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四十九章:旱山隘口
  張苞的提議,雖然遭到了張飛的反對,卻還是被劉備采納了!他帶著六千精銳,走險僻山路而去,張飛望著兒子遠去的身影,不禁唏噓不已,因為他覺得,張苞此去,兇多吉少!

  其實,劉備采納張苞建議,也并非昏庸莽撞,他也是權衡利弊,謹慎做出的抉擇!

  米倉道北段,是懸崖峭壁邊的木制棧道不假,卻并不意味著只有這么一條路可以通行!

  在棧道西側,還有一條險僻山路可走,卻只適合獵戶和采藥者通行,一般人是走不通的,因為需要攀爬山崖,垂繩滑降,沒有點真本事不行!若是數萬大軍,走這條路,人能不能過得去還兩說,關鍵是器械糧草無法運輸,這才是難點!

  劉備之所以有信心讓張苞一試,是因為他帶領的是一支輕裝步軍,僅攜帶三天口糧,沒有負重的壓力,另外劉備撥給張苞的所謂精兵,其實正是沙摩柯麾下的武陵蠻軍!

  沙摩柯的這支部隊,此番攻蜀,一直擔當先鋒,開始的時候,便隨張飛一起入川,現在又派了一部分給了張苞!這是因為,劉備考慮到蜀中多山,蠻人士兵更擅長山地作戰,可能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眼下,棧道西邊這條小路,漢人士兵,肯定走不通,不過蠻人士兵們,倒可以冒險一試!一旦成功穿越了大巴山脈,這支部隊,便成了一支奇兵,可能會攪亂蜀軍部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當然,這么做確實很冒險,也有很大可能是張苞和這六千蠻兵,連山都沒走出去,便全軍覆沒了!劉備也是豪賭一把,輸了大不了損失六千蠻兵,可要是贏了,獲益匪淺!

  張苞領兵出發了,他這一路我們暫且不提,先說說劉備和張飛!

  劉備派張苞走山路奇襲,純屬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可不敢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張苞身上,因此這段塌方的棧道,還是得修!于是,劉備下達嚴令,全軍伐木,修補棧道,務必要在十日內完工,遲延一天,十者斬一;若能提前一天,則各賞百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況且這可是關乎于自己性命的安危,士兵們聞令,便立即行動起來!

  這大巴山內部,樹木繁多,就地取材并不困難,主要是運輸比較費力,許多沉重的木料,需要眾人齊心協力,扛到施工地點,在那顫顫巍巍的破舊棧道上行走,所有人都捏著把汗,生怕負重太大,腐朽的棧道,經受不住,再發生塌陷!

  劉備可能不知道,其實在金牛道上,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場面!劉緯花費大力氣和大價錢修建的這條新公路,其實也包括一些山間棧道,卻不是木料鋪設,而是使用了鋼筋水泥,可謂實實在在的百年工程,非常結實!

  遺憾的是,劉備沒選擇金牛道,這與之前使者故意帶他走難行之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時看似無關痛癢的小小舉動,卻產生了巨大意義!為此,荊州軍北進漢中的速度,嚴重遲緩,給劉緯趕回漢中,爭取了不少時間!

  顯而易見,荊州軍士卒想得到那百金的賞賜,幾乎是不可能的!工程最終拖了十六天之久,才勉強草率完工!劉備也是言出必行,果然斬殺了不少消極怠工者,以示懲戒!

  好在,雖大費周章,這條路終于通暢,事不宜遲,劉備和張飛立刻引軍三萬余,向北挺進,很快便來到了米倉道盡頭的旱山隘口,只要通過這里,漢中平原將盡在眼前,可沿池水一路北進,直抵南鄭,已不足百里之遙!

  可遺憾的是,旱山隘口這里,漢軍早已重兵布防,嚴陣以待,荊州軍想要突破,勢必登天!

