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撿寶 > 第899章 華嚴洞,南遷文物
  邊境線另外一側,九州境內。

  王小濤的目光,很快回到了六哥賀全身上:“六哥,剩下的事情,就都交給你了。”

  “只管放心,包在你六哥身上了。”賀全拍著胸脯的保證聲中,勾起肩膀繼續道:“倒是你,忙完了記得去天都城,爺爺想你了。”

  “告訴外公,等我忙完手頭這陣子的事情,就去見外公。”

  王小濤說著,拿出隕石交給了六哥賀全:“這個給你,你交給大舅。”

  “什么玩意?”

  “隕石。”

  “你說啥子?”

  “就是前幾天,落在緬甸境內枯門嶺上的那塊隕石。”

  這一句話,說得不可謂不清晰。

  聽的賀全,直接失神呆愣在了原地。

  關于這塊隕石的事情,知道的人雖然并不多,但動靜鬧得那么大,自然也不是什么秘密。

  身為賀家人,肯定多多少少也聽到了一些消息。

  “老七,這隕石居然在你手里?可李所長去找你的時候,你不是說沒找到嗎?”

  “不想給他那個老東西。”

  “老七,你牛,敢罵李所長老東西的,恐怕也就只有你了!”

  “老不要臉的,不是老東西是什么。”

  “哈哈哈!”賀全大笑聲中,接著打了聲招呼就要離開:“老七,無論是李彌的寶藏,還是隕石,都關系重大,我要趕緊給送回去。”

  “特別是這隕石,老七你可真是做了大貢獻,有這東西,我大伯你大舅,一定可以問問的進入到那個層次!”

  王小濤一行人,和賀全分開之后,直奔向那一批次南遷文物的藏寶所在之地。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東瀛狗迅速占領了我國東北各省,并且快速向著華北地區推進。

  一九三二年,平津告急,為謀故宮文物安全,歷經幾番爭議,頗費周折后,最終拍板做出決定,文物南遷。

  在文物南遷之前,圍繞是否應該遷移的問題上,故宮博物院內的領導層間,產生了極大的分歧,甚至是還引發了激烈沖突。

  院內領導層中,大多數都認為,戰爭年間如果不遷走文物,難免于難。按照這部分絕大多數領導人思考的方向,國土淪陷可以恢復,但文物毀壞不可復得,且國外也有文物遷移的先例。特別是在經歷英格蘭和法蘭克,以及八方聯盟入侵九州,對圓明園進行強虐打雜燒毀的事情后,更是他們堅持的理由。

  另外少部分的聲音,則是認為文物一旦出了故宮,安全很難得到保證,應該暫且觀望,靜待時局變化,能不遷移最好還是不要遷移。不然若是遷移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或者遷移出去的國寶難以重回,那么天都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將名存實亡,因此抵制的很厲害,決計與文物共存亡。

  直到院方想行政院代理院長宋子文發出電報,要求政府保證北平安靜后,原物仍運還這才算是勉強達成一致。

  有關遷移的地點,也有很大爭論,有要求遷長安城的,也有要求遷往洛城、汴梁城、和金陵城的。直到第一批文物轉運到金陵城外下官車站時,才最終決定,先存魔都,同時在金陵城建設庫房,建成后即移金陵城,設立故宮博物館金陵分院。

  南遷文物共分五個批次,從二月七日開始,至五月二十三日結束,吳瀛、俞同奎、馬衡、程星齡等分別擔任各批的監運。

  歷經波折艱辛,南遷至魔都后,放置在天主堂街仁濟醫院舊址以及四川路業廣公司內,一九三六年八月,金陵城文物保存庫洛城,同年十二月八日至次年一月十七日,存魔都的南遷文物,仍分五個批次,全部運往金陵城。同年一月一日,故宮博物院金陵城分院成立。

