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全宇宙最后一個人類 >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個工程
  當初地球時代有一座十分著名的超級水電站,為了建造它,人們曾經將一條世界排名前列的大河攔腰截斷,并形成了超過了一千平方公里的廣袤湖泊。

  而這個湖泊之中所蓄積的水量,大約在400億立方米左右,也即蓄水總質量大約為400億噸。

  而這個數字,僅僅只是此刻人們需要從拉卡伊9352星系之中所帶走質量的二百五十分之一。

  也即,這一次恒星際航行,人們需要將大約相當于250個那般龐大的水庫之中的所有水量,從一個恒星系搬運到距離12.2光年之外的另一個恒星系之中。

  哪怕對于此刻的人類文明來說,這也是一項龐大到極點的工程。也正因為如此,正因為早就知曉它的龐大,人類文明政府才為這項工程特意預留了一個世紀的時間。

  兩億人以上的人口奮斗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項工程。

  這項工程之中包含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自然就是反物質能源的儲備工作。

  在太空之中,沒有比能源更為重要的東西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甚至比種類可能高達上百萬種的各類物資還要重要。

  原因很簡單,物資是可以重復利用的,只要有足夠的能源,大部分物資便可以不斷的回收利用。譬如,人類呼吸將氧氣變成了二氧化碳,而付出一定的能源為代價,二氧化碳同樣可以再還原成氧和碳。

  面對高達十萬億噸的質量,粗粗估算一下,需要的反物質能源便高達至少六億噸以上。留出冗余量,再將其翻倍,便高達14億噸左右。

  如此之多的反物質能源,倘若與相應質量的正物質完全反應,所釋放出的能源,將相當于太陽這般巨大的恒星,在700秒鐘時間里所釋放出的所有能量,相當于地球在大約五萬年時間里所接收到的太陽能量的總和。

  五萬年之前,人類文明尚且在茹毛飲血。從那個時刻開始,一直到現在,地球所接收到的來自太陽的一切能量,這五萬年時間里驅動風雨雷電,驅動萬物生長,驅動河流奔騰,冰雪融化的一切能量,只足夠這一次航行之用。

  為了制備高達14億噸的反物質,便需要大約117億噸氫完全轉化為能量,便需要足足萬億噸聚變燃料參與聚變。

  這需要眾多的具備高度自動化能力的聚變電站同時參與進來,才能在短短100年時間之中完成。

  于是,取消其余眾多工程所節省下來的建設力量,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投入到了聚變電站及反物質制備工廠的任務之中。

  第二個要點,則是恒星際飛船的制造。

  建設單純的客貨運輸飛船,要比建造戰艦簡單容易許多。畢竟人們不需要考慮機動性、武器系統等一系列東西。但這一次所需要建造的飛船太大了。

  如同遠航號飛船一般大小的飛船,人們還從來未曾建造過。

  幸好,在對遠航號飛船進行修復與維護的過程之中,人們積累了眾多數據資料,對于建造一艘如此龐大,并且可以勝任恒星際航行的飛船,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這并不是說人類文明此刻的科技比起當初的深空文明更加先進——要知道,當初深空文明為了一次恒星際航行,幾乎丟失了艦隊之中99%的質量,只剩下最后一點幸存者才茍延殘喘到達了太陽系。

  綜合來看,人類文明此刻的科技程度,要論全面性,還是比不上深空文明的。

  但最關鍵的一點是,人類文明解決了恒星際航行之中最大的一個痛點,也即反物質能源的大規模制備問題。解決了這一個問題,幾乎便解決了恒星際航行之中高達99%的問題。

  深空文明做不到的,人類文明才可以做到。

  此刻,人們建造的恒星際飛船,其綜合性能,大概可以達到遠航號飛船的60%左右。

  就是工程量實在太過巨大。但也沒有辦法,聚集整個文明的力量,將人力物力往上堆就是了。

  第三個要點,則是物資的儲備。

  水、鹽、糖、大米、小麥、金銀銅鐵各種礦產、氧、碳等等等等,名單之中至少包括數百萬類不同的物資。

  這一項工作相比起前兩項,其實還算是較為輕松的。最主要人類文明此刻已經擁有了一次恒星際遠航的經驗,對于航行之中該攜帶哪些物資,某一類物資該攜帶多少比例,大都心中有數。

