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重回八零帶著退伍殘疾老公奔小康 > 第三百五十一章藍田,仙界啊
  撐死人這事可不是說笑的,在經歷過極度的饑餓之后,人都會瘋了一般的想要進食,而由于吃的太快,這個人根本沒反應過來自己飽沒飽,而且就算有撐到的感覺,很多人也不會停止,實在是餓怕了,這就導致食物在胃里漲開,最后撐破了肚皮,把人活活撐死啊。

  這可是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真的有人因此活活撐死的,為了杜絕這樣的事情,三大中里長嚴格的規定食物的多少,就是一斤的杠頭餅子,加上肉湯,肉湯把餅子化開,瞬間的飽腹感就很強,他們找最能吃的莊稼把頭試驗過,就算大胃王般的莊稼把頭都說能吃飽,就是餓得快。

  餓得快,不重要,別吃死人就行,而莊稼把頭餓得快,那是因為他的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莊稼把頭,以前是地主家最能干的領頭的,現在是藍田縣的勞動模范,勞動帶頭人。

  在以前,大明的地主找莊稼把頭的一個硬性標準就是看你這個莊稼把頭能不能吃,一般的好莊稼把頭一頓能吃一筷子餅。

  什么叫一筷子餅,就是地主家烙大餅,然后在桌子上立一根筷子,烙一張餅穿在筷子上,就這樣一層層落起來,落這么一筷子厚,就叫一筷子餅。

  莊稼把頭能吃一筷子餅,這才算過關,為啥這個時代看莊稼把頭食量呢?因為這個時代人們普遍認為,能吃的人力氣就打,就能干活,能干活就是好莊稼把頭。

  后來藍田成立,莊稼把頭的吃飯從烙大餅變成了杠子頭,這東西就一點扛餓啊,一般一個壯勞力一個杠子頭下肚,一上午干重體力活都不帶餓的,到目前為止,玉米在藍田已經占據了主食的地位,主要是玉米產量大。

  地瓜土豆產量也大,可做不了主食,用農民的話叫這東西太宣,不扛餓,當時吃飽了,一下地,沒一會兒,就餓了。

  而杠子頭不是啊,這東西硬,不好消化,所以扛餓,因此在經過一系列的競爭,玉米脫穎而出,成為了藍田主要的糧食。

  地瓜大部分都制作地瓜粉了,還有一部分喂家禽了,當然了也有地瓜愛好者,比如這東西烤著吃就非常好吃。

  土豆雖然沒有成為主食,但是卻意外的成為了主菜,藍田人很多人都把土豆當成菜吃,什么炒土豆絲,熗拌土豆絲,還能用土豆汆丸子,各種吃法,把土豆直接頂到了主菜的地位上。

  除了土豆,地瓜,剩下就只有小麥有一爭之力了,可是也不好使,小麥產量不行,用它蒸饅頭,烙大餅確實比玉米口感好,可是為了藍田的糧食安全,李朝生每年設立下了玉米的種植紅線,只有保證了玉米種植紅線,之外,可以種小麥。

  因為只要保證了玉米的產量,藍田人就不會挨餓,這是基礎,而且這數據都是藍田農學院的老師學生經過嚴格的核算算出來的。

  而種小麥的話,藍田雖然也可能不挨餓,但是抗風險性太小,而且還不能大規模對外出口糧食,這不符合藍田的戰略規劃,藍田戰略規劃中,他就是供糧大戶,需要靠糧食貿易來獲取巨額利益的。

  因此藍田目前只做到了吃飽,卻沒有做到吃好,粗糧,一直是藍田的主要口糧,這個問題李朝生在會議上提過,目前還不是讓藍田百姓過上紙醉金迷,天天吃細糧的日子,現在主要還是要解決藍田的吃飽問題。

