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漢中祖 > 第一百六十二章成事
  北都,鄴都。

  敞亮的宮殿內,曹爽、司馬懿等幾人在殿中端坐,商討大魏接下來的國政安排。

  由于鄴城與洛陽相距不遠,花了一個月左右,曹魏高層便大體上完成了遷移的事務,唯有細枝末節需要處理。

  當然能如此迅速地完成遷都,與鄴都本身設施的齊全,府衙的完備有莫大的關系。

  與當今衰弱的臨漳縣不同。自春秋起,鄴城因其出眾的地理位置被齊國看重,齊桓公時期修筑城池以為拒敵,鄴城就開始興盛。發展至戰國時,鄴城北遏韓國,東據趙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魏文侯又以鄴城作為陪都,成為魏國北部重鎮。

  歷經兩漢,因河北北面毗鄰鮮卑、烏桓、匈奴等游牧民族,百姓善武,有趙國胡服騎射之風,且產出的弓弩的鋒利,即所謂劉秀口中的“河北之地,界接邊塞,人習兵戰,號為精勇”。

  后漢末年,因鄴城乃是冀州南大門,又是太行山的東西樞紐,亦是扼守黃河平原,進而西進河洛、南下中原的戰略要地,故袁紹以鄴城為核心統治河北。

  在曹操擊敗袁紹后,占據河北,受封為魏公。曹操將實際的根據地從許昌遷至鄴城,并試圖以都城規格打造鄴城,以彰顯曹魏勢力的正統地位,并為取代漢室而做準備。

  首先,曹操割河內郡、東郡、鉅鹿郡、廣平郡、趙國所屬的部分縣歸屬魏郡(鄴城所在),加上魏郡原有的十五縣,共二十九縣,乃冀州最大的郡。

  其次,由于中原紛亂多年,人口大量減少。曹操鼓勵曹氏子弟、大族向鄴城移民,甚至在攻克漢中、武都后,還從漢中、武都遷部分百姓至鄴城。經歷了幾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至如今鄴城所轄人口二三十萬之眾。

  最后,曹操營造鄴城宮殿,其宮殿的代表之一便是銅雀三臺(注一)。作為建安文學的發源地,大量的曹魏高層的子弟,或多或少都在鄴城呆過,眾臣并不陌生。

  因此實際來看,曹魏遷都鄴城,不看政治影響,不過就是換一個地方辦公,其中差別對于個人而言并非很大。

  夏侯玄看著各地州郡上長官的名單,不由面露擔憂。

  曹爽見狀,出聲問道:“不知中領軍所憂何事?”

  夏侯玄沒有作答,臉色微有凝重。曹爽再次追問道:“中領軍可暢所直言,此殿內非有外人,皆是可信之人。”

  夏侯玄瞄了眼一臉親和的司馬懿,認真說道:“今天下各州郡,其刺史、郡守,如古之方伯、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軍政之任,或比國數人,或兄弟并據。而如今宗室子弟,無一人能居其中,能可以任職。”

  “我大魏承漢命二十余年,治下臣民尚有未歸一者。然天下三分,西賊猖狂,難以遏制,刺史、郡守若獻城而降將無人可制也。今若能委任宗室子弟賢者,或為一郡之主,或為偏師之帥,當能強干弱枝,以備萬一之虞也!”

  夏侯玄作了揖禮,沉聲說道。

  “今古之治事者,必建同姓以明親近,必樹異姓以明尊賢。專用親族之道,前漢七國之事,書于青史之間。偏任尊賢之法,前漢王莽之例,明于天地之內。”

  “故親疏而并用之;近則有宗室藩衛之固,遠則有仁賢輔弼之助;盛則有與共其治,衰則有與守其土;安則有與享其福,危則有與同其禍。故大將軍,或可深思玄之言也。”

