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滿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 第271章 民怨
  既然連皇帝都同意假求和的計劃了。

  那么,妲己也不再猶豫,即刻吩咐禮部準備出使事宜,前往晉國。

  與此同時,他也將這個消息,告知幽云那邊。

  朱棣與白起,幾乎是同一時間,得知這個事情。

  他們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便就召集諸將議事。

  如今,晉國停戰七日的時間,早已過去,但是他們并未著急進攻。

  因為馬上就要入冬了,北方多雪,他們必須要準備好過冬的物資,再去說攻城的事情。

  這也給了秦國喘息的機會。

  幽州城中。

  朱棣向眾人說道:“這件事情,暫且莫要讓將士們知曉。”

  這也是怕他們不理解,從而寒了心。

  畢竟,前線將士浴血拼殺,突然聽到朝廷要求和的消息,誰心里能承受得住?

  姚廣孝嘆道:“王爺,您要知道,這紙是包不住火的,求和一事,遲早會泄露出去。”

  將士們可不會管,到底是真求和,還是假求和。

  朱棣沉思片刻后,說道:“就算包不住,也要包。等徹底瞞不住了,再去告訴將士們原委。”

  就怕說出事情原委,將士們也不會理解。

  屬實讓人感到頭疼。

  頓了頓,朱棣問向姚廣孝,“大師覺得,這個計劃,究竟可行否?”

  后者搖頭道:“就算不成,對我大秦也沒有什么影響,最多是士氣受到損失。

  但是以王爺的能力,這失去的士氣,想來也能夠彌補回來。”

  聞聲,朱棣大笑道:“大師什么時候也學會阿諛奉承了?”

  姚廣孝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

  朱棣正色道:“罷了,就讓朝廷去試一試,如果這個計劃真的成功,或許我們還能反攻晉國。”

  白起那邊的情況,與這里相似。

  都是先選擇隱瞞此事,等什么時候隱瞞不住了,再去向將士們解釋。

  不得不說,從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朝廷與前線的這些將領們,還是極為團結的。

  就拿白起這件事情來說,他殺了俘,即使是妲己,一開始也沒想著真的責怪他,而是想著該怎么將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今,朝廷有了計劃,他們也選擇了無條件支持,而不是心中郁悶,與朝廷產生分歧。

  其實這一點尤為重要。

  “令老衲擔憂的是,老衲聽說,晉國剛剛在上京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法會,是為了祭奠被武安君所殺的兩萬俘虜...”

  說到此處時,姚廣孝再次雙手合十,繼續道:“如今,只怕是整個晉國,都對我秦國有著莫大敵意。

  此時派遣使者前去,難免會被晉國針對,甚至...甚至晉國為了突顯出與楚國的友好,還會下令殺了我們的使者。”

  朱棣皺眉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自古的規矩,晉國敢破?”

  有些時候,有些規矩,一旦破了,就難以彌補回來了。

  人們會變得毫無底線,屆時,國與國之間,便就難以存在信任,只是一味的互相猜疑,其結果,往往是兩國間不斷消耗。

  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所以那些個陳俗濫調的規矩,還是要去刻意遵守。

  除非是實力大于了規矩。

  眼下晉國確實也有那個條件。

  姚廣孝應聲道:“王爺,我軍都已殺俘,本就不對在先,晉國若是殺使,即使傳到列國耳中,只怕也是‘禮尚往來’罷了。”

  朱棣點了點頭,道:“這點兒,本王倒是沒有預料到。大師不妨猜猜看,這一次,朝廷是派誰前往晉國。”

  姚廣孝道:“左相公秦檜?”

  朱棣搖頭。

  姚廣孝又道:“那應該就是禮部尚書,其實和珅和大人倒挺合適去。

  最起碼在議和的過程中,不會太有損我秦國利益,就算這場求和,從始至終,都是一場鬧劇。”

  朱棣笑了笑,說道:“都不是,而是派了監察御史郭開。”

  “郭開?”

  姚廣孝顯得很是震驚,但是下一刻,他卻笑出聲來,“怪不得朝廷會選擇在這種兩國敏感時期,打算派出使者入晉。”

  朱棣好奇問道:“此話何解?”

  姚廣孝道:“回王爺,老衲方才說,晉國有可能不會中我秦國離間之計,而選擇殺使,但是如果這個使臣是郭開的話...

  倒是不用考慮,他會不會死的事情了。因為據老衲所知,這個郭開,很怕死。”

  怕死就不會死?

  這是什么道理?

  朱棣道:“大師倒是對朝中的那些大臣們挺了解。”

  姚廣孝笑道:“為王爺謀事,知道的事情多一點兒,總歸是沒有什么壞處。”

  幾日后。

  咸陽城的大街小巷里,都在議論朝廷有意與晉國和談之事:

  “說什么本著兩國友好,要與晉國商議和平之事,依我看,這很明顯,就是朝廷慫了,不敢打了!”

  “是啊,之前我還以為,咱們那位陛下的脊梁骨很硬,畢竟是說出了要與敵國死磕到底的話來,現在么...嘖嘖,一言難盡。”

  “真搞不明白,朝廷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舉國皆兵,和他們打便是!”

  “捫心自問,朝廷讓你現在去殺敵寇,讓你去死,你去不去?你要敢說去,現在就拿著家伙事前往幽云,別在這里埋怨朝廷。”

  “這能是埋怨?分明就是朝廷太慫了!氣煞我也!”

  “慫?你就這么確定?難道你沒看到,即使要與晉國求和,咱們朝廷這邊,還是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兵刃糧草輜重等。

  你懂什么?這是政治,這是策略,朝廷要做兩手準備,我看沒什么不妥。”

  “慫就是慫,把慫說的這么清新脫俗!哼,依我看,咱們大秦的脊梁骨,就從來沒硬過!”

  “等等看吧,不了解詳情,還是少做評價。萬一這是朝廷在下一盤大棋呢?總而言之,我相信朝廷到最后,肯定不會吃虧便是。”

  “哼,像你這種愚人,當真是愚不可及,還下大棋,都快讓敵國騎在脖子上撒尿了,還要一忍再忍,下什么棋?”

  “....”

  諸如此類的言談,比比皆是。

  當這些話傳入妲己的耳朵里后,她顯得極是無奈。

  其實,一早已經做過心理準備了。

  只是沒有想到,民間百姓的抵抗心理,竟然會如此激烈。

  她從這些話里分析出大概三類人。

  其一,是真憤青,真愛國,這種人愛國愛的純粹,但是往往會有些不理智。

  可以允許有這種行為,但是不提倡,因為這類人,很容易被其他人帶著節奏走。

  進而對國家策略,一再失望,其實并不是什么好事。

  其二,心向他國,有意煽風點火的人。

  這類人就干脆是在陰陽怪氣,說朝廷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他們自詡為絕頂聰明,視秦人為愚蠢之輩,實際上,自己不過就是別人利用的一條狗罷了。

  這種人是最容易出數典忘祖的間諜漢奸。

  其三,相對來說,比較理智的人,有愛國的,也有愛自己勝于愛國的。

  他們會去詳細關注事態的發展,等國家什么時候用到自己了,出把子力氣,或者干脆就信任國家。

  要么,就是想從這件事情中,去處心積慮的為自己思考。

  對于國家來說,處理這種民怨的事情也很簡單,那就是將輿論控制在一定的范圍程度內,然后讓他們靜待一個結果。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