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 > 第200章 要回村了
  靠山村,試驗田。

  “小顧,這幾天增加培養液的使用量,”譚嘉平看著眼前的麥苗,綠油油的,已經長到他的膝蓋,植株不高,但是已經有零零碎碎的幾株已經開始抽穗。

  “好的,譚老師,那增加多少合適?”顧明城從被安排到譚嘉平收地下開始,就接手了每天給地里澆水,哦,不,是澆培養液的任務。

  顧明城一開始看到譚嘉平口中所謂的營養液的時候,他是遲疑的,因為在他的眼中,這培養液跟所謂的河水,井水沒有太大的區別,顏色和氣味都沒有明顯的改變。

  嗯,沒錯,他喝過,出于好奇,顧明城真的喝了一杯,當然了,除了比一半的井水河水更為清冽之外,沒有其他的任何反應,最最讓顧明城疑惑地是,這培養液一開始的時候,是從林立鐘院子里的大水缸里挑的,這誰家的培養液用水缸盛啊。

  但是任務既然安排下來了,顧明城就嚴格執行了,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東西竟然真的有用。

  開春翻雪查看秧苗的時候,顧明城一開始跟所有人一樣,都以為譚嘉平這次肯定地一無所獲的,畢竟過去這么多年,從來沒有人能在大冬天這么冷的天氣下,讓麥苗存活下來。

  沒想到,譚嘉平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而且不僅僅是讓麥苗存活了下來,還實現了麥苗的優選,顧明城真的是被震撼到了。

  雖然他顧明城不是搞農業研究的,也不了解糧種的改良,但是他消息靈通啊,自從建國開始,這培育良種的研究就一直在進行,畢竟夏國是農業大國,這東西可是關乎著億萬同胞的飯碗。

  耐寒作物的研究也是重點方向,但是一直也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更別提什么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了。

  沒想到,今天,在靠山村這么一個小小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里,顧明城親眼見到了耐寒作物的誕生。

  “嗯,先增加一倍,按照這個量,澆三天,三天之后,要是還沒有抽穗,再翻倍增量。”

  “好的,譚老師。”顧明城一點意見也沒有,譚嘉平說啥是啥,嚴格執行就是了。

  “對了,2號田那邊情況怎樣,”譚嘉平仔細觀察著眼前的麥苗,一邊跟顧明城說話。

  “2號田那邊移栽的麥苗,成活了九成,已經成活的植株長勢良好。”譚嘉平口中的2號田就是開春之后,從暖棚里移出來的麥苗。

  這些麥苗可費了顧明城老大勁兒了,才保住了百分之九十的成活率。

  之前,這些麥苗在暖棚里的時候,長勢十分喜人,速度也比地里的那些快多了,高度上更是差了十多公分。

  開春之后,地里的冰凍逐漸消融,地翻過之后,譚嘉平就安排人把苗給移到試驗田里了,當天移栽的很成功,麥苗也沒出現異樣。

  第二天一早,二號田里的麥苗就全部蔫兒噠了,那葉子就跟霜打了似的,這可把早起來給地里澆水的顧明城給看懵了,立馬就把譚嘉平給喊了過來。

  之后,在譚嘉平不斷調配之下,才配出了合適的培養液,顧明城一連三天,早中晚,一簇一簇地噴淋,一點也不敢馬虎。

  好在培養液給力,第二天下午的時候,情況就有所好轉了,這也讓顧明城和譚嘉平松了一口氣。

  但是這些苗子好像是培養液澆多了,長勢很好,植株也很高,但是沒有一棵抽穗的。

  顯然,譚嘉平也看到了,畢竟地方就這么大,走兩步就到了。

  “這塊地的培養液先停了吧,等過上一周,看看情況再說。”

  “好,”顧明城把譚嘉平的安排一字不漏地記到了自己的本子上。

  “對了,小顧,這幾天你就辛苦辛苦,親自盯著這些已經有抽穗跡象的麥子,立鐘那邊有些事情,這兩天可能都不過來了,暖棚里的玉米也發芽了,我需要盯著那邊。”

  “行,譚老師,我沒問題的。”

