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最強練氣師 > 第三章:南中地區
  南中地區,是中國古代地域名稱,泛指如今的云南、貴州,及四川西南部,也包括今天老撾和緬甸的一部分。這里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即使到現在,也是民族成分最為復雜繁多的地區。

  中原王朝的勢力范圍,最早進入這一區域是在秦代,史書有開辟“五尺道”,經略西南夷的記載;漢武帝年間,拜唐蒙為都尉,開郡設府,正式開始逐漸地把南中地區,并入中原版圖,管理地方。

  到了漢末三國年間,南中地區設有牂牁(讀音:臟科)、越巂(讀音:越西)、朱提、建寧(原名益州郡)、永昌五郡,后來諸葛亮平南中后,又分設了云南、興古二郡,總稱南中七郡。

  南中七郡中牂牁、越巂、朱提和建寧,歸化較早,其聚居蠻人,被稱為“熟蠻”,也就是相對開化,有一定農耕文明的少數民族;其它幾郡地區的南蠻人,則被稱為“生蠻”,屬于未曾開化,以漁獵為生,甚至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

  當然,以上的劃分,只是相對而言,其實整個南中地區,雖然屬于益州的管轄范圍,卻幾乎與中土格格不入,僅瀘水一江之隔,南北的情況就大不相同。

  南中各郡的太守,在東漢時代,少有漢人擔任,大部分是地方蠻人大族或部落首領出任,說是郡縣制管理,實際上與分裂的各個小王國沒什么兩樣。

  每個郡之下,所設置的縣,其縣長也基本是某一支蠻族勢力的領袖擔任,等于是郡之下的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國。這些“小國”,各有國主,雖然名為朝廷官吏,實際都是地方上的“王”!朝廷一般也不會給他們發放俸祿,只是名義上他們是朝廷命官而已。

  當然,俸祿可以不發,但稅賦還是要交的,不交就會被視為反叛!南中地區農耕不發達,大部分以漁獵為主,所以稅賦交的也都是些土特產,大多并不值錢,但也是必須得交,不交不足以見歸化和臣服。

  但是,隨著中原文化的傳入,再加上漢人不斷遷入南中地區,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尤其是到了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對南中地區的控制力下降,卻還加大了對南中蠻人的壓榨和欺凌,各種苛捐雜稅,被強加在南中人民的頭上,不交便視為反叛,就會派兵鎮壓,結果結下了世仇,漢蠻兩族,時有沖突,彼此都死了不少人!

  就像劉緯所說,蠻人也是父生母養,何故如此兇狂,蓋因世仇深也!就是因為這樣的世仇難以化解,到了漢末三國年間,南蠻屢次反叛,稅賦和貢物早就沒有人交不說,還屢次出蠻兵,渡瀘水,北犯益州腹地。

  南中地區,因為農耕不發達,每年春天都會極其缺糧,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每到春荒季節,蠻兵就會北犯。劉緯之前到任江陽,所見的那番殘破景象,就是這樣造成的。

  時值建安六年春天,南中地區一年一度的春荒再次發生,這一次蠻人入侵的目標是位于江陽西方,瀘水上游的僰道縣!大概因為消息閉塞的原因,蠻人不知道江陽城已經復蘇,否則兵鋒所指,定是江陽!

  歸程中的劉緯,有些心急!一方面,僰道縣距離井亭的鹽井實在太近了,如果蠻人得知那里產鹽,會不會去攻打都很難說!目前,井亭駐兵五百人,為王伉所領護衛營,也是劉緯親手訓練出來的江陽新軍,戰斗力肯定不差,但是,如果蠻人兵多,能否守得住也不敢肯定!

  另外一方面,僰道與江陽很近,順江而下,二百多里水路,可以朝發夕至!一旦蠻人在攻打僰道縣的過程中,了解到江陽如今復蘇的情況,會不會突然揮師東進也很難預料!

