其老母等。

  如此一來,再去譙縣,就要經過梁國了。

  袁譚一行人剛到梁國的國都睢陽城下,便有一群人簇擁著一位衣著華貴的男子前來迎接。

  原來前段時間有些西涼散兵已經出現在梁國的范圍。

  隨著張濟的被殺,西涼散兵再也不敢隨意劫掠。

  如此一來,不少地方都安穩下來。

  原本梁王劉彌等人還在困惑,接著袁譚的大名就傳了過來。

  如今袁譚經過睢陽,他們自然要接待一番。

  不然的話,他們的名聲就會受影響。

  這種虛與委蛇的宴會,袁譚原本沒有任何興趣,便直接拒絕了。

  劉彌再三邀請,袁譚再三拒絕。

  就在這時,一名六十歲左右的老頭忽然喝道:“袁譚豎子,梁王承百姓之情,真心相邀,何故拒絕!”

  那老頭面容俊朗,威勢逼人,一看就曾經久居上位。

  袁譚拱手道:“天下混亂,百姓有倒懸之危,譚實是心情迫切,無心飲酒。”

  老者疑道:“西涼賊兵已退,何事如此急躁。”

  袁譚再次躬身行禮道:“敢問長者姓名?”

  老者淡淡道:“老夫橋羽!”

  這時,高柔也已經湊到了袁譚的身邊,小聲提醒道:“此乃故三公橋玄之子。”

  袁譚立即上前道:“原來是喬公啊,喬公有請,小子自然當仁不讓,請,請,請!”

  眾人頓時怔住,方才還油鹽不進的袁譚,怎么忽然就如此積極熱情了。

  于是一個個崇拜的眼神都看向橋羽,還是橋老爺子有面子!

  不少人私底下還嘀咕起來。

  梁王請了半天,袁公子人一動不動,穩如泰山。

  橋老爺子一出馬,袁譚立馬恭敬的孫子一樣。

  橋羽捋了捋胡須,也是頗為受用。

  于是一行人熱熱鬧鬧,興高采烈的返回睢陽。

  隨即梁王大擺宴席,眾人一時喝酒吃肉看舞聽曲,討論國家大事。

  袁譚坐在橋羽的旁邊,一張嘴舌燦蓮花,把橋羽奉承的老眼都瞇成了月牙。

  諸如家父袁紹最敬佩的人就是喬羽,三叔公袁隗最敬佩的人就是喬玄之類的。

  為了拍橋羽的馬屁,袁譚連死人都拉出來了......

  中途去更衣的時候,郭嘉跟了過來,指了指腦袋問:“顯思,今日?”

  袁譚壓低聲音道:“還記得我們說過的大喬和小喬么?

  她們年紀雖然小,但也是美人坯子,提前打好關系,后面才好操作啊!”

  郭嘉愣住,隨即無語道:“顯思,你搞錯了,大橋小橋是廬江皖縣人,不是梁國睢陽人。

  我之前游歷揚州的時候有所聞,兩人是一對雙胞胎,如今不過七歲!”

  袁譚:“......”

  好像也對,記得前世說大喬小喬是喬玄的女兒。

  現在喬玄的兒子喬羽都六十歲了!

  袁譚深吸一口氣,繼續問道:“那大喬小喬的父親是誰?”

  郭嘉道:“橋蕤!”

  袁譚:“......”

  橋蕤,不是袁術的大將么。

  在三國演義中曾經討伐呂布被打敗,后來被夏侯惇斬殺......

  而且橋蕤姓橋,大喬小喬姓喬......我好亂。

  別是搞錯人了。

  腦子中靈光一閃,袁譚深吸一口氣,繼續問道:“你說的大喬小喬,是無木的喬,喬遷的喬吧?”

  郭嘉拍了拍袁譚的肩膀,繼續道:“不是,大橋小橋,是橋梁的橋!”

  袁譚長出了一口氣:“肯定是搞錯人了!”

  自己說的是大喬小喬是喬遷的喬,郭嘉說的大橋小橋是橋梁的橋。

  看樣這個東漢末年,除了有大喬小喬,還有橋蕤的一對女兒叫大橋小橋。

  這大喬小喬的,一聽就是兒時小名。

  遇到重音的,倒是也正常。

  正所謂空穴來風,喬玄雖然不是大喬小喬的父親,但估計也有親戚關系。

  現在喬羽六十歲上下,按年齡算,應該是孫女一輩的,一會再趁機打聽打聽。

  想到這里,袁譚忍不住為自己的機智點了個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