  自夏侯玄上任中護軍后,再深入了解大魏,才發現如今的大魏不僅有他之前說的冗官、選官等問題,還有最重要的問題地方上州刺史、郡太守權利過大,而在地方上宗室子弟居然只有夏侯霸一人,這讓他感到十分危險。一旦中樞弱,地方強盛,容易引發叛亂,也更容易形成軍閥問題。而且蜀漢繼續強盛下來,肯定有地方上的州郡長官向蜀漢獻郡投降等事的出現。

  在夏侯玄的想法中,如今想要遏制曹魏國中的如此局勢,委任宗室下地方是最好的選擇。讓他們擔任州郡太守,或是如夏侯霸一樣的偏軍主帥,可以與地方上、軍隊中的異姓保持平衡,不至于讓他們太過勢大,從而失去了控制。

  夏侯玄的這一番言語把曹爽說得有些懵了。曹爽雖不天資聰慧,但他也知道夏侯玄說話的核心邏輯。要不然他也不會任命夏侯玄、曹訓、曹羲、何晏、鄧飏、李勝等宗室、異姓人來幫襯自己。

  只是夏侯玄意思是要讓他改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遺留下來的祖宗之法,讓他極其為難。他曹爽不過遠支曹氏之人,而且才剛擔任托孤大臣不久,就讓他承擔這樣的大任,他怎么敢動呀!

  夏侯玄看著曹爽沉默不說話,又看向司馬懿問道:“不知太尉以為如何?”

  司馬懿捋著胡須,笑著說道:“中護軍當為治世之才,所言大善也。不過如今遷都不久,國內宗室缺乏賢才,故而時機未至,不如暫且擱置。且此法乃祖宗之法,我等不可輕變,還需待陛下繼位,我等還政,或可推行。”

  聞言,夏侯玄面露不悅,說道:“太尉乃國之賢者,受文、烈二帝之命,輔左大魏,今豈能查其弊政,而擱置良策,不予實施。”

  司馬懿也不生氣,冷靜地解釋說道:“君言西賊強盛,然懿從未有聞西賊以宗室治國,多是以異姓賢者治國。今時機危急,若無賢者以治事。豈不是危矣!”

  “故當今之事,還需求穩,以圖國事穩固。豈可輕易更改祖宗之法,以令朝野喧嘩。官吏不寧,邊境又何敢言穩。邊境不穩,賊人領兵入寇,何敢言改制!”

  夏侯玄被司馬懿說的話給堵死,也不知繼續說些什么,唯有沉默下來。

  頓了頓,司馬懿看向曹爽,說道:“大將軍,有些事不上秤沒有四斗重,上了秤一千石都扛不住。”

  曹爽不由一個激靈,生起一絲畏懼之意。

  “祖宗之法啊!”感嘆了一句,司馬懿拱了拱手,示意自己先走。

  待司馬懿走后,殿中沉默了許久。曹爽出聲緩和氣氛,搪塞說道:“泰初今上任中護軍不久,不如先專心選用武官將卒,以來實行強干之策。至于宗室之言,涉及祖宗之法,爽威望不足,不如延后。若有政績,今后再議,何如?”

  夏侯玄也知道司馬懿不同意,曹爽一人也難實行,拱手說道:“大將軍之言,玄自當領命。”

  如今的曹爽還未大權獨掌,在對外的戰事上還需依仗司馬懿。沒有司馬懿的點頭,涉及到重要的國政,曹爽也不敢確定。

  夏侯玄出了宮殿,望著天空陰雨綿綿,不滿的感嘆道:“曹爽干大事而惜身,處其位而不能決。司馬懿為人臣,卻不能成事,而欲待后人。恐先帝所托非人也!”

  在夏侯玄眼中,如今曹氏的天下已經十分危急了,而曹爽居然還想著謹慎行事,甚是荒唐。司馬懿也用時機未至,打著哈哈,實乃尸位素餐。而自己卻能清晰看到這些事情的發生,讓他屬實痛苦。

  ----------------

  一三臺: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