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七十七章:三弓床弩
  床子弩,又被稱為三弓床弩和八牛弩。這些名字,其實就已經十分形象地體現了床子弩的基本特征!

  床子弩,實際上是由唐代弩砲發展而來,宋代達到鼎盛時期,其主體為木制,在一張大大的弩床上,安置三張硬弓(兩正一反),以滑輪技術構成合力,發射箭矢,威力十分強勁,大概相當于八頭牛的力量!

  床子弩上弦,采用絞盤驅動,需要三五十人,甚至上百人一齊發力;發射時,由一名床子弩士(大力士),以巨錘敲動扳機,方能發射!

  據史料所載,床子弩的最高射程,可達七百步到一千步,折合2-4里遠的距離,較近距離射擊時,能把瓶口粗細的箭矢,深深嵌入城墻中,使攻城士兵攀爬,有了更多的著力點!

  換句話說,床子弩這東西,一般是用來射城墻的,射人射馬,那還不是摧枯拉朽?

  床子弩最出名的戰績,便是在北宋年間,宋遼澶淵之戰!當時宋軍在城頭上設置了床子弩,發射時正中遼軍統帥,勇冠三軍的蕭撻凜,其威力,竟把他連人帶馬,釘死在了地上,拔都拔不下來!

  遼軍士兵眼見統帥如此慘死,惶恐不已,無心戀戰,蕭太后無奈便與北宋議和,最終雙方達成了著名的澶淵之盟,開啟了兩國一百多年的和平蜜月期!

  不過,宋代床子弩雖然威力強大,缺點也很明顯。比如木質打造,不太結實,使用時容易發生斷裂,傷及自己人;比如弩床沉重,不易搬運,發射時也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還有發射效率也低得可怕,若是用于野戰當中,根本來不及發動第二輪齊射,敵軍就沖過來了!

  劉緯作為一名深通歷史的穿越者,自然對床子弩的優缺點了如指掌,因此他在設計之初,便考慮到要彌補這些劣勢,使床子弩的性能更佳!

  首先,劉緯改進了床子弩構件材質,雖依舊以木料為主,卻以鋼制小配件(比如角頁等)和鐵軋箍,加固了木梁等主要結構,關鍵部位,更是以金屬部件取代,這樣的床子弩,會更加結實耐用;

  其次,劉緯結合了之前大型投石的設計理念,將床子弩設計成可以拆卸成幾部分零件的構造,這樣便更利于搬運!同時,他還將弩床設計成帶輪的樣式,成為弩車,這樣行進后退也更加方便;

  再有,劉緯借鑒了十字弩的原理,設計了一個金屬齒輪聯動箱,利用滑輪和軸承,大大降低了上弦所需力量,實際應用時,僅需三五個人發力,一齊搖動手柄,即可快速上弦裝發;

  最后,劉緯還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種發射弩盒(類似縮小版的火箭彈發射架),上弦裝發時,安裝其上,打開發射口,隨著擊發,弓弦會帶動推射版,猛然將十發箭矢一齊發射出去,簡直就是劉氏版本的元戎弩機!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所謂元戎弩機,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連弩,傳說此弩可一擊十發,發射時弩箭鋪天蓋地,是蜀軍專門用來攻擊曹魏騎兵所用的利器!

  但是這種諸葛連弩在后來歷史當中便消失了,且沒有實物考古發現,也沒有結構圖紙,因此到目前為止,只能停留在傳說當中。有些現代業余愛好者,曾經憑自己的智慧,試圖復制諸葛連弩,但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達不到傳說中的那種效果。

  就比如有一人,憑想象設計并制作了一種拉柄上弦,帶有弩盒,可連續激發的“諸葛連弩”,射擊速度快,效率堪比半自動步槍,可問題是,這并不是一擊十發的效果,且準度、射程和殺傷力都得不到保障!

  究其原因,可能是許多人一開始就搞錯了,以為這諸葛連弩是單兵手持武器,其實只要稍加思考,您就能明白,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力量不夠!

  單兵手持弩機,弩弓發射勢能有限,要想將十支弩箭同時擊發出去,所需推動力根本不夠用,即便勉強能擊發出去,射程也是極低!因此,許多人懷疑,其實諸葛連弩,就是三國時代的一種大型弩砲(床弩),并不是單兵弩機!

  事實上,諸葛連弩是真實存在的,后來大發明家馬鈞還根據它進行了改進,發明了五十發連弩!之所以后來盡皆失傳,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首先,這種弩機體積和重量不是一般的大,搬抬運送十分費力,在道路崎嶇泥濘的古代,又沒有得力的起重裝置,試想一下,這種弩機究竟何用?

  野戰基本用不上,因為想把弩砲帶到戰場上去,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在糧草運輸尚且不濟的古代,浪費如此眾多人力,運送這種大型弩機去往前線,太不劃算!

  野戰用不上,那么守城可以用吧?抱歉,即便是守城,也很費勁!古代城墻,動輒三五丈高,某些雄關險要之地,甚至八九丈高!在沒有起重機的古代,這么沉重的大家伙,如何運送至城頭上?

  當然,古人可能也有解決的智慧,他們可以像劉緯一樣將弩機拆卸成零件運送至城頭組裝起來,再使用,但在使用過程中,另外一個問題,又凸顯出來了!

  據說這種連弩的箭矢,是需要特別制作,精度要求很高,否則容易出現發射被卡死的現象,甚至毀壞弩機。可以想象,在生產技術十分落后的漢末時代,純手工制作這種標準弩箭,需要耗時多久呢?

  而你一擊十發,甚至五十發,勢必造成箭支大量消耗,甚至浪費,在生產技術十分落后的古代,這樣的巨大消耗和浪費,是統治者們難以接受的!

  一支箭矢,重量不足百克,可是一旦多起來,那便是數以噸計了,還是那句話,在古代運輸及其不便的情況下,即便你能制造和儲備那么多的箭支,也很難運往前線!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相信都了解,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皆以失敗告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糧草不濟,運輸困難!除了蜀道難的因素外,大概也是因為許多運力,被浪費在了運送沉重弩機和大量箭支之上,分散了糧草運輸能力所導致的吧!

  所以,后來馬鈞所仿制和改造的五十發連弩,雖然威力更強,卻因為晉朝統一了全國,戰爭結束而沒有了用武之地,包括諸葛連弩在內,這種工藝復雜,造價高昂,浪費巨大的弩機,便一齊被統治者所摒棄,最終失傳,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這便是為什么劉緯當初在江陽那時候,沒有研發設計諸葛連弩,卻設計了一種簡單的十字弩之原因所在!那時候的他,財力不濟,生產技術水平,更沒有如今這么發達,制造這種弩機的時機還不到!

  可現如今,呵呵……劉緯已經富得流油,而且漢中工業園區里的兵工廠,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幾乎集合了天下能工巧匠,在職工人八千余人,還不算童工學徒,生產能力,大大提升,輔以先進的煉鋼技術和工具設備,批量制造床弩和大量箭支,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可以試想一下,這種可拆卸組裝,運輸行動方便,射程更遠,質量更優,又能一發十射的劉氏床子弩,一旦武裝到蜀軍部隊,他們還會怕騎兵么?

  大量床子弩,那萬箭齊發的場景,想想都令人膽寒!其火力如同機槍一般密集,而且射程遠,威力強,即便是身披鎧甲的重裝騎兵,也抵擋不住,恐怕剛一露面,就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劉緯將鉤鐮槍和床子弩提前應用到了漢末三國時代,蜀軍的戰斗力勢必顯著提升!然而這就夠了么?劉緯還有其他秘密武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