  然而,文物南遷至南京僅僅半年后,七七事變發生,不得已文物繼續遷移,西上巴蜀。分南北中三路,然后又水路鐵路陸路交替使用,分別遷移到了蜀省的巴城、樂山和峨眉。

  在這次文物西遷中,戰國紛紛、風霜雪雨,跋山涉水,艱難險阻難以想象,其中更是發生了好幾起重大的事故,令人心有余悸。

  這幾起事故,不僅導致了文物的損壞,好導致了士兵和故宮博物院職員朱學侃的犧牲。

  在經過了八年的浴血奮戰后,終于取得了抗擊倭寇的最終勝利,于一九四六年,西遷文物開始重新開始通過金陵城,轉運會天都城故宮博物館。

  根據戰后統計,東瀛狗侵略九州期間,九州文物損失慘重,但故宮博物館的文物卻未曾遭受重大損失。

  這一次,歷經更多波折個苦難的文物,雖然陸陸續續的回歸,但卻有一部分,迄今為止依舊下落不明。

  所以嚴格來說,李彌所得到的南遷文物埋藏地圖,應該是西遷文物才對。只是西遷文物始于南遷文物,所以人們提起來第一時間所想到的,只有文物南遷。

  按照藏寶圖的指引,這一批次的文物,是在南遷至金陵城后,轉而又西遷的過程中,于安順華嚴洞。

  華嚴洞位于安順城郊,原名崇仁里,故宮博物館南遷文物在七七事變后,西上巴蜀的時候,有兩個個批次的文物,就藏在這里。

  第一批次八十箱共計一千零二十二件國寶,與一九三九年初轉移至安順華嚴洞,并在洞中迷藏六年之久。根據史料記載,在這八十箱的文物中,有范寬名畫《名山行旅》、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吳道之的《鐘馗打鬼圖》、張瑞的《清明上河圖》以及南宋馬遠、米芾等名畫書法作品。清代揚州八怪留下的曠世珍藏,書圣王羲之的《快雪晴時貼》,西周青銅大鼎《毛公鼎》,唐伯虎的《山路秋聲圖》等,無一不是故宮博物館國寶中的珍品。

  第二批次是共計一百一十八件,金陵城文物局所保存的以青銅器為首的五箱文物,為了保護這些文物的安全,貴州保安當局還派出了一連士兵駐扎華嚴洞。

  四三年故宮博物館馬衡院長蒞臨安順檢視文物保管情況,在華嚴洞崖壁上題寫“卅二年鄞邑馬衡偕伍蠡甫自陪都來整理故宮書畫與其事者莊尚嚴鄭世文也”。四四年因黔南事變,儲藏在華嚴洞的南路故宮國寶文物,再次被迫轉運,轉移到四川巴縣飛仙巖,莊嚴全家通行。

  而就是在這次從華嚴洞轉運巴縣飛仙巖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華嚴洞內的文物分作幾個批次轉運時,最后一批剛剛離開華嚴洞,就陷入了包圍圈。

  情急之下,當時負責最后一批次轉運文物的負責人,就地將文物藏起,然后繪制地圖,交給可靠信服之人帶著突圍。

  最終突圍成功的只有一人,藏寶圖落入到了李彌手中。

  這一批次的文物,也成為了南遷文物當中,唯一一批流失文物。

  這么多年以來,上至國家層面,下至民間層面,無時無刻的不都在尋找這一批流失文物的蹤跡,可惜一直都是查無所獲。

  按照地圖的指引,最后一批次的文物,就藏在華嚴洞附近的一處地下工事內。

  戰爭結束后,華嚴村還修建了妙法禪寺,與華嚴洞相連,便是今天的華嚴洞妙法禪寺,寺院依山而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寺院廟宇建筑及辦公用房,下層為僧侶廂房及廚房等生活空間。且在上層左側華嚴洞口,修建有一棟三開間的廟宇,屋頂是天然溶洞口,上書“大雄寶殿”四字,洞口崖壁書有“天地妙蘊”四字,當年故宮西遷南路的八十箱文物,便存于此地。

  王小濤一行人來到地方的時候,原本地下工事的地方,上面已經被修建成了寺院,便是如今的華嚴洞妙法禪寺。

  “王老弟,現在這情況,怕是不好挖?”

  “華嚴洞妙法禪寺,可是有名的旅游勝地,在這里開挖想要做到不驚動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