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免疫人生 > 第九十二章 合作
  前機械廠團委副書記,現在的子弟學校校長于永澤,李愷對這個人沒有任何記憶,前世里兩人未產生過交集,至于宋琦為什么選擇這個人,李愷不感興趣。

  于永澤上任當天,是機械廠副書記周海忠陪同來的。丁校長上任后,第一時間組織所有教職工召開了見面會,周海忠也參加了會議。見面會是于永澤的高光時刻,他展現了完美的表演能力,冠冕堂皇的講話,聲情并茂的關懷,慷慨激昂的激勵等等,全是扯淡。實質性的事情倒是有一件,初中二年級一班班主任劉至善,被任命為初中教研組組長,同時還有一位老師被任命為小學教研組組長,兩位組長工作上歸屬教務主任沈天明,但直接對校長負責。

  教研組長,在子弟學校還是一個全新的職務,以前的教學工作都是教務主任說了算,以后可能就不行了。

  會后校辦主任帶著新校長和周書記參觀了學校,周書記還提出不少意見和建議,于校長都虛心的記錄下來,并表示會盡快落到實處。

  參觀到初二一班時,在周書記的提示下,校辦主任特意把李愷叫出來,給于校長介紹這位初二的“狀元”,學校的沖刺型好苗子。于校長表示聽說過這名學生,的確是學校的驕傲,并表示以后會對李愷多關心多愛護,保證他在明年的中考里取得更優秀的成績,使機械廠學校在所有子弟學校中更上一層樓。

  李愷全程微笑,領導說啥他都點頭應承,一副乖寶寶好學生的樣子。

  看來周書記這是已經站好隊了,這個校長的位置應該是宋琦支付的“定金”。周磊的嘴夠嚴,他爸的事兒一點兒都沒漏過。

  機械廠高層中,老書記只管管黨務,別的事情很少插手,廠長馬上就要離任,所以博弈就在其余的三位副書記和四位副廠長之中。

  宋琦這邊有林副廠長,現在還加上周副書記。高副廠長那邊的力量應該是有王副廠長和唐副書記,這是李愷猜的,前世宋琦上位后,這倆人先后調離了機械廠。剩余還有一位葛副書記,那是顆墻頭草,也是只老狐貍,塵埃落定前他是不會站隊的,表態都不會有。

  所以現在應該算是勢均力敵,蘭陵機械廠的事只是個爆發點,要想把事情坐實,還要有助攻的力量。

  周副書記負責工會和團委工作,算是不錯的輔助。

  李愷無意去破壞或襄助這件事,回歸前世原軌就好,國家發展大形勢下,機械廠這個爛攤子不是那么容易翻過來的。改開后各地都在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和生產線,對于國產設備及生產線的需求大幅降低,很多重工業企業逐步面臨無活兒可干的局面,只能停產。至于企業轉產,上馬新項目,就不要想了,安城機械廠這種規模的企業轉產投入,遠大于直接投資一個新企業。

  這種情況東北地區比冀州省更嚴重,那里是重工業生產基地,它們的重工業逐漸萎縮,造成經濟的大幅滑落,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的下崗潮,更是給了東北經濟致命一擊。

  順其自然吧,眼前看起來這個于校長還算不錯,老規矩,你不找我的別扭,我在學習成績上給你無限驚喜,也算為你的前途增磚添瓦。

  上午放學時,李愷給苑鐵柱說自己父母請他父母吃個飯,商量事情,可以的話就約在晚上。

  下午上學苑鐵柱帶來了回話,晚上準時前往。

  苑大志這幾天也從兒子嘴里了解了栽贓事件的整個過程,對李愷是感激萬分,他知道自家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如果不是李愷幫忙,他是肯定要吃個大虧。再加上李愷在學習上對苑鐵柱的幫助,苑大志早就想登門拜謝了,所以聽說李愷父母相邀,沒問什么事就直接答應了。

  下午放學后李愷和常大龍去了胖三兒的飯店,中午定好的菜,現在來拿。客人上門,又是未來的合作方,招待肯定不能草率,老媽下廚太累,自己放了學再做又怕時間緊張,所以只能“取巧”。

  一共要了八個菜,四葷四素,回家再炸個花生米,涼拌個土豆絲,湊成十全十美,好兆頭。

  苑鐵柱帶著父母來到李愷家時,三個人手里都沒閑著,盡管下午放學時李愷一再囑咐苑鐵柱不要讓父母帶東西來,可苑大志怎么會同意,這次李愷對自家兒子可以說是救命之恩,大恩必須要謝。

