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重回八零帶著退伍殘疾老公奔小康 > 第九章:坩堝煉鋼
  關于我國冶煉鋼鐵的歷史,如果詳細闡述,那又將是一篇論文,因此筆者不會多說,只強調兩點:第一,我國煉鐵技術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第二,還是老毛病,推廣和傳承,出現了嚴重問題。

  據史料記載和考古挖掘發現證明,早在西漢年間,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坩堝煉鋼技術,也就是俗稱的球墨煉鋼術。這是一種通過高溫冶煉,獲得大量液態鋼水的技術,而西方掌握這種技術是在1742年,整整晚了近兩千年!

  但是,現在世界上只承認坩堝煉鋼技術是由英國人洪茲曼在十六世紀所發明,不承認在公元前由中國人發明的原因,還是那個老問題,技術推廣和傳承出現了問題。

  我們都知道,在唐代以前,中國的制刀技術是領先于世界的,兵刃武器精鋼打造,十分精銳!可唐代以后,技術卻突然出現斷檔,反而讓偷學去技術的日本,成了世界上制刀行業最尖端的國家!而中國人刀槍武器的質量,卻是越來越差,尤其是戚繼光抵抗倭寇那時候,表現得尤為明顯,雙方一對兵刃,明軍的刀立刻斷成兩截!

  也就是說,師父的技術失傳了,卻被徒弟發揚光大!這不得不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悲哀,究其原因,大概與頻繁的戰亂導致大量工匠的死亡、統治者不重視投入不夠、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等因素有很大關系。聽說過傳男不傳女,穿內不傳外這種說法吧?這其實也是中國許多工藝技術失傳的一條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考古發現的西漢時期坩堝煉鋼遺址,雖然是真的,但因為這種煉鋼技術成本過高,可能沒使用多久,便被統治者所廢棄。導致后世這種技術一直沒能廣泛使用和推廣開來,那人家西方人,還能承認是咱們發明的坩堝煉鋼法么!

  漢代最多使用的是塊煉鐵技術和炒鋼法,還有就是百煉鋼法。具體是如何操作的,筆者不多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資料了解一下。但這個坩堝煉鋼法,還是要多說兩句。

  所謂坩堝煉鋼法,是將滲碳鐵料,切割成小塊,置入耐高溫的石墨黏土坩堝中持續加熱,鐵料吸收石墨中的碳,而融化成高碳鋼水,再用模具澆筑鍛打成所需器型的煉鋼技術。

  含碳量低的鐵,稱之為熟鐵,器性軟而韌;含碳量高的鐵,稱之為生鐵,器性硬而脆;含碳量不高不低的鐵,才被稱為鋼,既有硬度,又堅韌,是最適合用來制造武器、農具、工具等鐵器的材料!因此,在煉鋼的過程中,必須實現碳含量的控制,高了低了都不行,才能真正煉出好鋼!

  所謂的百煉鋼技術,其實就是通過反復加熱,反復捶打,調整鐵器內部的含碳量,從而獲得最為堅韌的鋼鐵,可我們在影視劇里也看到過,一個鐵匠,揮汗如雨,捶打燒紅的鐵料,叮叮當當,然后在涼水中一浸,再燒紅,再砸……想想都知道這個過程得多費力,效率多低!而坩堝煉鋼法,卻可以通過一些添加劑來控制鐵水內的碳含量,還能直接用模具澆筑成型,可想而知,效率將增加多少!

  攀枝花鐵礦的發現,讓劉緯產生了想要開發利用坩堝煉鋼技術的打算,因為攀枝花不僅有鐵礦,還有煤炭儲量數億噸,晶質石墨儲量上千萬噸!這些,都是實現坩堝煉鋼技術的基礎物資保障!

  于是,劉緯又分成了兩步走,首先,讓大笮縣長高起組織人手探明和發掘煤礦和石墨礦,同樣鼓勵商人販運;然后,他便又組織技術人員,開始研究坩堝煉鋼技術!