  就是較為繁瑣麻煩而已。

  這個問題同樣沒有什么巧妙的辦法去解決,仍舊只能靠人力物力往上堆了。

  在這三個要點,三個工程之下,之前文明收縮所節省出的人力物力,幾乎還沒有來得及修整,便呼啦一下全都被瓜分掉了。

  不僅如此,這三項工程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還嚴重侵蝕了其余項目的資源份額。最明顯的一個例子,便是市場經濟在這個階段再度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娛樂業、服務業、服裝、家紡、旅游等行業幾乎全軍覆沒,所有從業者都被引導著參與到了這三個巨型工程之中,整個社會再度進入了計劃經濟時代。

  除此之外,同樣對于文明具備極高戰略意義的科學界,除了一部分最為頂尖的科學家仍舊可以獲取一些資源用于尖端研究之外,其余學者的科研行動幾乎全都被迫中止。

  原因很簡單,人類政府此刻已經拿不出足夠的資源供給他們了。

  每一名學者的生命都是寶貴的。為了培育他們,文明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代價。而,將他們的生命浪費在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工作之中,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于是,依據自愿原則,眾多科研學者選擇了暫時凍結自己的生命,以等待文明處境的再度好轉。

  這看似有一種“當了逃兵”,在其余人都費盡千辛萬苦去奮斗的時候,自己卻躺在冬眠艙之中睡大覺偷懶的性質,實質上這些科研學者也確實是逃避了勞動,但趙長星力排眾議,仍舊堅持做出了這個決定。

  趙長星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認為這樣做對文明是有利的,事實上也確實是有利的,那么,在不涉及文明價值和道德底線的前提之下,他就一定會去做,而并不會去理會“生命貴賤”、“價值高低”之類的沒有什么正確答案的爭論。

  同時,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也全面停止,唯有以“保持作戰狀態”為目的的小型軍演和訓練還在繼續。軍方之中的一部分骨干力量也獲準進入到冬眠之中暫時凍結自己的生命。剩下的大部分軍人則全部投入到了這一場“戰爭”之中。

  是的,這三項工程,對于人類文明來說,就是一場戰爭。某些需要極高組織度,需要快速機動力量參與的任務,恰好適合軍人們去完成。

  這對于軍人們來說,同樣也有類似于軍事演習的作用,并不至于往日辛苦訓練才學到的技能全都忘掉。

  便在這種情況之下,拉卡伊9352星系再一次進入了繁忙狀態。

  一道道電波在浩瀚太空之中飛馳,一艘艘飛船在來回穿梭,如山如海一般的巨額物資,伴隨著電磁軌道炮的噴射,或者在陸地與太空之中穿梭,或者在不同的星球之間穿梭。

  在一億多人帶領著幾乎高達數千萬億臺機器人和自動化機械的“進攻”之下,這三顆大行星,甚至于連地貌都被改變了。

  數十萬座巨型工廠所產出的廢料填滿了盆地和峽谷,富含人們迫切需求礦物質的山峰被直接削平,原本大致平整的平原充滿了溝壑與凹陷,物質在星球表面不同地方之間的轉移,甚至于對星球的地殼都產生了影響,間接導致火山和地震開始頻繁。

  對于這三顆星球來說,這幾乎可以稱之為是翻天覆地一般的變化。但在人們的有意控制之下,從這個星系之外觀察,星系卻仍舊維持著平靜。

  至少在現階段科技水平及相關科學預測之下,人們無法找到任何辦法,在距離數光年遠的地方,察覺到這里正在發生如此重大變化的跡象。

  在這一個世紀的時間之中,許多人到達了壽命極限,最終死去。數量不多的新生兒自然誕生,來到了這個世界。

  加加減減,人口最終按照當初預計的那樣,降低到了兩億人口左右。

  在這一個世紀的時間之中,一艘又一艘如同遠航號飛船一般龐大的恒星際飛船出現在了人們眼前。質量以萬億噸計算的天量物資,在電磁軌道炮的噴射之下,漸漸匯聚到了這些飛船之中。

  一座又一座原本各具風情,承載了人們各自不同長短生命歷程,留著人們許多記憶的太空城被荒廢,最終失去了所有溫度,變得如同星際隕石一般冰冷。一座又一座原本日夜轟鳴,人流如織的龐大工廠漸漸停歇,將冰冷與死寂重新歸還給了這片天地。

  人類文明如同匆匆過客,只在這個星系那至少長達百億年的生命歷程之中短暫停留片刻,現在,便到了離開的時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