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四章:資金缺口
  由始至今,我們幾乎就沒看見過劉緯會為錢而發愁,除了擁有鹽井這座聚寶盆外,他更是生財有道,這么多年勠力經營,積攢下了不少錢糧,一直是個腰纏萬貫的豪橫形象!

  可興鼎六年推廣種棉失敗,給劉緯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回又有兩項大工程,要立刻上馬,這使府庫皆空,瀕臨破產的劉緯,頓感捉襟見肘,愁容滿面!

  劉緯真的沒錢了嗎?不是的,他有錢!只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都用在了該用的地方!

  比如,荊州新附,安撫百姓,發展建設急需用錢;招兵養兵,更需用錢,這筆開銷,雷打不動,而且只能越來越多;

  還有,漢中工業園區開工,要用錢吧?修路造橋,發展基建,也得用錢吧?維持官府正常運作,給官員發薪水,更要用錢!

  另外,甘寧水師新敗,損失戰船無數,打造新的戰船,也得用錢;推廣種棉失敗,所造成的損失,更得拿錢來彌補!總之,是哪哪都要用錢!

  按照現代說法,其實劉緯不是沒錢,而是資金鏈忽然斷了,一時間真的拿不出多余的錢來,再去修什么水利工程!真可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劉緯也終于體會到,缺錢用是個什么滋味!

  其實,目前的財政困局,劉緯也不是熬不過去,只要節衣縮食,過一年苦日子,待來年賦稅錢糧入庫,便能大大緩解窘境,從而擺脫經濟危機!可是,這也就意味著,整整一年內,他幾乎什么也不能干了!

  其實,興鼎六年時,劉緯虛齡已經三十一歲了!是不是感到有些意外?時間居然過得這么快!

  想當初,他剛穿越到這個時代,是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當時的公子劉緯十三歲;興鼎元年,為公元212年,那時候劉緯二十五歲;興鼎六年,劉緯已年過而立,雖然依舊年富力強,卻已經開始步入了中年!

  當然,劉緯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便能創下如此恢弘偉業,并深刻地影響了這個時代,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可是這與劉緯要實現的宏偉目標相比,卻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走一步,就用了將近二十年時間,劉緯豈能不急?當然,起步階段,肯定進程緩慢,將來的步伐勢必越來越快,可即便如此,劉緯也覺得,時光如水,歲月如梭,時不我待!

  一年時間,就這么白白浪費了?天知道自己的生命中,還有幾個一年,劉緯耽擱不起,否則此前他為何會輕率推廣種棉,以至失敗,不就是因為著急么!

  引黃灌溉和引黃泡堿這兩項工程,若不能盡快上馬,如期完工,推廣種棉,便不能盡快鋪開,回本獲利的那一天,便會無限期延后,豈不影響了劉緯統一天下的大業?因此,劉緯下定決心,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錢來!

  一般百姓家里缺錢了,首先想到的辦法,就是節衣縮食,省著點花,劉緯自然也不能免俗,所以他的第一項措施,肯定是撙節裁減,節約用度,爭取從牙縫里,擠出點錢來!

  不過,這項措施的效果卻并不明顯,能節省和籌措出來的資金,十分有限,杯水車薪!因為劉緯原本過的日子,就十分節儉清苦,不喜奢華,再節儉,能省出幾個子兒來?

  同理,受劉緯帶動,蜀中官員們的日常開銷,也并不大,辦公經費已經很低,連茶水錢都省了,花費能有多少?就算裁減一半用度,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也省不下多少錢!

  所以,節流并不是最佳手段,更不能是唯一手段,劉緯還得想辦法開源!開源節流并重,才是硬道理!可是,該如何開源呢?

  華容火油礦,如今已經徹底落入了劉緯手中,孫權放棄了收益分成,劉緯利益獨享,無疑增加了不少收入!可是,這卻不是短期之內就能見到的效益,要想獲得肉眼可見的利潤,需要長期經營才行,劉緯現在需要的是一筆快錢,也等待不起!

  那么,提高稅收比例如何呢?萬萬不可!劉緯雖然不像康熙皇帝那樣,固執地堅持永不加賦,認為稅收比例,應該是浮動的,隨時可以針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卻也不能隨便加重人民的負擔!

  劉緯忙活了這么多年,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則,為的就是造福天下百姓,如果因為缺錢就加收賦稅,豈不是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這個念頭,想都不用想!

  思慮再三,權衡利弊,劉緯最終想到了辦法,就是一個字:借!只要能借來錢糧,先讓兩項工程盡快上馬,將來獲益后再還就是了,起碼不會白白浪費時間,耽誤推廣種棉這項國策執行的進度了!

  可是想要借錢,談何容易?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借與還,都是一對尖銳的矛盾,有錢的也不敢輕易外借,就怕要不回來;沒錢的,輕易也不敢借,就怕自己還不上!

  況且,開口談借,低三下四求人,太丟臉啦,這可讓身為漢王之尊的劉緯,如何開得了這個口?

  更何況,他找誰去借呢?劉緯需要的,可是一筆大錢,粗略估計至少五百萬貫以上,這還是先期啟動資金,再上后續投入,怎么也得兩三千萬貫,所需糧草,更是不計其數!誰能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糧,借給劉緯啊!

  如今益州最富有的人,就是張魯了,他經營著數以萬頃計的許多莊園,名下佃農,不少于萬戶,每年收租進項,折合成錢,至少百萬貫以上!

  雖然這些,似乎與劉緯大力發展的工商業并不挨邊,但在民以食為天的古代,糧食依然是十分搶手的暢銷品,這家伙賺得盆滿缽滿,可謂富得流油!

  緊隨其后的,就是費氏家族了!因為經營鹽井,并借著劉緯改革的東風,從事工商業,費氏一族,一直是蜀中商賈之首,每年利潤巨萬,家貲豐厚,也是富得流油,幾百上千萬的數目,也能拿得出來!

  更重要的是,張魯也好,費氏也罷,都不是外人,與劉緯沾親帶故,名義上更是劉緯的屬下!若劉緯開口向他們拆借,臨時周轉一下資金,應該問題不大吧?況且,劉緯的信用,一向很好,張魯和費氏族人,總不會怕劉緯賴賬吧?

  這的確是一條解決目前經濟困境的有效路徑,別說,一開始的時候,劉緯還真就動了這樣的心思,可是后來,他卻打消了這個念頭,并沒有這么做!

  為什么啊?劉緯這可就有點瘦驢拉硬屎了,莫非是拉不下這個臉面?尊嚴要緊,還是推廣種棉的國策要緊啊!孰輕孰重,難道劉緯分不清楚嗎?

  這么說,可就冤枉劉緯了!為了富國強兵,實現胸中大志,讓劉緯跪著去求人,他都不會猶豫的,關鍵是這么做,所造成的后果,難以估量!

  有借有還,肯定沒問題,關鍵是你還了以后呢?不還是欠了張魯和費氏一族的人情!錢好還,可人情卻不好還吶!

  劉緯若欠了這些人的情,會不會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而愈發張狂過甚呢?萬一今后,這些家伙干了什么違法亂紀的勾當時,劉緯還好意思依法嚴懲,鐵面無私,大義滅親么?

  君臣之間,若形成了借貸關系,劉緯的底氣都不足了,似乎矮了三分,今后何以自處?將來也許會出現許多十分棘手的麻煩,令他無所適從!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錢從何來?劉緯究竟打算上哪去借這么大一筆錢呢?呵呵……他有辦法!這個辦法就是:發行國債,向百姓集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