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三國:漢中祖 > 第二百二十章問話(中)
  漢帝劉禪建興八年,十二月,高平第一城。

  彎月清冷,俯視著這座西北要塞,寒風呼嘯,拍打著窗臺,吹起窗外漫天飛舞的雪花。

  與屋外寒風凌冽不同的是,屋內甚是溫暖,數座火塘內燃起了篝火,熊熊火焰映紅了整間屋子。

  諸葛亮正在橘黃色的燈盞下,看著前些日送達的大漢陛下與侍中董允于漢水畔交談的內容,時不時還提筆將要點寫于巾帛上。

  半響后,諸葛亮擱筆于案上,端起案上熱騰騰的參茶,輕抿起來。一股微苦的茶水之味刺激著諸葛亮的口鼻。

  諸葛亮有些舍不得地放下參茶,嘴里時不時回味著甘苦的參茶水。

  此上黨人參乃是楊儀受劉禪書信囑托,廣尋所得。

  當時曹真病逝于軍中,諸葛亮心中感覺到一陣隱隱的不安,恰逢楊儀獻上人參,言有安神效果,便以入茶。

  飲了多次之后,諸葛亮發現原本勞累的身體,不再那么疲倦。一來二去后,諸葛亮喜歡上了參茶,常隨手攜帶。

  只可惜此人參益州無產,中原唯有并州上黨郡有產(注①),而且產的質量也是不高,最好的還是遼東人參。

  諸葛亮探手將巾帛遞給潘俊,說道:“承明(潘浚字),你且看看陛下與休昭談論限田之言。”

  潘浚抬頭看了眼諸葛亮,擱筆于案,好奇地順手拿過巾帛,端詳起來。

  諸葛亮則是十分悠閑地站起身子,敲了敲腰背,端著參茶在廳中溜達起來,時不時探頭看著伏首于案牘之上的內府官吏。若看到不滿意之處,伸出手指著案牘上的公務指正起來;看到贊許之處,拍著肩膀以示鼓勵。

  喝著喝著參茶沒水,還走到火塘邊上,拎過水壺,往茶盞內傾倒些許溫水,將參片繼續浸泡起來。接著回到自己座位上,拿過一封公文,又查看起來。

  而此時潘浚也剛剛看完劉禪與董允二人的簡要談話,面露深思之色。

  諸葛亮伏案提筆在公文上批上一個‘閱’字,余光瞥見潘浚,問道:“承明以為如何?”

  潘浚站起身,指了指后廳,拱手說道:“上丞相,請入內談之。”

  諸葛亮明白潘浚的意思,田制與陛下所談乃私密之事,不可為普通官吏可知。于是站起身子,順手拿起熱乎乎的參茶往后廳走。

  潘浚與諸葛亮對案而坐,沉聲說道:“浚不敢妄言,只是浚以為陛下之言,不無道理。前漢董仲舒上疏孝武皇帝,欲讓天下限田,孝武皇帝知其重,卻不知如何為之,只能以嚴法酷吏而治豪強,方可稍緩兼并之事。”

  “但至孝哀皇帝時,既無雄才,也無偉略,對此無能為力,終失天下。故因效古制,以限私民占田。以此為國策,即我大漢終克天下,方有可能延綿千秋。”

  潘浚此言基本將西漢對待限田態度展現而出,孝文帝因天下空虛,放任百姓占田,從而傳到漢武帝時,豪強并立。當時董仲舒上疏言明此事,但董仲舒只提出限民之思,沒有具體措施。

  漢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同時漢武帝也是作為第一個面對豪強土地兼并問題的皇帝。由于歷史上找不到相應的借鑒措施,只能以酷吏嚴打豪強,延緩土地兼并的情況。

  而到漢哀帝時,師丹提出相對而言具有可行性的方略,但那時候的大漢已經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諸葛亮微微頷首,探手輕敲案幾,問道:“不知承明以為師節侯(師丹)之策如何?”

  聞言,潘浚皺眉思索,撫須說道:“若浚無記錯的話,師節侯上奏言,關內侯、吏、民名田,皆勿過三十頃。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期盡三年,犯者沒入官。”

  師丹的政策就是設置上限,關內侯、吏、民名田,皆不能超過三十頃,而奴仆的話,則是侯王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若超過的的話,則直接沒收入官府。

  說著,潘浚搖了搖頭,說道:“師節侯所罰可以,但所設名田上限,則不能納為用之。”

  諸葛亮端著溫熱的參茶,沉吟說道:“亮以為,當設不同品階方可。王、侯、官、吏、兵、民當有分別,不應一概論之。應設不同上限,以區分身份高低。”

  潘浚眨了眨眼睛,低聲說道:“上丞相所言不無道理,只是官有不同,差距甚大,不知如何定之?”

  諸葛亮看著潘浚,試探說道:“不如以俸祿多寡為限?”

  潘浚嘿嘿一笑,說道:“或可為之,不過在下亦聽聞,逆魏曹叡欲修官品,制官九階。”

  諸葛亮沉吟半響,搖了搖頭,說道:“亮亦有所聞,只是此時制九品尚有不足,或會惹人口舌之言。先暫以官職俸祿以分官吏上下田畝之限。”

  頓了頓,諸葛亮撫須說道:“至于兵民的話,亮以為不若以兵二十等爵制,來限田畝多寡。”

  潘浚微微點頭,贊許說道:“上丞相所言,亦是浚之思也。兵民以爵限之,官吏以俸祿限之。”

  說到此,潘浚停頓半響,說道:“只是若為將帥者,爵與官沖突,如何判之?不如取爵、官二者,其中高者為限?”

  諸葛亮輕抿一口參茶,說道:“可從承明所言,爵與官有分,取高者為之限。”

  放下參茶,諸葛亮看著潘浚,低聲說道:“官爵限田之事,并非大事。難題在于陛下書信中所言,民當如何限之,方可不傷積蓄國力?而豪強士族所占之田,又如何為之?”

  “此二問,方乃限田要事。內府之中,益州士人頗多,故亮不敢與其商議,軍中唯有君與亮有此能而解此問。”

  諸葛亮所言不虛,如今大漢能有治國大才的話,除去已經病逝的張裔外,唯有蔣琬、潘浚可為依仗,現在的費祎、董允、呂乂三人還稍差半點。

  潘浚為蔣琬表弟,弱冠之齡隨東漢大儒宋忠受學,建安七子的王粲見其都甚感異之。潘浚很早就出仕,在劉表任命下,擔任江夏從事、湘鄉令;老劉領荊州刺史的時候,以潘浚為治中從事,其職僅次于別駕。

  為人剛直,不懼權威,還甚曉兵事,重新歸蜀之后,被諸葛亮任命為內府司直,掌司法之事,為人低調許多,但權柄亦是不小。北伐期間,劉琰死后,被諸葛亮任命為中軍師,常陪諸葛亮左右,形影不離,可為諸葛亮心腹。

  潘浚沉吟少許,說道:“此事還需看國家及上丞相之意!”

  ---------

  ①《說文解字》:“參,人參,藥草,出上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