  譚嘉平跟顧明城交代完就回去了,顧明城把幾簇快要抽穗的麥苗都統計好之后,也回院子里去了。

  “哎,冬哥,冬哥,你看著些麥子,這馬上要抽穗了。”張建功剛才挨著譚嘉平和顧明城比較近,兩人剛才在這里比比劃劃的,他可好奇了,等人走了之后,他就放下手頭的活,跑過來查看,沒想到就看到了這一幕。

  “哪呢,哪呢?建功,你不是騙我們吧,這才幾月份啊,這麥子就抽穗了,就算是關里,這個時候,麥子也沒有抽穗的,”旁邊的童虎不太相信,他老家是冠城的,早年跟著父母離家,為了謀生,闖到關里來的,兜兜轉轉的,就在靠山村落了戶。

  雖說離家多年,但是家里幾輩子都跟土地打交道,這什么時節該種什么,什么時候除草,什么時候追肥,那都是門清兒的,但是這里的情況跟冠城完全不一樣,他爹也是來了之后,跟著村里人好好學了兩年才適應的。

  這才陽春三月,雖然已經是下旬了,但是麥子是不會這個時候抽穗的,畢竟此時的溫度還是低了些。

  “真的,虎子,我懵你干啥,我剛才看到譚老師和顧知青在這里指指點點的,一時好奇就過來看了,真的有快抽穗的麥子,你過來仔細看看。”張建功指著眼前的一簇麥苗,朝著童虎解釋道。

  “虎子,真的有抽穗的,我這邊也有。”張建國也發現了,現在這些麥苗長的濃密了,需要仔細看才成。

  “你看,我說啥來著,我張建功一向是不蒙人的。”

  “喲,還真是,這難道是啥新品種不成。”童虎一看也來了精神。

  “冬哥,這譚老師是真有兩把刷子啊,這麥子不但抗寒還早熟啊。”童虎雙眼冒光地看著眼前的這片田。

  “那當然了,當初譚老師來的時候,老支書可是說了,人家是農業方面的專家,專家懂嗎?”張建功對老支書那是相當的信服的。

  “行了,譚老師現在也是在實驗,篩選,要想成規模還有的等,咱們好好干活就是了,趕緊去拔草去吧,”張建國看完熱鬧,也沒了自己的工作,催著眾人去干活。

  “對,對,走了,走了,趕緊拔草去了,咱得對得起村里每天給記的公分,”

  “哎,你說著也怪了,這地里不但麥子長得好,連這草都比別處旺盛,你看咱村南頭那塊地,良田吧,那野菜才冒芽幾天啊,采了來吃正好,你看這,哎喲,老的都要硌牙了。”

  “行了,別抱怨了,這還不明白啊,說明這地肥啊,要不然人家譚老師怎么選這塊地呢。”

  “呸,別貧了,之前咱也種過這塊地,怎么不見莊稼長得這么好啊,人家譚老師舍得肥料,還讓顧知青定時澆那啥,這才把地養起來了。”

  “那啥是啥呀?化肥?”

  “不是,叫培啥液來著。”

  “這個我知道,我問過顧知青,那叫培養液,”

  “對,培養液,說是譚老師自己弄的,可靈了,”

  眾人又聊了一會兒,就都低頭去忙活了,這一地的野草野菜,用手連根拔起,之后同意抱到地頭上,等都忙完之后,再把這些帶回去,給村里養的牛和豬帶回去。

  此時的林立鐘正在院子里盯著人壘院墻,土坯是一早就打好的,只需要慢慢壘砌起來就行。

  當然了,這院子不是林立鐘的,而是杜玉娟的。

  今天一早,吃早飯的時候,老支書就去找林立鐘了。

  “立鐘,我今天實在有事走不開,玉娟的院子要砌墻,你去盯著點,幫忙倒倒水啥的。”這個時候村里蓋房子都是請人幫忙的,沒有工錢,主家管飯或者給糧食。

  “太爺,好好的,怎么想起來收拾我二奶奶的院子了。”杜玉娟的那個院子離著老支書家不遠,在同一條街上,過年的時候,杜玉娟還特意帶著林立鐘過去看過,房子是青磚瓦屋,是老太太去了之后,杜玉娟回來蓋的,當時磚不夠,院墻就用了土坯。

