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撿寶 > 第1410章 蛋殼瓷和九鼎之一
  “果然不愧是,昔日東三省的首富!”

  “這里所埋藏寶藏的豐厚程度,簡直是夸張,即便是比起李彌在緬甸的藏寶,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即便這里埋藏的寶貝,對于牛子厚當時的財富而言,可能并算不得什么,可依舊帶給了王小濤巨大的震撼。

  首先肯定是要涵蓋整個古玩四大項的,就連包含廣泛的雜項類,也有很多很多,而且基本都,都是十分少見的寶貝。

  有名貴的古董瓷器,也有大家的書畫作品,還有現在已經被禁止買賣的青銅器,至于說玉器還有漆器,這些同樣也有不少。

  每一件,都是絕對的寶貝,價值最低的也要在百萬以上,動輒數百萬上千萬的也有不少,其中更是有幾件,已經可以達到了過億的天價。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僅是這里藏寶的寶貝,和當世那些收藏家比起來,除了極少數的存在之外,剩下大多都無法與之媲美。

  價值最高的,肯定是當屬兩家價值過億天價的寶貝古董。

  這樣兩件珍貴的古董寶貝的價值,可不僅僅只是體現在金錢的價值上,特別是所蘊含的歷史意義,更是珍貴到了極致。

  每一件,都堪稱當世之最,拿出來放到博物館展覽的話,一定會帶來極大的震撼。

  最重要的是,這樣兩件東西,是對九州歷史很好的證明。

  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文化藝術巔峰!

  一件陶器,一件青銅器。

  古玩四大項的分類,是按照陶瓷來分類的,之所以這么份,就是因為古董瓷器分為陶器和瓷器兩種。

  從最早沒有任何釉色的陶器,逐步發展到后期釉彩多變,精美漂亮的瓷器。

  這樣一件沒有任何釉色的陶器,第一眼看上去,可能會覺得很普通,不如帶釉色的瓷器那么精美。

  但若是仔細觀察造型的話,赫然可以發現,這樣一件陶器的造型的比例,十分的協調。

  無論是形制的規整,還是從比例的協調,都堪稱絕美!

  現在的收藏圈子里面,提到對陶瓷的收藏,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釉色精美絕對的瓷器。

  比如人盡皆知的宋五大名窯,比如元青花,再比如越窯青釉,德化窯白釉等等……

  但事實上,沒有釉色的陶器,同樣十分珍貴。

  陶器是陶瓷器的早期產物,那個時期還沒有顏料上色,都是以泥土做出造型后,直接入窯開始燒制。

  在沒有釉色精美的瓷器前,這些造型比列協調精致的陶器,肯定是深受歡迎的,但是隨著釉色精美瓷器的出現,這些沒有釉色的陶器,就頓顯得黯然遜色。

  兩者對比之下,只是用泥土燒制,沒有上釉的陶器,自然是很快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到最后只剩下了有著精美釉色瓷器的存在。

  眾所周知,陶瓷屬于易碎品,但所有古董文物當中,屬于最難保存的一種。

  陶器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多年以前,這個時期,還是九州的新時期時代。

  這個年代距今,已經過去了足足八千余年的時間,試想一下陶器出現的之早,可想而知!

  哪怕是陶器逐漸衰落夏商,直至基本消失的周朝,距今過去也有三四千年的時間了。

  這么長的歷史長河當中,又有那些釉色精美瓷器的做對比,陶器的保存肯定是不受重視的。

  這種情況下,能夠得以保存下來的陶器數目,稀少程度可想而知。

  物以稀為貴,一件保存完整的陶器,其價值其實是完全不屬于元青花,和五大名窯的瓷器。

  這樣一件陶器,高二十厘米,口徑十七厘米,足徑九厘米,杯壁厚度均勻,薄如蛋殼,最薄處僅僅只有零點二到零點三毫米。

  而重量,更是僅僅只有數十克!!!

  為九州新時期時代,龍山文化的酒器,因為杯壁薄如蛋殼,故又被稱為“蛋殼陶”。

  陶質細膩,表面光亮,敲擊有金屬聲,人們常用“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這些來形容蛋殼瓷。

  掂之飄忽若無,敲之錚錚有聲,蛋殼瓷的出現,標志著新石器時代的九州人,制陶技術就已經達到了,史前制陶業的最高峰。

  許多蛋殼陶的器具上,都可以見到極其細密的同心圓拉坯痕跡,這說明在當時,就已經使用上了快輪拉坯技術,所以蛋殼陶被認識是,世界上最早、最精密的手工機械拉坯工序。

  而且其零點二到零點三毫米的厚度,就連現代制陶技術,都幾乎不可能做到,但是在八千多年之前的新時期時代,卻做到了。

  更為震撼的,還有極低的吸水率,經過現代一起對蛋殼陶的分析,吸水率約為萬分之十四。這個吸水率是神峨眉概念,意味著完全可以用來盛裝液體。

  如此堪稱黑科技的蛋殼陶,其制作步驟之復雜,技術之精湛,周期之漫長,直到現在,有先進技術支撐的現代制陶業,都無法復制!

  最為難得的是,這樣一件八千多年之前的蛋殼陶,還被完美的保存了下來!

