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559章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李傕郭汜推薦李儒的時候,你能硬抗壓力,堅決不再錄用。”

  “在關中大饑的時候,你能察覺到官員侯汶克扣救濟糧食,并懲處侯汶,繼續救助長安百姓。”

  “令侍御史裴茂訊獄,赦免了兩百多個輕罪的人,其中包括被李傕陷害而下獄之人。

  在李傕上奏裴茂擅自放出囚徒,請求收捕裴茂的時候,你能以災異忽悠,以大義卻之。”

  “在被亂兵沖到跟前的時候,你不失威儀,大聲呵斥,讓亂兵撤退。”

  “在大敗之際,你拒絕單獨騎馬逃走,表示不舍棄百官。”

  “面對楊奉、楊定、董承、韓暹、胡才等一群豺狼,你能維護威嚴,讓他們一同護著你東歸。”

  “你覺得只要回到雒陽,依舊是天下尊重的漢家天子。”

  各個百官公卿都被壓到了天子的身邊,刀斧臨側之際,安靜的聽著袁譚的演說。

  這一樁樁的事跡,似乎都在驗證,天子劉協,有一代明君的潛質。

  “如果在太平盛世,或許你是一代明君。”

  “但是現在,是豪杰四起的亂世,你做的還不夠,遠遠不夠。”

  “你缺少魄力,缺少孤注一擲的勇氣。

  你曾經不愿意拋棄百官,可到了危難的時候,你還是拋棄了他們,和楊彪等幾個人過河。

  留下百官公卿和宮女嬪妃,任由你自己的士卒凌辱和殘殺,就連士孫公都差點死于亂兵之中。”

  “或許因為你被當成提線木偶的時間太長了,以至于手段同樣,把身邊人也當成提線木偶。”

  說的時間有點長,以至于袁譚有些口渴,他看了看不斷的咽唾沫的眾人,擺了擺手,道:“罷罷罷,先吃飯吧,順便等等其他的百官和公卿。”

  聞聽此言,士卒們奉上肉食湯羹。

  又冷又餓,瑟瑟發抖的劉協和眾人,終于吃了上飽飯。

  不少人吃著吃著,眼淚嘩啦啦的往下流。

  摻入眼淚的湯羹有些發苦,他們也不在意,仍在狼吞虎咽。

  略微有些飽腹感后,劉協便停止了進食,他本想打發身邊的種輯去問問袁譚想要什么官。

  忽地想起之前袁譚說他的那些話,便努力的挺直胸膛,走近了些,道:“袁卿原本便是鎮東將軍,不知道此次前來救駕,所求何官職,但有所求,寡人一概應允。”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屬于少年的變聲期,聽起來有些怪怪的。

  看著現在還挺直胸膛的天子,袁譚笑了起來,道:“若說亡國之君,你還不算最慘的,秦皇子嬰幾乎被殺斷絕。

  另外,我曾聽化外之國,君王被俘虜,皇后公主淪為士卒泄憤之營妓!”

  這話說的就有些誅心了。

  畢竟,之前天子的嬪妃,有不少便是被亂兵強暴了......

  人群中的伏德走了出來,厲聲道:“不想世間竟有如此奇恥大辱,君辱臣死。

  但這他國也太過殘暴,后續定被其所滅。

  孰不聞,楚雖三戶,滅秦必楚。”

  袁譚搖了搖頭道:“那君王被如此奇恥大辱之后,其后人倒也重新建國。

  不過他們可沒有去報仇雪恨,而是開始寫文章,教育女子。”

  “教育女子?不知為何教育女子?”

  劉協也疑惑起來,不由得發問道。

  袁譚嘴角浮起一絲苦笑,道:“教育女子下次遇到這種事情,應該死節,而不應該茍且偷活,丟了君王的面子。”

  眾人愕然。

  劉協驚訝中忿忿道:“世上竟有如此之國,合該當滅。”

  眼見氣氛緩和,楊彪等人長出了一口氣,他們三三兩兩匯聚著,竊竊私語起來。

  袁譚也不阻攔,只令人看管著。

  間或有想方便的,便安排四個士兵陪同。

  不多時,有一個老者近前,拱手道:“顯思,不知如何安頓天子,總在黃河邊呆著終究不是事情。”

  袁譚看了此君一眼,也沒有再托大,而是上前攙住此老道:“有肉有湯,一會還有營帳,便在此處看看這濤濤黃河,也好反思一下過往,甚好。”

  老者眉頭微蹙,道:“不知要等到何時?”

  袁譚想了想道:“明日吧,正好我有些東西要運過來,明日到了,自有分解。

  周公,汝且寬心吧,我袁譚是世家長子,一向又有寬仁之名,又怎么會如同李傕郭汜這般亂殺呢?”

  老者回頭瞧了一眼眼角垂淚的董貴人,最終沒有再說什么。

  在老者返回之后,一群人圍著天子不停的嘀嘀咕咕。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老者又拿著一紙詔書過來,請袁譚過目。

  詔書上開篇三個字——罪己詔。

  其后洋洋灑灑千余字,寫的是情真意切,連以后怎么改正,都寫的明明白白。

  就像是袁譚以前考試不及格寫的檢查報告。

  老者接著道:“我們商議的是,以袁諱紹公為太傅,錄尚書事,鄴縣侯;

  以顯思為大將軍,總督天下兵馬,歷城侯;

  以袁熙為幽州牧......

  ......

  不知道顯思還否滿意?”

  袁譚倒是笑了起來,問道:“不知道周忠公,算是袁氏的門生故吏呢,還是天子的衛尉呢?”

  此老者正是周忠,廬江周氏宗族的宗家,美周郎周瑜的從父。

  周氏宗族,真正當家的,便是這位周忠。

  而周瑜在周氏宗族,不過是分家,又稱旁支。

  周家的發家始于周忠的曾祖父周榮。

  而周榮之所以能擔任兩千石,源自于當時司徒袁安的征辟。

  袁安是袁紹的曾曾祖父,袁譚的曾曾曾祖父。

  也就是說,周家之所以能夠成為世代兩千石的世家,根源上還是袁家的照拂。

  本質上,周家就是袁氏故吏。

  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真不是說說而已。

  這也是袁術到了揚州,周家的周尚和周瑜,都支持袁術的原因。

  也是百官公卿,推選周忠當作傳話筒的原因。

  周忠做過三公,又世受袁氏恩典,非常適合這個角色。

  但聽到袁譚這個話,周忠的臉色有些不虞。

  袁隗若在,他是定要表忠心的。

  袁紹和他說這個話,他也勉強可以接受。

  從周榮被袁安征辟,算小一輩的角度,他和袁紹也算是同輩。

  可袁譚,一個年歲剛過二十的小子,有些過分。

  袁譚笑了笑,似乎并沒有想等周忠的回話,接著道:“周公暫且放心,我在此處,不過是等李傕和郭汜的頭顱,來祭奠罷了。

  明日一早,不過兩人的頭顱到不到,都有計較。

  劉協和諸位盡可放心安睡。

  你看這濤濤黃河向東流去,無數的江水逝去,浪花中又隱藏了多少英雄豪杰。

  是非成敗,轉頭來看,不過空空一場,終究抵不過一碗肉湯。

  青山依舊在,夕陽幾度紅。

  我們坐在著河邊,釣釣魚,喝一杯濁酒,笑談秦皇漢武在何處,豈不快哉。”

  周忠的面皮抽了抽,道:“也沒酒啊。”

  袁譚指著遠方道:“快了,快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