  苑大志端著一轉運箱啤酒,苑鐵柱抱著一箱“健力寶”,他母親拎的袋子里是兩瓶“老白干”和一條“石林”。

  推辭客氣一番,兩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始吃飯。李焱和苑大志喝的“老白干”,劉鳳芝和鐵柱媽陪著,一人開了一瓶啤酒,三個小孩子只能是“健力寶”。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焱對苑大志夫婦提出合作的意愿。

  苑大志夫婦自然是雙手贊成的,他們家幾口人雖然都在為了錢而努力奮斗,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收入雖然還可以,但很不穩定,如果受到季節和天氣影響,有時候好幾天都沒進項,要是能有個固定的場所,可是解決大問題了。

  供銷社的門市部他們知道,寬敞的很,有四百平米,那時候還沒有建筑面積這個梗,是實實在在的四百平米。作為久經“商海”的人,不用提示苑大志也清楚大院里日雜商店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能想象得到,在生活區開一家這樣的商店,絕對能日進斗金。

  之后大家又商定了其他相關事項:兩家各出資三千元,分別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房屋由李焱家無償提供,不需要租金費用,水電費用計入成本里;鐵柱媽負責日雜店的日常,沒有工資;奶奶和姥姥作為工作人員,每月各領取一百六十元工資;苑大志閑暇時間去幫忙,每月發放補助一百元。

  事情基本上定下來,賓主盡歡,約好明天中午就去實地規劃,盡快開張。

  第二天中午,兩家人又聚到供銷社門市部,苑家的兩個老太太也跟了過來。

  六十年代的房子,簡單直接,自南向北只有三個部分,整體建筑四百平米。中間部分是主體,寬八米,長四十米,正中是一排支撐到頂的柱子,西面的背墻上全是木質的貨架,貨架向外間隔一米左右是展柜。馮紅棉不但把貨架和展柜都無償留了下來,而且散伙前還組織員工收拾的干干凈凈。不管是良好的習慣還是當初想給她小叔子省事兒,總之最后是李愷他們占到了這個便宜。

  北邊的房間里有幾張辦公桌,估計原來是馮云棉和財務辦公的地方,這個房間寬度也是八米,長度五米,做辦公室有點兒浪費。

  南邊的房間和北邊房間一樣大,里面空蕩蕩的,這里原本是庫房,庫房的隔壁就是糧店。

  三個房間之間都有門和窗戶,面向大街的這面墻也分別有門和窗戶。

  李愷對兩間耳房提出建議:庫房這間不作變動,依舊是庫房,雖然暫時用不了這么大面積,但從發展的眼光看,過不了一年,可能就不夠用了。

  辦公室那間,分成三部分,中間用單磚墻隔開,最西面作為休息室,也就是宿舍;中間是辦公室,只留一個辦公桌,再擺上椅子和茶幾,可以兼顧做會客室用;

  東面這部分可以制作和供應早餐,現在生活區住的人買早餐都要去大院外面,因為大院里一家早餐店都沒有。就從豆漿油條開始,如果成品質量相差不多的話,這絕對是壟斷經營,因為供銷社差不多是在大院的正中心位置,而且是主干道旁,除了生活區大門兩旁的那幾棟樓,別的地方到這里都要比去外面近得多。

  如果發展好了,還可以蒸包子蒸饅頭烙大餅,生意好到忙不過來可以雇人,生活區里閑人還是不少的。

  苑大志眼中精光大盛,頻頻點頭,表示自己媳婦調制餡料一絕,蒸包子完全沒問題,豆漿油條也可以嘗試著做,無非就是多練習幾次。

  對于宿舍的設定,苑鐵柱的奶奶和姥姥非常同意,并表示開業后她們老姐倆要搬過來住,還可以起到保安的作用。

  苑鐵柱家的住房很緊張,因為他家是單職工,水泵廠開始只分給他一間房,和李愷住的房間差不多大,只有十五平米。他家人多呀,三代五口人,擁擠是一方面,關鍵是不方便,兩口子想辦點事兒,還得預約清場,要是想發乎于情……那得多不要臉啊。

  后來苑大志請客送禮磨人加上耍不要臉,終于又從后勤科長手里摳出來一間九平米的屋子,原來是個雜物間。于是老姐倆搬了進去,苑大志一家三口擠在原來的房間。

  房間小,除了老姐倆的床和衣物,還擺滿了各種小商品、咸菜缸,在里面轉個身都困難。

  所以她們聽說日雜店這里準備安排宿舍,就強烈要求搬過來住,這樣苑鐵柱可以到她們那間小屋去住,苑大志兩口子也有了私密的空間。

  李焱夫婦沒有意見,這讓苑大志更加感激。

  這次合作無論是表面上還是實質上,苑家都是占了便宜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