  作為距今有八千多年歷史的新時期時代,想要在這樣一段漫長的歲月當中,把一件陶瓷保存下來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說絕對不可能,但能夠被真正保存下來的,一定是九牛一毛,鳳毛麟角。

  而即便是在那些被保存下來的陶器當中,大部分也都多多少少的有一些破損,像這件保存的如此完整的,目前已經知道的,也就僅僅只是在國家博物館當中,有那么一件而已。

  但是那件出現的年代,雖然同為新石器時代,可也要比這一件,晚上那么幾百年。

  對比起來,兩者的價值差距,立馬就顯現了出來。

  毫不夸張的說,這樣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瓷器,就目前而言,是九州陶器之最!

  青銅器雖然看上去很普通,而且因為環境的問題,已經生出了不少的銅銹,但就是這樣一件青銅器,卻讓王小濤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激動。

  乃至是,要比看到那件陶器時,還要更加激動。

  這竟然是,九州歷史上,傳說當中的九鼎!

  九鼎,是九州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最為珍貴的寶物。

  這和九鼎的寓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九州歷史上最具權威性的國家禮器,不僅代表著封建王朝制度的權威,更是九州民族智慧和文明的象征。

  迄今為止,除了眼前這件之一的九鼎外,其它的九鼎,還都只是存在于傳說的記載當中。

  有關九鼎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之前的夏朝,這是九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王朝,之前的都是能是部落。

  作為九州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夏朝,王權自然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開始,就下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整個夏朝全國九州名下的山川,奇異之物,鐫刻到九鼎之上,以一鼎象征一州。

  這九件象征九州的大鼎,被視為九州民族開始傳承的,到了商朝的時候,九鼎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物,其象征的權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而在商朝中期的時候,成湯還鑄造了一號鼎,也成大鼎,高達一百三十三厘米,重達八百七十五公斤,是九州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成湯的孫子太甲時期,鑄造了二號鼎,俗稱毛公鼎,是九州青銅器重的絕世杰作,高一百一十厘米,重一百八十公斤。

  在九州的歷史上,九鼎到了周朝的時候,更是成為了國家權力的象征,周朝將九鼎作為世襲貴族爵位的象征,授予功臣和高官。

  這個時期的九鼎,也被稱之為周鼎,在周朝時期,九鼎已經不再只是作為一件器物的存在,更是象征周王朝天下一統,是國家治理的額標志,同時也有重要的宗教和祭祀意義。

  九鼎之所以珍貴,還和其所賦予的歷史意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首先九鼎代表了九州,九州之所以被稱為九州,是因為在古代的九州,有九個行政區域,象征著對全國的統治。

  另外九鼎還代表了九夷,這個所指的是九個蠻夷的民族,象征著對外交往的權力。

  最最重要的是,九鼎上面的銘文,這不僅是九鼎,更是每一件青銅器,最珍貴的價值體現。

  通過對青銅器上銘文的考古研究,可以最大限度的,還原一段歷史,幫助人們,更好的了解九州過去的歷史。

  九鼎作為九州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在九州的歷史文化當中,擁有著無以倫比的價值。首先是至高無上皇權的象征,九鼎的額存在,首先意味著國家統一和治理有序,另外也象征了社會秩序和道德準則的穩定,更代表著九州古代王朝的宗教和祭祀信仰。

  另外九鼎作為九州哦青銅器的巔峰之作,體現了九州古代的技術和藝術,而器物的象征意義和內涵,更體現了九州古代的文化思想和審美觀念。

  最后還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九鼎從夏朝開始鑄造,經歷了夏商周三代,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九州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秦朝。

  這是一段歷史的證明,見證了九州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重大改革,進入了第一個封建王朝時期。

  不過關于九鼎的下落,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九州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就已經不見了蹤跡。

  過去超過兩千年的歲月當中,無數人都致力與尋找九鼎的下落當中,可惜至今為止,依舊沒有任何關于就定的下落。

  在尋找九鼎的過程當中,倒是有不少人,聲稱找到了九鼎的下落,不過這些人的聲稱,都只是聲稱而已,從來沒有得到證明。

  有考古學家做出推斷,認為九鼎可能被秦始皇帶入了地宮,不過這只是考古學家,基于九鼎到了秦朝后,就失去下落而做出的推斷。

  真實性有待考究,除非是有一天,對秦始皇陵進行考古,得到了證明,不然九鼎的下落,就依舊是個謎!

  另外還有一部分考古學家,則是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說九鼎是被盜了,或者是被毀掉了。

  根據司馬遷《史記》當中的記載:秦昭襄王在攻陷洛陽,俘虜周赧王之后,遷九鼎與咸陽。但是《史記.封禪書》中,又說九鼎在秦滅周之前,就已經不見了蹤跡。

  這兩個說法,究竟那個是真,那個是假,無從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從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六國后,九鼎確實不見了蹤跡。

  另外還有野史記載,九鼎沉在彭城泗水之下,秦始皇曾經派人打撈過,但是沒有撈到。

  還有一種說法是,到了后期的周氏王朝,皇室的生活已經十分拮據,為了籌集資金,不得已之下,只能是毀掉九鼎來鑄造銅錢。

  不過這些,都只是存在于傳說當中而已,不要說正史當中,根本沒人記載,即便是野史當中,也從未有過記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