  隘口是什么?就是懸崖間狹窄的山口!那么旱山隘口,究竟有多寬呢?最窄處,竟不足七尺!漢代一尺,究竟折合成現代度量有多長,我們不必細說,但當時成年男子的普遍身高,就在七尺左右!

  這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說,這道隘口,寬度只相當于一個普通成年男子的身高,簡直就是山壁間的“夾扁石”、“一線天”!像這樣的隘口,就算沒有兵力駐防,想要通過,尚需組成一字長蛇陣,依次緩慢通行,更別提駐有重兵防御了!

  那么領兵駐守旱山隘口的漢軍將領,究竟是誰呢?就是老將嚴顏,他率一萬江州兵,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前文我們說過,劉緯在西北戰場上,與司馬懿纏斗到最后,才剛剛停戰,后方便傳來了荊州軍突然攻蜀的消息,當劉緯聞訊緊急啟程往漢中趕回之際,荊州軍已經兵臨江州!因此,若從時間上來算,劉備抵達旱山隘口之時,劉緯應該還沒趕回漢中,這主要是因為路途遙遠,消息傳遞需要大量時間所致!

  劉緯不在,參謀本部理應發揮代他指揮調度的作用,漢中方面顯然更早得到消息,那時節劉備軍只是剛剛拿下宣漢,這突然的劇變,震驚漢國朝野,參謀本部也是趕緊召開了軍機會議,商討御敵之策!

  可是,一向效率很高的參謀本部,這一次卻遲遲拿不出御敵方案,居然也發生了嚴重分歧,經幾輪表決,仍然僵持不下,與荊州軍之前的內部分歧,十分類似,軍參們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參謀本部之內的分歧,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意見認為,應立即調動駐守在太白的趙云所部,南進白水關,匯同安南將軍王伉的一萬部隊,迅速挺進葭萌關,并分兵把守劍閣,阻截金牛道和西漢水峽谷;

  同時命留守漢中的嚴顏軍,匯同駐守子午谷的魏延所部,迅速南下,通過米倉道,進駐漢昌,堅守此地,拱衛漢中,并拖住荊州軍,等待漢王回歸時,并同兩路人馬,一舉將侵略蜀地的荊州軍,徹底殲滅!

  另一派則認為,目前漢中兵力,擔負著守衛險關要道之重任,不可輕動!否則,曹魏聞訊,必越秦嶺偷襲漢中,屆時腹背受敵,漢中危矣!

  所以,應暫時置蜀中于不顧,命嚴顏的一萬江州軍,嚴守旱山隘口,同時令王伉的一萬南中軍,堅守白水關,阻荊州軍可能來犯之兵鋒,待漢王歸來時,再行定奪!

  您大概也看出來了,這兩派意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等待劉緯歸來!

  這說明,參謀本部所有軍參人員,都共同認可一件事,那就是此番劇變危機,只有漢王劉緯本人才能化解,參謀本部只能臨機應變,先穩定局勢,等待漢王歸來主持大局!

  不過關于如何穩定局面,遏制荊州軍的進攻之勢,雙方卻產生了分歧!

  主張南進的一派,相對比較激進,他們認為漢中方面,必須趁著荊州軍尚未得逞,搶先占據險要關隘城池,阻擋敵軍攻勢,這樣等劉緯回來的時候,便于就地展開反擊,于川蜀平原殲敵!若能直接挫敗荊州軍的進攻,那就更省事了,直接免除了后患!

  主張固守的一派,相對比較謹慎,他們認為,漢中方面,如今的兵力不足,若貿然南進,恐怕會與荊州軍陷入苦戰,造成重大損失,不如兵力收縮,把守關隘,堅守漢中,等待漢王回歸,再想辦法南進殲敵,奪回蜀地!

  可以看出,這兩派意見,一個主張把拳頭先揮舞出去,一個主張把拳頭先縮回來,是各有各的道理,爭執難下!

  按照參謀本部的決策原則,表決須超過三分之二贊成,方可通過,而這兩派意見,居然罕見地勢均力敵,各占一半,因而誰的方案也通不過!這可如何是好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