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十章:母后之論
  司馬懿認為,劉緯此舉是一種心理博弈!試想一下,假如你的頭頂懸著一把大刀,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落下來,你還能安心度日,置若罔聞嗎?

  所謂五年期限,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倘若漢軍第三年就打過來了,你還能抗議他們說話不算數?還不是人家隨心所欲的事么!

  于是,你就只能天天盯著頭頂上的大刀,隨時隨地都在防范,什么事都耽誤了不說,甚至忘記了主動反擊,劉緯也就得逞了,可以毫無顧忌地慢慢積攢實力,完成最后決戰的準備!

  司馬懿怎么會這樣認為呢?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漢國的局勢和變化,此前劉瑾所造成的一系列經濟和政治危機,司馬懿也都了如指掌!

  因而,司馬懿也知道,劉緯為了挽救股市而掏空了國庫的事實,所以他判斷,漢國現在,根本沒有發動全面戰爭的實力,這才公布了所謂的五年計劃,目的就是為了誤導晉國,以掌握主動,爭取時間!

  戰爭的勝負,比拼的就是實力上的差距,彼此之間差距越大,勝負的結果越是清晰而明確!

  司馬懿認為,現如今的漢國,經歷了一番亂局之后,元氣大傷,正是最虛弱的時候;而晉國呢,卻是大亂以后,恢復了元氣,且初現繁榮的階段!

  當然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是現在,漢國的實力仍比晉國要強,但此消彼長,事實上,現在正是雙方差距最小的時候!

  如此一來,倘若按照司馬昭的主張,與劉緯一樣準備五年,漢國便能趁機恢復元氣,到時候,即便晉國也比過去強大了,實力還是比不上漢國,而且差距會越拉越大!

  這正是劉緯的根本目的!如果晉國被他的五年計劃嚇到了,疲于防御,畏首畏尾,劉緯不就高枕無憂了嗎?司馬懿看破了這一層,又豈能令劉緯如愿!

  當然,現在就開戰,司馬懿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但他覺得,這么做總比茍延殘喘五年以后,必敗無疑要強吧?起碼,可以搏出一個反敗為勝的機會,而且,成功的幾率也不小!

  不過,晉國方面必須制造一個假象,讓劉緯誤以為他們上了當,緊鑼密鼓加緊備戰的同時,麻痹對手,趁其沒有防備,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劉緯一個措手不及!

  司馬懿也知道,這次的主動出擊,就好像是被獵人抓到的毒蛇,所發動的垂死反擊,一口下去必須致命,如此,晉國才能贏得生機,若是沒能咬死漢國,只是輕微小傷,卻不致命,等到他們緩過氣來,晉國必亡!

  所以,這是一次冒險,是把晉國國運作為賭注的一場豪賭!司馬懿認為,與其在沉默中滅亡,不如在沉默中爆發,否則,就是多活五年,也終究逃脫不了覆滅之運,又有何用?

  于是,父子二人便因此產生了分歧,他們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上皇,都能決定晉國的命運,究竟該聽誰的呢?

  可能有人會說,定不下來,就找群臣商議一下唄!不行啊,事關國家戰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則,若被無孔不入的漢國探子獲取了情報,可就麻煩了,人多嘴雜,誰敢保證群臣當中,沒有劉緯的臥底眼線?

  按理來說,司馬昭理應聽從司馬懿的主張,畢竟他才是晉國的締造者,開國之君,又是司馬昭的老爹,于公于私,都不該擰著來呀?

  問題是,現在司馬昭的皇位坐得越來越穩,受到萬民擁戴,雖然沒有兵權,卻擁有政權,司馬懿已經許多年不問政務,司馬昭也習慣了大權在握的感覺,自然要據理力爭!

  事實上,您也看出來了,這父子二人的想法,是一急一緩,各有各的道理!

  司馬懿的主張太過冒險,搞不好晉國就此完蛋;司馬昭的主張,雖然看似穩妥,卻如司馬懿所說,一旦被漢國全面做好戰爭準備,晉國幾無招架之力,沒有勝算!

  誰也說服不了誰,這可怎么辦呢?最后,竟是張春華站了出來,替父子二人主持了公道!那么,她究竟偏向于哪種意見呢?居然是力挺了司馬懿的主張!

  “汝之治,利彼乎?”張春華是以這樣的一句質問作為開場白,批評了司馬昭!

  張春華的意思是說,你司馬昭就是把晉國治理得再好,到頭來,也不過是便宜了劉緯,卻挽救不了江山社稷!你還真對老百姓好啊?我們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王朝統治,讓老百姓過上安穩日子,卻保不住晉國,又有何用?

  “母后……何以如此微視焉?”司馬昭顯然還有點不服氣,反問張春華,認為她和父親一樣,太悲觀了,隨即道出了一番慷慨之論!

  司馬昭說,誰說五年以后,晉國一定打不過漢國?怎么就一點勝算都沒有?即便不能速勝,也有可能進入相持對峙狀態,只要能挺過最艱難的時刻,晉國便能迎來國運的轉機,而延續國祚!

  相反,如果這一次,非要按照父親的主張,鋌而走險,反戈一擊,則很有可能會失敗,到時候,激怒了漢國人,晉國末日臨頭,恐怕會提前滅亡!

  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誰敢保證在此期間,漢國不會出現什么新的亂子呢?劉緯也是五十歲的人了,且體弱多病,若是他恰好就在這五年之內,忽然病故,晉國的轉機不就來了嗎?

  因此,還是靜觀其變為上,何必自尋死路,自討苦吃?司馬昭到最后,還是不肯妥協讓步,仍然堅持己見!

  “癡兒,愚也!彼可生變,我不變乎?人心難測,久則生變,五載之中,若軍心不再,民生怠惰,則必亡耳!況財資,可久濟乎?”張春華被司馬昭的這番言論,惹得很不高興,隨即大聲斥責了他,所述之論,也不無道理!

  尤其是她最后那句話,司馬昭聽了,立場終于有所動搖!打仗,錢才是關鍵,司馬昭作為皇帝,主管朝政,對此更是深有體會,終于稍微明白了一些父母的良苦用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