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免疫人生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故地(下)
  房管科的位置在生活區的西南角,是機械廠唯一不在廠區辦公樓的科室。

  從房管科出來,才下午四點,李愷決定去那間承載了自己部分回憶的房子前去看看。

  他向房管科要了兩間房,都是溢價買的。他不差錢,但是張了嘴,就一定要得到,至于如何操作,就不是他操心的事兒了。

  一間是原來的糧店。前幾天他帶著寧寧去買零食時,瞥過一眼樂家家超市旁邊的這間房,當時是“鐵將軍”把門的,段科長說兩個月前糧店的人員和物資就全部撤清了。

  房子是給苑家要的,雖然他們把超市后面的空地(原來養雞鴨兔的地方)平整后加蓋了幾間屋子做庫房,但隨著機械廠職工的收入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在逐日增強,超市的空間也要對應增大。

  糧店就在超市隔壁,墻上開個門就成為一體。

  而“國營理發店”的舊址是留給自己的,盡管李愷還沒想到準備做什么用。

  走過去路過露天影院廣場時,很是熱鬧。學校放假了,學生們進不去校園,這塊平坦寬敞,類似操場的場地就成了他們的樂園。

  地面都是土地,但經年累月的踩踏,早已經硬結。至于為什么沒有用水泥或者瀝青硬化,誰也不知道原因。不過這樣更適合孩子們嬉鬧奔跑,即使摔個大馬趴,站起來拍拍衣服上的土,最多再吐兩口吐沫,就能接著“瘋”,絕不會有大的損傷。

  沒有老師和家長的束縛,孩子們快樂的做著游戲,跳繩、丟沙包、跳皮筋、拍煙盒、鞋底牌,一個個大汗淋淋卻樂此不疲。

  
  這個時代的孩子是幸福快樂的,他們熱衷于自發組織的群體活動,愛蹦愛跳,愛笑愛鬧。不像新世紀的孩子,一部手機能在家里憋上一整天,眼鏡越來越厚,體質越來越差,同一單元的小鄰居在小區里碰了面都不認識。

  孩子群里有嘟嘟和寧寧。寧寧過了這個暑假就是一年級學生,而嘟嘟也要上二年級。兩家人在勵肅公司的家屬樓里是鄰居,兩家的大人每天很忙,就送到這邊來。寧寧有于金斗的母親看著,嘟嘟則跟著自己爺爺奶奶,都是周末的時候才會跟爸爸媽媽回自己家。

  李愷遠遠的看了一會兒,并沒有去打擾他們。

  “嘟嘟哥哥,你做爸爸……我做媽媽……強強做寶寶。”寧寧叉著腰,胸有成竹的分配角色。

  他們應該是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戲。

  “我不做寶寶。”說話的是一個胖到夸張的男孩子。

  李愷認識這個胖小子,24號樓的一樓鄰居,今年應該也要上一年級。這孩子飯量大還不挑食,還在上中班時,他奶奶去幼兒園接他放學,順路買了一塊錢饅頭讓他抱著,沒等到家五個饅頭就已經被他消滅的干干凈凈。

  “做了寶寶大家都要讓著你,因為你是小孩子,有好吃的肯定給你吃。”寧寧繼續做他的思想工作,并拍拍自己的小背包暗示著。

  李愷不禁失笑。

  寧寧的改變很大很明顯。兩年半前,初遇她時,雖然天真爛漫卻舉止怯懦,如今不但活潑可愛,而且陽光自信。

  前世里,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記憶難以撫平,一直到與李愷交往時,仍舊是患得患失甚至有些唯唯諾諾的性格,估計對他說出“不想結婚”四個字時,已經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氣。

  她恐懼婚姻,害怕家庭,卻連拒絕的勇氣都沒有。似乎往前一步是深淵,退后一步是懸崖,沒有方向,也沒有希望。

  李愷沒有打擾她們,徑自走了,希望這一世的“陽光兒童”,能擺脫記憶深處的陰影,永遠快樂的生活下去。

  “國營理發店”舊址是臨街的店面,它的東邊兒是一個胡同,走進去十幾米就是職工浴池,俗稱的“澡堂子”。早些年在家屬院里住的人,經常是從這里剃過頭或燙染了頭發后,直接去洗澡,出來后從頭到腳干凈利落,神清氣爽。

  理發店舊址似乎已經停業了不短時間,李家搬去紐麻胡同前,這里就已經門可羅雀,經常見到里面有五六個中年男女,圍在一起打撲克,或者嗑著瓜子侃大山。大院外的院前街上一南一北新開了兩家“發廊”,私營的,店主都是年輕人,吹剪燙染樣樣精通,技術棒,發型多樣,而且漂亮時尚,服務態度尤其好,生意好時,顧客坐等時會有熱水和雜志奉上。

  店門是對開的木框門,中間嵌著一整塊透明的茶色玻璃。沒有卷簾門,最外面是擠壓折疊的鋁合金防盜門。是透過門上的玻璃,李愷打量著屋里的情況。屋內清理的很干凈,頂部的兩臺吊扇也被拆走了,只下垂著兩條纏繞成麻花辮樣式的電線。

  因為房間的面積大,所以在中間位置有兩根方正的承重水泥柱,支撐著房梁。柱子上有幾塊明顯的空白,似乎原本貼著什么,撤離時被清除了。李愷努力回憶了一下曾經在這里剃頭時的場景,完全沒有印象。

  肯定不是宣傳發型的彩報,因為在正對著門的西墻上,還有兩塊橫幅的長方形大空白,那里是原來粘貼彩報的地方。

  地面是處理過的水泥面。挨著三面墻的地面有幾塊不小不等,形狀各異的暗色污漬。這里是當初擺放理發椅的位置,正對著污漬的墻上,是一處處明顯異于周邊的長方形空白,當初掛著儀容鏡。

  水泥地面有多處裂痕,墻角更是有一棵小草倔強的從裂縫中舒展著探出頭。前世李愷接收此地開小超市時,已經不知道轉過了幾手,地面依舊殘破。為了有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他還鋪了地磚,那種是物美價廉的“面磚”。

  記得當時,負責鋪磚的瓦工還特意提醒他,在入門的第一塊磚下,要埋上幾枚錢幣,最好是老年代的。

  這是有講究的,主家如果從商,埋八枚,寓意“發財”;主家要是從政,埋七枚,寓意“升官”。

  雖然李愷不迷信,但做買賣求的就是個“順”,便應允了。

  碰巧當時安城市正在整頓市內水道,大院后面的寧安河河床被挖掘機清理了四五米深,清理出來的淤泥中有點兒東西,比如銅鞋拔子,不知年月的銅鎖,破舊的眼鏡,碎瓷片,也有一些老銅錢。李愷用三根“巧樂茲”從三個小孩兒手里換到了八枚銅錢。銅錢被腐蝕的很過分,很難分辨上面的文字,除了兩枚“乾隆通寶”一枚“嘉慶通寶”,剩下的只能看出來是圓形方孔。

  不管好賴,八枚銅錢全埋在了面磚下。

  可惜封建迷信害死人,小超市只開了一年多,就被幾位大媽造謠生事,給攪和黃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