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32章 耀兵海隅 奇襲陽都
  午后的陽光灑在蒼茫的大地上,給料峭的寒冬帶來一絲溫暖。

  袁譚大步上前,抓住太史慈的拳頭,道:“從今天開始,你太史慈就是我袁譚的兄弟,以后這平定亂世的路,還要靠我們一起去闖蕩啊!”

  說完之后,袁譚扭頭看向劉政一眼。

  劉政頓時豪氣大生,上前握住兩人的手,道:“袁大人,子義,平定亂世,我們一起努力!!”

  感受著四只手傳來的炙熱溫度,和兩雙眼睛投來的灼灼目光。

  太史慈心潮起伏。

  劉政是漢室宗親,北海王的子侄。

  袁譚是車騎將軍袁紹的大兒子,如今的東萊太守。

  他們居然如此的看重我太史子義,一個郡里送信的屬吏,一個逃亡多年的犯人。

  太史慈當即右腿后退,單膝下跪,重重道:“慈敢不為主公效死!”

  劉政同樣右腿后退,單膝下跪,道:“政敢不為主公效死!”

  袁譚同樣心潮起伏,我終于有了一流猛將啊!

  至于曾經認為的一流猛將守門員張郃,已經被他劃歸到二流猛將上游的序列中了。

  至此,袁譚的軍中,文有郭嘉、郭誕;武有太史慈、劉政、劉詢和郭祖。

  東萊的新班底終于有了雛形。

  ......

  當兵丁數量達到一萬五千人時,袁譚停止了招兵。

  后續趕來的流民,則用作郡兵和屯田兵。

  屯田的方略,郭嘉自然知道,操作起來,往往多有奇思妙想,整個東萊郡都被他調動起來。

  而郭嘉雖然智計百出,但是郭家出身,自然也治法(學習法家的知識)。

  不過,目前的法設置的比較寬松,自然不會引起豪強們的反對。

  簡單劃分組織后,袁譚開始準備耀兵海隅。

  他動用騎兵四千,步兵八千,海軍一千,共計一萬三千兵丁。

  留千人督劉詢帶領一千騎兵、搭配新招的一千步兵,協助郭嘉守衛東萊郡。

  東萊郡本有郡兵四千多,加上一千騎兵和一千步兵,數量已達六千人。

  再憑借著堅城,足以防御黃縣。

  袁譚、郭祖、郭誕、劉政、太史慈五人以及黃縣的部分屬吏,帶著一萬三千大軍,浩浩蕩蕩的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南。

  其中郭祖為翼海校尉,帶本部海軍一千。

  郭誕為軍正暫代監軍,負責軍紀和八千步兵。

  劉政被拜為千人督,輔助郭誕負責步兵的管理。

  太史慈也被拜為千人督,統一千騎兵。

  袁譚自率三千騎兵。

  大軍沿著海岸線行走,先到牟平縣、再到東牟縣,昌陽、長廣、不其縣。

  最后抵達東萊郡最南的黔陬縣。

  相當于后世一路從煙臺到威海,再到青島附近的膠州。

  根據當地屬吏的估計,行程大約一千多里,差不多要帶足兩月的糧草。

  不過按照袁譚的計劃,必須十五天內完成。

  這一場浩浩蕩蕩的耀兵海隅,既是展示肌肉震懾宵小,也是一場大練兵。

  練的是軍紀、行軍、安營、下寨等各方面的知識。

  足糧的情況,日行四十里,那是正常行進。

  現在是練兵,自然要多走。

  更何況,郭祖的海軍在行進的過程中還在不停的捕魚。

  同時騎兵的四個千人部,也在輪番的打獵。

  也就是說這些兵丁不但有糧食吃,還有魚湯喝,野味吃。

  營養豐富,體力充沛,自然要多走。

  于是第一天行進了六十里,第二天就變成了六十五里。

  當速度維持在一百里每天,這個增加的幅度才暫時停緩。

  但是,連續三天每天百里之后。

  第四天,在袁譚的授意下,大軍又增加五里。

  ......

  一萬多大軍前行,刀槍連綿,旗幟蔽天,路上的山賊海賊早遠遠的跑開。

  據守縣城的宗賊們,雖說依舊關閉城門,但大都奉上一定的物資,表示要歸順。

  袁譚根本沒有攻城的打算,也沒有進城拜訪對方的想法。

  只收下各種物資補貼軍需,然后就繼續耀武揚威的前進。

  做賊做慣了的人,沒有那么快的改邪歸正。

  一個城接一個城的打下來曠日持久。

  就算打下來,經營卻要耗費更多的精力。

  他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當大軍抵達黔陬縣的時候,雖然士卒們風塵仆仆,但面容上紅光滿滿,身上更是透著一股子彪悍勁。

