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明末之海上雄師 > 第兩千零四十三章 邊關急報
  京城;

  皇宮;

  養心殿

  禮部尚書,姜風聯合了左都御史商周柞、右僉御史耿良,兵部左侍郎宋一鶴等人彈劾唐學志。

  朱由檢聽后龍顏大怒,不過,他也是城府極深之人。

  唐學志總領福建一省軍務,勢力盤踞海外。

  手握重兵。

  彈劾他的折子,從來都沒有斷過。

  自湖廣之戰,唐學志因反對招安,導致君臣之間產生了裂縫。

  他對唐學志也極為不信任。

  但,朱由檢沒有在朝堂上發難。

  而是將姜風、商周柞等人召到了養心殿,詢問詳情。

  兵部尚書,楊嗣昌也隨商周柞等人一齊入宮。

  “姜愛卿,折子上所說,可是實情?”朱由檢將折子放在作案上,臉上沒有一絲血色,深邃的眸子中泛著幽幽的藍光。

  心中怒火滔天。

  “回皇上,臣敢拿性命擔保,折子所言,句句屬實,越國使者,還在京城,唐學志他這是犯了謀逆之罪啊,懇請皇上,派人捉拿此賊。”

  姜風隨后又列數了唐學志十八條罪狀。

  目無君父,強征暴斂,私通外敵,私造刀兵、私募重兵等等

  “懇請皇上下旨,拿唐學志問罪。”

  “臣附議!”

  “臣附議!”

  “……”

  兵部侍郎,宋一鶴,右僉都御史,耿良等人紛紛上前附議。

  楊嗣昌此刻,也如坐針氈。

  湖廣之戰,唐學志幾次救他于危難。

  事情的原委,他最清楚。

  當初,如果沒有唐學志,或許,湖廣之戰也許將一敗涂地。

  只因招安之事,才有自己產生了一些分歧。

  但,這并不代表,楊嗣昌不喜歡唐學志這個人。

  “皇上,臣有話說。”對于唐學志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今天皇帝召見,楊嗣昌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卻沒想到,姜風等人,將唐學志描繪成了十惡不赦的大反賊,楊嗣昌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此前,因為招安的事情,就因為他替唐學志說過幾句話,有些人,還將唐學志列為了楊黨。

  若是唐學志真被定性為謀反,豈不是他楊嗣昌也成了逆臣?

  “你還想維護他?”朱由檢看了楊嗣昌一眼:“哎,有什么話,就說吧,我倒要看看,你今天還怎么為他辯護。”

  “皇上,姜大人的話,臣不敢茍同。”

  楊嗣昌上前,看了姜風一眼,繼續道:

  “臣和唐學志交集不多,但此人不喜名利,就拿襄陽之戰來說,他的人首破敵軍,戰功卻不爭不搶,你們可見過,他有像朝廷發過一句牢騷,催要過一擔糧餉?”

  “反觀某些地方兵馬,殺良冒功,謊報敵情,克扣兵餉,與之一比,唐學志難道連他們都不如嗎?”

  “據臣所知,占城不過邊陲小國,人口不過幾十萬,只當我大明一個州縣大小,唐學志豈會為一個并將王的虛名脅迫占城國王呢。”

  “臣倒是覺得,肯定是有人別有用心。”

  朱由檢聽后,覺得要想也有些道理。

  商周柞卻不認同楊嗣昌的話。“皇上,臣不認同,楊大人的話。”

  他稍頓一下后,道:“作為臣子,他理應替皇上分憂,湖廣之戰時,他卻因為一己私欲,阻擾朝廷招安,現在張獻忠在谷城,削減兵馬,安分守己,連門都極少出來,不是很好嗎?”

  “試想,若是沒有招安之策,洪承疇又怎能破李自成于潼關,現在李賊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將其剿滅指日可待了,若是沒有皇上的招安之策,豈會有今天的勝局。”

  “再者,楊大人說唐學志不圖名利,不謀錢財,這才是危險的訊號。”

  “據說,唐學志盤踞海外,手握重兵,麾下戰船百艘,你說,他啥都不圖,那圖的又是什么?”

  說到最后幾個字時,商周柞特意加重了語氣。

  圖的是什么?

  朱由檢心神一顫,猛地打了個冷噤。

  對啊。

  他什么都不圖,那圖的又是什么呢。

  不就是朕的大明江山嗎。

  “皇上……”

  楊嗣昌聽得瑟瑟發抖,還想為唐學志說幾句好話,卻被朱由檢打斷了。

  “行了,楊大人,此事,你就別管了,唐學志之事,朕自有打算。”

  朱由檢臉色煞白如紙,狠狠的瞪了楊嗣昌一眼后,目光停留在了商周柞身上:

  “商愛卿,你需加派人手,盯著唐學志,一旦他有什么異動,立即來報。”

  “臣遵旨!”

  商周柞上前領旨后,朝著楊嗣昌藐視一笑。

  “姜風,越國使者,你需好生安撫,告訴他,如若唐學志對越國有所圖,立即通報。”

  “臣領旨!”

  就在此時,殿外倉促的腳步聲傳來。

  王承恩和小卓子二人,急匆匆的進來了。

  承恩手上,拿著一份軍報。

  “皇上,邊關急報!”

  “六百里加急。”

  聽到六百里加急幾個字時,眾臣心神一顫,目光不約而同的朝著王承恩手上的邊報望去。

  通常,只有非常緊急的軍務,才會用六百里加急。

  楊嗣昌也渾身一愣。

  不好的預感,涌上心頭。

  “哪里的邊報。”朱由檢內心如火,止不住的顫抖了一下。

  李自成在潼關大敗,現正向南源逃竄,按理說,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

  張獻忠在谷城,非常安分。

  其他幾路人馬,譬如羅汝才、曹威等人,也都紛紛投降,再有戰事,或許就是遼東了。

  “是韃-子,黃臺極令多爾袞掛帥,越過了長城,兵峰直指高陽。”王承恩氣喘吁吁的回道。

  高陽,孫承宗的家鄉。

  平賊剛剛有些起色,邊關又起戰端。

  韃-子大軍,來勢洶洶。

  朱由檢一下子陷入了深思。

  想了一下后:“擬旨,讓宣、大、山西三總兵入衛京師,盧象升尚方劍令督天下援兵。”

  王承恩立即擬旨。

  “皇,皇上,韃-子兵分兩路,右路大軍,由杜度統領,似乎有進山東的跡象,山東兵力空虛,恐怕無法能抵擋啊。”

  兵部侍郎宋一鶴得知,韃-子兵分兩路后開始為山東擔憂起來了。

  “山東,告訴盧象升、孫傳庭,一定要將韃-子,擋在通州以北。”朱由檢有些束手無策。

  山東經歷了吳橋兵敗后,實力大損,自從東江落入韃-子之手后,山東已經不再是支遼前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