  這種煉鋼技術,最大的難點在于溫度,如何持續提供高達1600度的高溫,是技術革新的關鍵!要想使煤炭充分燃燒,達到如此高溫,有兩點重要因素:煉爐的高度和鼓風機的效率!

  去鋼廠參觀過,您就會知道,煉鋼所用的都是巨大的高爐,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爐溫。可那是在現代科技的基礎上造出來的,劉緯在漢代,能造出來嗎?

  他還真能!擁有水泥制造廠的劉緯,完全可以燒制出含鎂和石英的高強度耐火磚和耐火水泥,加以更耐燒的黏土作為表面材料,修砌出高爐,難度還是不大的,關鍵是鼓風機。

  在漢末三國時代,劉緯唯一能利用上的就是水力,可如果只在河邊借用水力,那個力量是完全不夠用的。漢水上游,本來也不是太大的河流,汛期水流湍急,旱期水力資源就匱乏了!因此這水力鼓風機,以劉緯技術團隊的智慧是可以研制出來的,但水力又成了問題!

  無奈,劉緯只能是又開始研究如何提高水力使用效率,帶人沿漢水實地考察,終于在沔陽縣西側的沔水上游處,發現一個地方,一個可以用現有技術,修建水壩的所在!

  這個地方,有個村落,名叫丘下亭村,沔水由兩座山間的谷地流出,下來,就是大片平原谷地,非常適合建設靠水力生產的廠區,而且四面環山,易守難攻,只要堵住一處谷口,敵人想進入都難,劉緯突發奇想,決定自己將來的工業園區,就設置在這丘下亭村,并把這里,升格為縣,專門成為一個工業縣!

  最關鍵的是,這里的地形,非常適合修建水壩!當然,在漢末三國時代,你讓劉緯修出來個三峽大壩,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沔水壩,還是有希望的!

  地址選好了,劉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便在這丘下縣開始施工了,水壩、造紙廠、煉鋼廠、火藥廠、兵工廠、紡織廠、水泥廠、磚廠等一同破土動工!因為江陽水泥廠和磚廠源源不斷地提供建筑材料,工程的進度也能得以保證,一時間,幾乎整個漢中可以動用的民力,全都集中到了丘下縣!

  雖然煉鋼廠還沒有竣工投入生產,但劉緯也還是組織了一拼工匠,用傳統方式生產鋼筋!幸虧沔水很窄,所需鋼筋量不算太大,不然,就這個水壩非得修上十年不可!

  修建水壩,必須先挖掘導流渠,僅這一項工程,就用去五千人力,耗時了三個多月!導流渠挖好后,再組織人手,以沙袋堵截沔水,再于兩山之間的河床上,開始打建地基。地基打好后,劉緯親自指揮,以竹框架為輔助,灌注鋼筋水泥,等水泥壩體完全建成后,再修建加固欄、安裝水輪等……

  可以想象,在漢末三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下,這項工程簡直就是個奇跡!幸虧劉緯所發明的鋼筋水泥、強度磚、滑輪起重機等建筑材料和工具,否則,還不一定多少年才能完工!甚至能不能修得成都很難說!

  建安十一年初夏,丘下水力壩終于完工了,隨之而逐步建設的工業園區,也落成竣工!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工業園,涵蓋了整個丘下縣城,坐落于群山環繞之中,包含大小工廠十余間,還修建有工廠家屬居民區,小學校甚至是醫館、市場等,配套十分齊全!也就是說,劉緯等同于在丘下村這里,憑空建出一座工業城市來!

  丘下縣工業園建成后,劉緯向四方招募工匠,經過一段時間的職業培訓,這些工人及其家屬就算在丘下縣落戶了,劉緯任命王甫的朋友趙累為丘下縣長,原江陽閭師王忠為丘下縣丞,實際二人就是工業園區的主管和ceo!

  建安十一年秋,丘下工業園區正式啟用,開始源源不斷地生產制造出各種軍用民用產品和物資,立時受到了廣泛的矚目與認可!

  --

  作者有話說:

  感謝:五溪飛天弩、宴和大酒店、岞山起點科技、瘋狂的西瓜2727、如是我聞1483幾位朋友的堅定支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