  劉緯這一次來成都,只帶了甘寧和陳式,還有數十艘艨艟戰船,以及五百多江陽新軍和五百多水軍士兵。經歷了之前的那場大戰,江陽新軍損失也不小,如今江陽城駐兵兩千余,雖然也補充了一些新兵,但是還沒有經過訓練,尚未形成戰斗力。而駐扎在三灣的水軍,人數相對較多,三千余人,但他們更擅長水戰,與蠻族兵作戰時,能用上的機會太少。

  這一切都是讓劉緯有些擔心的,因此能離開成都的慶幸之感幾乎可以說是轉瞬即逝,現在的劉緯是心急如焚的感覺,他急于想了解蠻兵情況,便主動詢問起阿幼朵來。

  “爪哈部,乃朱提大族,首領劉楷是也!”阿幼朵回答了劉緯,接著介紹起她所知的一切。

  原來,這個爪哈部是朱提郡北部的蠻人部族,這個族群人口眾多,受漢文化的影響也極深,盤踞在朱提郡南廣縣一帶,農耕文明相對發達。首領名叫劉楷,大概四十多歲,是爪哈部酋長,更是南廣縣的縣長。

  別看此人叫劉楷,但卻不是漢人,他們家祖輩上因為配合官軍有功勞,被漢朝廷賜姓劉,因此才有了這么漢化的名字。在整個漢代,爪哈部歷來都是南中地區的順民典范,只是到劉楷這一代,事情開始變了。

  之前我們說了,因為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加大了對南中蠻人盤剝的力度,導致南中蠻人屢次造反,在鎮壓的過程中,殺戮過甚,結下了仇怨,從此,劉楷再不是順民,反而成了襲擾內地的急先鋒。

  因為爪哈部相對而言更依賴農耕,每年的春荒非常嚴重,部族子民經常吃不飽飯,劉楷便每年都發兵,襲擾益州腹地,搶劫糧食,遇到抵抗,便會大開殺戒,仇怨越來越深。

  而益州內部的問題太多,州牧劉璋焦頭爛額,基本沒有精力,更沒有那個能力去懲罰這個爪哈部,任其肆意妄為,已經有許多年了。

  阿幼朵因為從小就離開了南中地區,所以她所了解的也并不太多,給劉緯提供的有效信息也很有限。

  “彼戰力如何?”聽完了阿幼朵的介紹,劉緯思慮片刻,又問道。

  “蠻兵極勇,可謂之死士也!”阿幼朵還沒說話,甘寧在一邊接話答道。

  “哦?興霸知之乎?”劉緯連忙轉向甘寧,好奇地問道。

  “然也……吾曾與其力戰,九死余一生哉!”甘寧似乎輕輕嘆了口氣,回憶起自己曾經的經歷。

  甘寧說,那時候,他剛剛投靠州府,被委任為校尉,領一千兵,駐扎在嚴道縣,正好趕上越巂郡蠻人造反,北犯州境。自己率兵力戰不退,與蠻兵廝殺了三天,一千多兵幾乎全軍覆沒,而他自己也是僥幸逃生。

  據甘寧回憶,蠻兵非常勇猛,身體素質也好過于漢兵,最關鍵的是,他們個個都好像不怕死,無論是沖鋒還是廝殺,全然不考慮生命危險!這樣的敵人,實在可怕,漢兵往往懾于其威猛無懼,一觸即潰,根本不敢與之死戰。

  “然其勇猛有余,智量不足,甲刃粗鄙,以主公之智,新軍精猛,可與一戰!”甘寧隨后又突然話鋒一轉,客觀地分析了一下敵我戰力的對比。

  劉緯對此,深以為然,贊許地點了點頭。他熟知歷史,史書上記載的蠻兵情況,大概也就是甘寧所說的這樣,他們勇猛不懼死,但頭腦比較簡單,越是勇戰,越容易掉進圈套和陷阱。而且,蠻兵作戰,不講兵陣,往往都是各自為戰,憑勇膽殺敵,這種作戰方式,更貼近于賊匪,而非正規軍。同時,因為南中地區欠發達,蠻兵的武器和甲胄也很簡陋,甚至有不少人都是以竹制武器作戰。

  “可與之一戰……”劉緯立于船頭,口中叨念著,又陷入了沉思。

  --

  作者有話說:

  溫馨提示:今后更新時間,將穩定在每天上午,特殊情況下除外!請大家理解與繼續支持哦!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