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八十二章:醫圣張機
  古代醫生,不僅治療病人,頗講究方式方法,就連說話,也是很有玄機!比如,在面對病人親屬關于病情的詢問時,醫生給出不同的回答,所表達的意思,都大有不同!

  假如這個患者的病情,并無大礙,那么他們就會叮囑其家人,一定要按時服藥,注意休養等等,說的都是細節;如果這個患者,已經沒救了,醫生便會說一些類似于“吉人天相”,“逢兇化吉”等等的吉祥話,意思就像今天大夫們常說的:想吃點啥,就吃點啥吧!

  所以,華佗帶來的口信是諸葛亮已經救活了,令劉緯欣喜之余,不免覺得,似乎另有玄機!

  什么叫諸葛亮救活了?要么就是治愈,要么就是沒治好,救活了?弦外之意,是不是說,諸葛亮的性命,暫時保住了,而且也恢復了意識,可是病情卻沒能完全治好呢?劉緯不免還是很擔心!

  隨著后續更多詳細的消息傳來,劉緯才發現,事實果然如同自己的猜測那般,別無二致!

  華佗老先生,雖然已經七十高齡,可是收到劉緯的消息后,還是不辭辛勞,大老遠地從漢中趕到了江州,并第一時間為諸葛亮進行了診治,可是很遺憾,就連他也束手無策!

  其實李凡,已經深得華佗之真傳,醫術水平不在師父之下,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說沒辦法,那就是沒辦法了,即便華佗親自出山,結果也是一樣的!

  因此,華佗所采取的治療辦法,也只能是使用祛濕驅寒的藥物,以及一些物理療法,努力維持諸葛亮的體溫,不使高燒,傷及肺腑,算保守治療,以延續天命罷了,卻很難徹底治愈!

  可是,眼見劉緯為了救治諸葛亮,居然連深居簡出的華佗都請出來了,李凡意識到,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若諸葛亮,最終還是因病勢沉重,而一命嗚呼了,豈不是有負王上重托與厚望?

  所以,李凡也是絞盡腦汁,尋求應對之策,卻忽然靈光一現,想起一個人來!此人,便是張機!

  張機,字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后人尊為“醫圣”,著有傳世巨作《傷寒雜病論》,其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更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我們畢竟不是學醫的,也用不著更多去了解張仲景的詳細履歷,這里只強調一點,那就是張仲景與華佗,雖然都是當世名醫,可他們的路數卻大不相同,相比之下,華佗應該是個怪才,而張仲景才是當時的醫者正道!

  張仲景注重方劑(湯藥)的研究,這也是中醫的靈魂和精華所在,后世中醫理論體系的主體,也是一直沿襲著張仲景的指導精神,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因此,張仲景完全可謂中醫鼻祖之一!

  而華佗呢?他的治療方式,往往離經叛道,不是開刀動手術,就是給病人扎針!雖然他也被后人尊為“外科圣手”或“外科鼻祖”,可是卻和傳統的中醫理論,稍顯背道而馳!

  不過,對于身為穿越者的劉緯來說,顯然華佗這種方式,更令他容易接受,因為比較接近于現代醫學!而且,華佗的治療方法,在某些時候,確實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能夠救治許多傳統中醫束手無策的疾病!

  劉緯自從穿越以來,所作所為,也都是在化腐朽為神奇,更顯離經叛道!因而,他和華佗,在某些方面,還真挺相似,所以兩人很有共同語言,漸成忘年之交!

  因此,這么多年了,劉緯也從來沒動過要去尋訪張仲景的心思,他以為憑華佗一人之力,就已經能夠掀起一場醫學革命了,再加上太忙,也著實沒想起來!

  現在,諸葛亮得的是肺癆,屬于內科疾病,作為外科圣手的華佗,以及他的徒弟們,自然束手無策!這病,總不能靠開刀動手術去治療吧?因而,李凡也是情急之下,忽然想起了張仲景來!

  李凡早年間,游歷四方,行醫求學,曾經見過張仲景,有過一面之緣!不過后來,他投靠了劉緯,還機緣巧合下,成為了華佗高徒,從此安定下來,苦心研習醫術,就再沒有見過張仲景了,甚至連他是否還活著都不知道!

  眼下,諸葛亮病勢沉重,眾人束手無策,李凡也是突發奇想,忽然記起了張仲景來,雖然沒有十足把握,卻也只能試試看了!于是,他稟報了劉緯,獲得批準后,便踏上了找尋張仲景之路!

  在交通不便,通訊落后的古代,要想找個人,豈不是大海撈針?李凡能找到張仲景嗎?

  好在,李凡并非漫無目的,他是直奔張仲景的老家,南陽郡涅陽縣而去!因為根據情報處所搜集的消息顯示,年過六旬的張仲景,已經告老還鄉,安度晚年了,他推測如果張仲景還活著,應該就在自己的故鄉!

  別說,還真被李凡給猜中了!張仲景確實是在自己的故鄉,可遺憾的是,他已經去世了,早已入土!這下子,李凡可是干瞪眼了,簡直是欲哭無淚,要知道是這樣,自己早些年,就應該前來拜會,可現在,卻說什么都晚了!

  李凡真是個醉心于醫學研究和治病救人的好醫生,諸葛亮與他非親非故,本用不著那么上心,可李凡呢,卻一時悲從心起,跪倒在張仲景的墓碑前,痛哭哀泣不止,悔恨交加!結果,動靜大了些,竟然驚動了張仲景的兒子!

  眼見一個陌生人,如此悲傷叩拜于父親墓前,張仲景的兒子一頭霧水,上前詢問!李凡呢,也是如實相告,含著眼淚,說了自己早年與張先生的一面之緣,還將如今有位危重病人,急需搶救的實情和盤托出!

  到底是醫圣的兒子,他雖然沒有從醫,卻也有一副仁者濟世的好心腸,聞聽李凡此言,便將其邀至家中,還把父親這么多年所寫的醫學著作,全部借給李凡翻看!

  李凡欣喜萬分,眼睛放光,一頭便扎進了竹簡堆中,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研讀起張仲景的醫術著作,他發現了那部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更發現了一部不為人知的《癆病論》!這不正是李凡所急需的嗎!

  古代書籍,因為戰火頻繁和一些人為因素,而大量失傳,能保留到今天的,還不足十分之一!對我中華文化傳承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顯然《傷寒雜病論》非常幸運,為后人所熟知;可這本《癆病論》卻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最后失傳了!如今,李凡竟然機緣巧合下,發現了它,并從中學習領悟到了不少張仲景對于治療肺癆病的經驗和辦法,簡直如獲至寶!

  三天時間,李凡把張仲景的所有醫學著作,皆用紙張予以抄錄學習后,便拜辭了張仲景之子,趕回了江州,并立刻著手,用書中介紹的方法,趕緊為諸葛亮展開治療!

  那么結果如何呢?如果說立竿見影,藥到病除,那純屬扯淡!要是真那么神,肺癆病又為何會成為人人談之色變的絕癥呢!

  張仲景的方法,雖然與華佗的路數不同,主要以湯藥方劑治療,可說到底,卻還是保守治療,能不能治好,還得看諸葛亮自己的免疫力和生命力如何,換言之,還是盡人事,聽天命!

  雖然諸葛亮治愈和生存下來的希望,已經大大增加,卻也難保萬全,必須長期靜心休養,不得勞累,否則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有反復,導致病情惡化危重!

  聞聽這個結果,劉緯還敢讓諸葛亮去江州牢城營,接受學習改造了嗎?他權衡再三,最終決定,允諸葛亮本人所請,回歸隆中草廬,隱居休養,生死由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