  全國大災不斷,藍田沒有資格獨善其身,藍田要成為關中,乃是整個晉西北地區的糧食主要產地,要成為全國人民的大糧倉。

  但是這個也遇到了問題,那就是藍田的耕地面積有限,還做不到支援全國,支配全國的地步,因此李朝生最近在研究可否開發河套地區。

  畢竟河套地區可是小麥的優質種植地,在二十一世紀河套面粉可是大大有名,賣的比其他地方的面粉都貴一些,可見這里的面粉品質非常不錯。

  不過現在國內紛紛,李朝生還沒騰出手,等李朝生騰出手,就可以以歸化城為圓心,攻略河套之地,把那些還長著雜草的荒地,變成漢家兒郎的種糧地。

  種地,這是華夏民族刻在基因里的東西,不管你是封狼居胥,還是開疆擴土,最后的目的就是找到土地,進行耕種,這是沒辦法更改的,這是華夏人骨子里帶著的東西,華夏人就是走到哪,地種到哪里,這就是華夏人的執拗,華夏人的野望。

  現在藍田發展的很快,百業復興,而在娛樂匱乏,閑著沒事,又生活富足,并且信奉著多子多福傳統觀念的藍田人就開始瘋狂的生孩子。

  對此李朝生是支持的,畢竟根據后世的經驗,人口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財富,有人了才能百業振興,沒有人,那必將百業凋零。

  李朝生決定趁著藍田工業化還沒開始的階段,好好的為藍田積攢一些人口,因為當工業化開始加快步伐之后,百姓就不愿意生孩子了,到時會有各種原因,一部分是精致的利己主義,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社會給于的壓力。

  對此李朝生沒有任何辦法改變,畢竟要發展,肯定要形成資本的集中,資本的集中肯定會誕生壓榨,而資本不集中,李朝生也在歷史課本上看見過,過分的平均主義,就是最大的不平均,因為人個體是有差異的,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能多干與少干拿一樣的工資報酬,那社會還如何進步?

  而不實行平均主義,那么資本肯定要集中,讓部分有膽量有能力的個人先富貴起來,可是當他們富貴起來之后,因為人的劣根性,肯定會發生壓榨,而李朝生只能保證,不允許資本綁架朝廷,朝廷可以駕馭資本,保證藍田最后最起碼還是李朝生控制的朝廷,給資本的脖子上套一根繩子,讓他們不管多膨脹,只要他李朝生愿意,一聲令下,億萬商業帝國也要轟然倒塌。

  不過這都是未來藍田要面臨的挑戰,對此李朝生覺得不用太過干預,不過現在李朝生卻對藍田人生孩子是很看好的,并且給與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比如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后,就會有一畝地的口糧田。

  而這些年藍田沒有拼命的擴張,這就導致了藍田的口糧田逐漸不夠分了,那沒辦法只能想辦法了,這個辦法第一就是加快國內的擴張,不過朝廷現在還有一戰之力,藍田還不能肆無忌憚,而且還有反賊肆虐,李朝生要給反賊足夠的發揮空間。

  既然大明國內開荒變得困難,那么就要想辦法往草原上走,李朝生決定了,等到朝廷消滅了高迎祥,藍田就要逐步吞掉陜北地區,并且派一只大軍繼續向北拓土,最起碼EEDS這片龐大的土地,李朝生決定把他擴到自己的領地內。

  明末對普通百姓絕對是災難,可怕的災難,天災人禍,赤地千里,死人比活人多,可是對野心家這絕對是一場饕餮盛宴。

  這樣的亂世,只要你敢拼,就能打下一番基業,成就無上的榮光,比如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借著這機會,搶錢,搶糧,搶女人。

  進行一場長達十幾年的狂歡,而在這場狂歡中有一個異類,那就是藍田,藍田的政策與這些人恰恰相反,不搶錢,相反給百姓發錢,借錢給百姓,讓百姓恢復商業,恢復耕種。

  第二不搶糧,藍田一直在發糧食,在藍田界碑到達一地之后,藍田會立刻派里長大里長治理地方,進去之后,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發糧救災。

  第三搶女人,藍田從來不搶女人,只會接受沒人要的流民,因為流民在其他勢力中是拖累,是累贅,只會伸手要飯吃,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流民消耗消耗官軍們的火藥炮子。

  而流民在藍田不同,這可是勞動力啊,年輕壯點的不用說,藍田的大型水庫有大部分是靠流民修起來的,就算老弱婦孺也是有用的,女人可以用來生孩子,孩子長大了就是壯勞力,老人也可以在藍田做一些輕松點的活計,為藍田添磚加瓦。

