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四十六章:運糧艱難
  關羽自從領命留守秭歸之后,幾乎沒有一天安心,煩躁不已,焦急萬分!

  之所以會如此,一方面是因為關羽聽得前線攻城拔寨,進展順利,他也心癢難耐,卻偏偏只能留守后路,心有不甘;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忽然發現,自己所面對的局面,越來越棘手了,攪得他心煩不已!

  荊州軍此番攻蜀,幾乎沒動刀兵,便奪下巴郡和巴東郡的大片土地,收獲了海量人口,的確是個輝煌的勝利,可麻煩也就隨之而來了!我們說過,奪占土地,并不是最主要的目標,劉備還得收服民心,安定局勢才行,若百姓不服,恐怕得到的,也終將失去!

  但征服民心,說起來簡單,卻談何容易?空口白牙,純靠忽悠,就能令蜀中百姓臣服嗎?沒有實打實的好處,誰會輕易認可你劉備呢!因此,為了收買人心,劉備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比劉緯更大方,更仁德!

  首先,便是開倉放糧!各地郡縣府庫,都有存糧,而且還不少,這些地方基本都是不戰而降,這些糧食便落入了劉備的手中!為了讓百姓們看到自己不亞于劉緯的仁德表現,也為了收買人心,劉備決定打開官倉,將糧食分發給城中百姓!

  古代社會,雖然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為主,但城市居民卻是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往往不從事耕作,而是商業和手工業者,吃食的來源,定然是要拿錢采買,除非是地主富戶,自己家有萬畝良田!

  劉緯治下的蜀中城市,就更是如此了!因為商業和手工業發達,沒有耕地的勞動者更多,他們的食物,只能是去市場上買!不過,平時還行,一旦發生戰爭時,城池關閉,這糧食來源,便成了問題!

  商人,都是逐利的,即便在劉緯治下的商人,也一樣!正所謂無奸不商么!戰爭或天災之時,他們發財的機會就來了,許多商人開始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導致市面上流通的糧食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貴,老百姓買不到,也買不起!

  劉備進城后,發現了這個尖銳的問題,本想懲治奸商,強迫他們交出糧食來,賣給百姓,卻被諸葛亮諫阻!

  諸葛亮認為,商人也是百姓,合法經營,并無過錯,利用強權逼迫,傳揚出去,恐怕會得罪了益州所有的商人,不利于吞并蜀地之大計!

  要知道,這些從商者,有許多人本來就是蜀中的大家世族,或者有士族背景,得罪了他們,恐怕劉備很難在巴蜀站穩腳跟!不如以開倉放糧的方式,平抑糧價,令商人們囤積居奇的行為,徒勞無功!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建議,覺得有道理,于是便將繳獲的府庫存糧,分發給城內百姓,間接打擊了那些奸商,也緩解了數城百姓缺糧的危機,算是做了件好事!

  其次,就是普免錢糧,減輕百姓負擔!劉備宣布,蜀中百姓,凡愿歸附者,免除三年賦稅和徭役,期滿之后,改原有的三十稅一,為五十稅一;徭役,也從三個月,減少為一個月!

  這個政策,確實夠氣魄!古今天下,除了大災之年時,封建統治者幾乎沒有過如此大方的,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堪稱壯舉!可你細細一想,就能看出,劉備純屬是開空頭支票,這個牛吹得太大了!

  如果您熟悉歷史,應該聽說過“闖王來了不納糧”,“均田免糧”等農民起義軍的口號吧?這都是當時的起義領袖,為爭取人心,而喊出的噱頭,只要一深究,你就能發現,全是空頭支票!

  這些起義軍領袖,冒著殺頭的危險造反,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改朝換代,自己當皇帝么?

  他不收賦稅,自己吃什么,又拿什么來治國養兵,維護國家機器的運作?因此,均田免糧那種烏托邦,根本不存在,純屬彌天大謊!可悲的是,歷朝歷代的老百姓,居然還都傻傻地信以為真,周而復始,屢騙不爽!

  農民起義領袖都是如此,劉備這種出身貴胄(起碼是漢室宗親)的封建統治者,若能真的給百姓減輕負擔,那才怪呢!免三年錢糧?他吃啥喝啥?靠荒蕪的荊南四郡那點產出,夠治國養兵之用嗎?

  更何況,劉備急于統一天下,稱王稱帝,拿下巴蜀之后,勢必很快便會出兵北伐,與曹操決戰!免百姓三年賦稅和徭役,他就得至少等上五年才行,年近花甲的他,等得起嘛!牛皮吹得震天響,其實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不過是權宜之計,為安撫百姓罷了!

  劉緯因為有大量商業收入保證,所定下的三十稅一制度和三個月的徭役,已經屬于輕徭薄賦了,而且百姓服徭役,還給發工錢,劉備很難做到比他更加大度,于是便吹出個五十稅一的許諾,其實根本實現不了!

  雖然這些承諾,基本上是空頭支票,但畢竟牛皮已經吹出去了,起碼暫時來看,劉備是不可能劫掠民財,搜刮錢糧了,而且繳獲的存糧,也發給了百姓,那么此番攻略蜀地乃至漢中,所需的軍資糧草,從何而來?只能由荊南四郡,源源不斷向蜀中運送,幾乎無法就地籌措!

  劉備打這一仗之前,準備還是相當充分的,積攢了不少錢糧!為此,他把自己多年來搜攏的金玉寶器,珍珠瑪瑙,都暗中變賣,換取糧草,充為軍用!

  諸葛亮呢,更是砸鍋賣鐵,幫劉備四處掏弄,積累存糧,只為此番攻蜀之用!所以,暫時看來,荊州軍的糧草還夠用,即便不能從蜀中就地獲取,也能支撐三四個月!只是運糧,相對就比較麻煩了!

  眾所周知,在古代,運糧走水路要比陸路高效得多,而由荊州進入蜀地的水路,必經長江三峽!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統稱,在三國時代,這里雖然也是水路交通樞紐,卻艱險難行,尤其是巫峽,怪石嶙峋,淺灘暗礁遍布,水流湍急!順流而下,尚需小心翼翼,更別說逆流而上了,需要大量力夫拉纖,否則根本就上不去!

  糧船,因載重過大,拉纖需要更多民力,只能慢慢地按次序通過,效率很低!況且,纖夫也需要休息啊,就算兩班倒,日夜不停干,還是非常緩慢!

  因此,荊州軍在前線進展順利的同時,后方糧草支援,卻相對遲緩,有不少糧船,被堵在了巫峽附近,很難迅速通過,發生了交通阻塞,幾乎都要等上好幾天,才能排隊通過!

  當然,荊州軍主力進入川蜀的時候,所攜帶的糧草還能支撐一段時間,后援運送緩慢的問題,暫時還沒凸顯出來,也就并沒引起劉備的注意!況且,這些瑣碎事務,一向是由諸葛亮負責統籌調度,劉備這個當領導的,也就是抽空關心詢問一下罷了,并不怎么上心!

  可現在呢,諸葛亮忽然一病不起,一向由他負責的這攤事,忽然沒有了主心骨,負責代理其責的長史馬良,畢竟地位不高,資歷尚淺,驟然承擔了如此重大責任,確實有些力不從心,忙得焦頭爛額!

  另外,關羽負責留守秭歸,除了保障后路安全的責任外,運糧也是其職責之一,這對于幾乎沒有政事經驗的關羽來說,也夠鬧心的!

  不過,好在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關羽和馬良的共同努力下,后援糧草的運輸工作,總算是逐漸步入正軌,雖然很慢,卻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可遺憾的是,這種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始作俑者,就是黃忠!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