  一支強軍的雛形出現,只要對長矛、戰陣和旗幟信號等進行一定的訓練,就可以加入戰場了。

  于是,大軍在黔陬縣北的介亭駐扎,海軍郭祖駐扎在介亭東側的少海,也就是后世的膠州灣。

  三軍齊備,鑒于郭誕的出色表現,袁譚正式拜其為監軍,令其負責對軍士進行訓練。

  體能充沛的士兵,現在迫切需要的是,旗幟信號、戰斗技巧、陣形排設等。

  劉政、郭祖兩人輔助郭誕,對軍隊進行管理。

  隨后袁譚和太史慈兩人帶三千精騎,向南進入了瑯琊國的境界。

  一時間,安詳和平了許久的瑯琊國,狼煙遍地,傳信的騎兵跑斷了腿。

  飛鴿傳書,信號很快就傳到了駐軍發干與曹操對峙的陶謙耳中。

  他長途跋涉對陣曹操,本就有些頹勢。

  又聞聽袁譚率精騎八千,橫穿北海國和東萊縣,直接插入瑯琊國腹地。

  當即便決定撤兵。

  曹操用兵,把握時機的能力何其強大,趁勢掩殺,大敗陶謙軍。

  ......

  而此時,界橋之地的公孫瓚和袁紹軍,還在瘋狂的拉扯著。

  在原歷史上,麴義使用了經典的弩兵戰術大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從而占據了絕對的主動。

  但因為袁譚提前使用了麴義的戰術,斬殺了單經。

  消息傳到公孫瓚耳中后,他吸取教訓,并未再如歷史上一般,縱白馬突騎,去沖擊麴義的步兵。

  而是使用了慣常使用的騎射、逃跑戰術。

  如此一來,雙方的大戰愈發的膠著。

  另一側,袁術和劉表之間的戰斗并未受到袁譚的影響。

  目前袁術的大將孫堅,已經擊敗了黃祖,正準備渡過漢水。

  ......

  帶領三千精騎在瑯琊國內馳騁的袁譚,并不知道他的動作已經改變了歷史的一些進程。

  而他的目的,就是瑯琊國陽都縣。

  一日急行三百余里,踏著夕陽的余暉,進入了陽都縣城。

  同時接管了四個城門。

  陽都縣的縣兵不過數百人,把守四個城門的更是只有百余人。

  縣令王盧九雖然是個年青的干吏,但哪里想到上午才收到東武縣的飛鴿傳書,傍晚就大軍臨城了。

  陽都縣可是瑯琊國的腹地,距離東武縣三百里!!

  吃驚歸吃驚,看著明晃晃的尖刀,他果斷選擇了投降。

  原本袁譚對于是不是深入瑯琊國的腹地,還有些猶豫。

  但有了一流猛將太史慈的陪同,他的安全感直線上升。

  耀兵海隅的這十幾天,袁譚可沒有閑著,而是一直跟著太史慈學習武藝。

  騎兵四千,分作四隊,輪番去打獵。

  而袁譚是每天都去,不是在練習,就是在打獵實戰。

  軍中事務基本交于郭誕。

  這也是他發現郭誕能力較強,而直接提拔對方為監軍的原因。

  經過這十幾日的練習和實戰,袁譚目前已經能夠做到騎馬奪射。

  雖然還不能保證百發百中,但也是一個極大的進度。

  馬戰的演練,也能和太史慈戰上兩三回合。

  太史慈雖然也放水,但放的不多,明顯以提高袁譚的能力而表現。

  這讓袁譚自覺武力噌噌噌的上升,保守估計達到六十五。

  “諸葛亮?沒聽說過!”

  面對袁譚的詢問,縣令王盧九的腦袋搖的像撥浪鼓。

  “沒有?你確定!”

  “確定!”

  聽著縣令王盧九篤定的話,袁譚眉頭緊鎖,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元直走馬薦諸葛里。

  徐庶明明說過諸葛亮是瑯琊陽都人,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是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

  難不成三國演義這一段又是假的。

  想到這里,袁譚非常的懊惱失望。

  之所以贊同郭嘉奇襲北海、東萊的戰略規劃。

  瑯琊陽都就是他考慮的重點之一,這可是諸葛亮的家鄉啊。

  諸葛亮啊,不對,年齡不對!

  想到這里,袁譚又問道:“諸葛瑾認識么,他是諸葛豐的后人!”

  “諸葛瑾不認識,但諸葛豐的后人,下官知曉!”

  王盧九戰戰兢兢的回答。

  袁譚忙道:“最出名的叫什么名字?”

  他看似緊張,實則心中更加緊張。

  如果能手下諸葛亮,那么咱內有諸葛亮,外有郭嘉,還怕誰!!

  就是便宜老爹袁紹的豪華陣容,都要被秒殺了。

  “諸葛珪,以前是泰山郡的郡丞,不過兩年前已經死了。

  對了,還有個諸葛玄,是諸葛珪的弟弟,是劉表的屬吏,不過前段時間已經返回陽都縣了。”

  縣令的這個話落到袁譚的耳中,不啻于仙音一般。

  三國演義中徐庶對諸葛亮的介紹,就是其父名珪,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

  “好,快帶我去,快帶我去!”

  袁譚忍不住大喜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