  所以這世界上唯一能給流民們留下來一條活路的地方就是藍田。

  流民們也是這么想的,流民本來奔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來茫蕩口撞大運,結果沒想到藍田真的在這里發救濟。

  一大塊省著點吃足夠他們吃十天的大餅子,一碗飄著油花的肉湯,這簡直是他們這幾年吃的最好的一頓飯了。

  流民們不敢置信的看著藍田發的大餅子,臉上全是震驚,這可是貨真價實的糧食啊,不是用草皮樹根冒充的糧食,而是正兒八經能填飽肚子的糧食啊。

  這說發就發,藍田何其財大氣粗啊,還有這湯里竟然還能撈出一兩片大肥肉,我的天啊,我們以前沒當流民也就過年能吃到一兩片肥肉,當了流民那更是一塊肥肉也沒看見過啊,當然這話也不絕對,逃荒的路上看見過有人去刨別人家剛下葬的死人,把死人的大腿肉割下來吃了。

  還有餓急眼的,把自己餓死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換過來,切吧切吧就燉在鍋里吃的,這可不是開玩笑,他們真的見到過,甚至他們其中有人可能還分過一杯羹。

  人在餓到了極點的時候,已經完全顧不得這些了,挨餓的滋味真的太難熬了,現代人很難體會到那種感覺,當然節食減肥的兄弟姐妹們可能會有那么一點點的心得體會。

  可是節食減肥那只是饑餓的最初階段,就是這個階段跟真正的餓到極點的人來說,那根本不值一提,真正的饑餓那是絕望。

  流民們啃著餅子,有些人不顧一切,大口的吃著,狼吞虎咽,仿佛餓死鬼,而有的卻只肯吃一點點,很大的一塊餅子都揣進了懷里,他們執拗的認為這餅子可能是他們接下來好幾天的口糧,今天都吃了,明天說不定就要挨餓,就會餓死。

  食物是用來救命的,盡管有分發他們食物的民兵保證,下一頓還有相同的餅子,或者窩頭給他們吃,可是他們執拗的不信,而是把餅子死死的藏在了自己的懷里,同時死死的捂住了自己的領口,好像藏起來的不是餅子,而是金條一般。

  流民一點點聚集,藍田的人也開始動起來,第一批吃了食物,休息了兩刻鐘的流民開始被集合,按照規定吃了誰家的糧食,就要跟誰走,去建設當地。

  因此三個大里長,開始吩咐手下的里長帶第一批人回去,第一批,每個大里長分到了大約兩千人,三百民兵跟著里長,帶著這些流民就往各自的村鎮趕去,這些流民的第一線就是各村鎮修建的水庫工地。

  按照藍田律法規定,流民進了藍田之后,全都需要在工地服役一年,這一年有幾方面的意義,第一藍田救了你,你報答藍田一年,這樣藍田百姓就同意你進入藍田,為藍田人。

  第二明末由于災難不斷,瘟疫橫行,流民往往就是第一批接收到瘟疫的人,所以這一年也有隔離的意思,就連他們分配工地的時候,新來的流民也要與老流民分開,往往給他們單獨分一個場地。

  第三給這些流民一個融入藍田的機會,畢竟這些人現在身上一文沒有,進了藍田,也不會有人雇傭他們種地,原因有二,第一藍田沒有大地主,很多土地,藍田人自己都不夠種的,哪能雇人啊,第二藍田人有排外性,你人生地不熟的進了藍田,藍田人不會愿意雇傭你的,因為藍田喜歡用自己人,哪怕自己人要的價錢貴了點。

  正因為這三點,這流民進入藍田立馬開始進入工地修建水利就是很好的一個手段,第一工地管吃管住,每天還有工錢拿,雖然不多,可是攢足一年,也夠在藍田立足了。

  第二在工地也可以最快了解藍田縣,因為這里的民兵很喜歡給這些人宣揚藍田的好處,讓他們了解藍田是個啥樣子的地方。

  最后最人性化的是,如果干完了一年,你們還想接著在工地干也行,這時候工錢也會上漲,是個不錯安身立命的地方。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