  院子多年沒人住,這土坯強早就撐不住了,倒塌了好幾處,院子里倒是挺干凈,沒有雜草啥的,這也是多虧了老支書兩口子,每年都定時收拾,不然早就成了荒院了。

  林立鐘和杜玉娟當時去看的時候,純屬一時興起,根本沒管宋大娘拿鑰匙,就從院墻的一處缺口進到的院子里。

  “唉,我也不瞞著你了,你二爺爺他們倆啊,要回來了。”老支書嘆了一口氣,摸了摸煙袋,沒有抽。

  “回來?”林靖安和杜玉娟要回來應該是好事,但是看老支書的模樣并非如此,難道兩人出事了?“太爺,我二爺爺他們是不是出事了。”

  “丫頭,這事吧說起來就復雜了,總歸兩人是沒事了,回頭再說吧,我一會兒還得去忙活,你別忘了去盯著。”

  “那行,等會兒我去跟譚老師請個假。”

  “不用了,譚老師那里我來的時候已經去過了,招呼都打好了,一會兒你直接過去吧,今天一天應該差不多了。”

  “好。”林立鐘心里一直惦記著林靖安倆口子的事情,總是不踏實,但這事恐怕也只有老支書知道其中的內情,就只能等到晚上了。

  人多力量大,幫忙的幾個人也都是干活的好手,大家配合默契,再加上林立鐘好茶好煙地供應,一天的時間,這院墻就給重新翻建好了,還給外面抹了一程石膏的墻皮。

  收工的時候,一人手里拿著一包紅糖,樂呵呵地回家去了。

  紅糖是林立鐘準備的,也不算多,一包一兩,但是在大家眼里就已經很不少了,平時糖票很稀缺的,這一包紅糖拿著走親戚都算上很有面子的禮了。

  林立鐘把門一鎖,也沒著急回家,直接奔老支書家里去了。

  “就知道你得過來,老婆子,立鐘丫頭來了,多添雙筷子。”老支書看著進門的林立鐘,朝著廚房喊了一聲。

  “知道了。”宋大娘端著饅頭笸籮,手里還拿著三雙筷子就進了堂屋。“立鐘,趕緊上炕坐下,這就得了。”

  “哎,好,謝謝太奶。”常來常往的了,林立鐘也沒假客氣。

  “先吃飯,啥事等吃完飯再說。”老師拿起筷子,率先開口了。

  晚飯之后,林立鐘幫著宋大娘把碗筷收拾到了廚房,就被推出來了。

  “立鐘丫頭啊,來坐,咱爺倆聊聊。”

  “太爺,我二爺爺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唉,也是趕上了,靖安啊,倒霉喲。”

  老支書把他知道的前因后果都跟林立鐘說了一遍,林立鐘才知道,這兩人是被下放回來了。

  “那這事兒村里知道嗎?縣里的手續沒問題吧?”既然老支書給翻修房子,看來兩人回來是不用跟代老頭似的,單獨住。

  “這事兒,靖安的老戰友給他辦的,雖然是下放,但是不會聲張,知道的人也沒幾個,縣里據說是都打過招呼了,具體經誰的手,這郝場長沒說,只說讓咱放心大膽地安排就成。”

  “那他倆啥時候到啊?我去接他們去。”

  “嗯,算算日子,應該就是明天了,正好今天這院墻已經壘好了,屋子之前就打掃過了,不過這么多年沒人住,還是有股霉味。”

  “那明天我去接站吧。”林立鐘覺得還是讓兩人先住她那兒吧,正好過年剛住過,被褥啥的都是現成的,方便。

  “行,我回頭去跟建國說一聲,你爺倆一起去。”

  商量好之后,林立鐘就回家去了,今天這事,還有很多地方沒弄明白,年前來的時候,兩人還啥事兒沒有,也沒提過要回來的事情,這轉過年來就下放了,不太對,而且,他們在農場那邊本身也是下放,為啥又過一道手續來靠山村?

  還有,這縣里的經手人是誰?革委會就那么幾位領導,這事繞不過他們去,那就只能是其中的一位,到底是誰呢?

  不過老支書知道的也有限,想要弄清楚,就得等林靖安和杜玉娟來才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