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漢鼎余煙 > 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治
    此前玄德公從周郎手中獲得南郡南岸地,建立公安城的時候,就將夷道、很山兩縣單列出來,設了一個宜都郡,以張飛為太守。這個郡的設立,其實并非為了治理所需,而是對應江北甘寧所部的軍事考慮,否則,向朗再怎么長袖善舞,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在孤山備齊上百艘渡江快船。

    到了現在,荊州大部都被玄德公所控制,宜都郡的范圍也做了相應的擴充,增加了江北的三個縣:巫縣、秭歸和夷陵,又增加了江南的一個縣:樂鄉。由此形成了一個針對益州方向,以控制峽江水陸道為核心任務的宜都郡。

    考慮到江北的道路條件不如江南,因此宜都郡治所仍然設在夷道。夷道與樂鄉的交通甚是便捷,而樂鄉往南,便是護荊蠻校尉的治所岑坪。

    因為原任宜都太守的張飛不克分身,所以委托馬謖攜來宜都太守的印信。雷遠次日便領著親衛若干渡江抵達夷道,舉行了新任太守的就任儀式。

    太守掌一郡的軍民大權,雷遠又兼奮威將軍,儼然已承擔方面之任。

    玄德公麾下固然名臣猛將極多,但能夠身兼將軍、太守兩職,負責一個戰略方向的,著實屈指可數。

    蕩寇將軍關羽帶領玄德公麾下規模最大的一支野戰兵力,但他的襄陽太守職位乃是遙領,只為了示天下以北伐抗曹的決心。關羽本人和他的軍隊,通常都駐扎在江陵北部的紀南城,并預備將之改建成與江陵互為呼應的軍事堡壘。

    而征虜將軍張飛的南郡太守職位雖非遙領,可南郡的江陵城乃是荊州治所,實際上整個南郡都處在玄德公的直接管理之下。以張飛的粗疏性格,本也不是擔任地方官的材料,這南郡太守職務,更像是為了酬功。

    除此以外,如趙云,陳到、黃忠等人的軍職不低,但都沒有兼任地方官。

    于是,年輕的雷遠儼然便成了玄德公麾下的特例,很有幾分炙手可熱的意思了。

    既任太守,便有一郡的軍政大權,下屬吏員的規模隨即膨脹。

    宜都太守以下,有都尉一人,馮習任之;郡丞一人,向朗任之。另外,原樂鄉縣丞蔣琬擢為樂鄉長。

    其余諸曹掾史,因為張飛前往南郡的時候帶走了一部分,因此多有闕額,雷遠便令郡吏舉薦,預備征辟一批在本郡較有名望的士人。

    嚴格來說,雷遠出身鄉野豪霸,這方面,難以入得貴家、右姓的法眼。但既然得到了這樣的地位,出身上的小小缺憾便有所彌補。短短數日里,想要投入麾下的士人雖不能說應者云集,但和數月前只能提拔宗族管事的窘迫局面畢竟大大不同了。

    旬月之間,郡府的框架便大致齊備。

    來投靠的士人中,有長沙名士桓庶,字幸之。此君本是長沙太守張羨門下書佐,后來又追隨避走江南的劉景升長子劉琦,曾與代表曹丞相南下招撫四郡的劉巴往來。雷遠以之為郡功曹。

    又有穎川陽翟郭氏子弟郭輔,字恒 ,字恒直。此人身材高大,容顏俊偉,少習小杜律,多年前隨親眷往襄陽訪友,遂遇兵災滯留荊南。雷遠以之為郡督郵。

    又有習珍的堂兄習源、向寵之弟向充前來,廬江雷氏族里的管事當中,也有黃晅、宋水等才能出眾的,雷遠一一量才授職,任以主簿、從事之類相當的職位。

    這種亂世之中,要說可靠,還是得屬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親眷。可惜廬江雷氏是以武力立足的地方豪霸,親族當中,實在找不出能夠適合郡縣文職的人物。唯一一個較出眾的雷澄也是武人。此前他隨同商隊去了零陵,最新來信說,因為機緣巧合,認識了蒼梧郡的有力人物,所以有意更進一步,南下往交州一行。

    待到人員約莫齊備,也不是說就可以正常施政。雷遠本人和諸多吏員還需要閱讀本郡各縣匯總的計簿。

    當漢朝極盛的時候,某一個郡國的計簿能夠扎實跟蹤上百年的數據變動,尺牘浩繁到須得用數十箱籠來盛放。計簿中的數據歷年勾稽,其中,以“多前”字樣表示既報告基期數又表示報告期數,“如前”表示基期與報告期數相同,“凡”表示合計數,“率”表示均數,“入、出”表示錢谷核算的記賬符號。

    通過計簿,新任官員便能了解轄區內的戶口、人數、每墾田畝數、錢谷出入、盜賊多少等等。

    宜都郡的計簿倒還沒有繁雜到這種程度。主要是因為此前曹軍南下,存放在襄陽的上計數據丟失殆盡,后來各地郡縣又多遭戰火,短短數年時間里,許多數字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眼下能匯總的,是今年以來較新的數據,雷遠看不出什么名堂,落在向朗、桓庶這些政務老手的眼里,只覺得觸目驚心。

    待到計簿看完,新任太守巡行諸縣,考察地方上的實際情況,并察考縣吏,罷黜不合格的,提拔有才能、有表現的。

    在巡行的過程中,同時還要與下屬的將校一起勘察、熟悉地形,制定攻守進退的軍事計劃。

    夷道的地形較之于樂鄉更加復雜。城池位于東西長約六十余里、南北寬約二十余里的漏斗地形之中,城池附近崗巒起伏,溝壑縱橫,道路分合無常,大部隊難以在此迅速行動和疏散。為此,須得提前做好精細的作戰方案,還得選擇適當的地形,興建據點、哨卡,并安排擴建道路、碼頭等等。

    負責據點和哨卡建設的,依然是陶威和廬江雷氏的干將徐說,他們是從樂鄉趕到夷道的第一批廬江雷氏宗族部下。雷氏的本據依然在樂鄉,但既然宜都太守治所在夷道,恐怕這些人以后難免都要兩頭奔忙兼顧了。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為了協調管理沿江舟師調動,雷遠又調了雷氏部曲中擅長此道的陳洪來此,并去信聯絡關平,請求從荊州水師當中調動幾名經驗豐富的老卒來做顧問。

    整個十一月,就在忙碌中過去。

    在月末的時候,雷遠部下諸將、親近扈從和他們的家屬們,開始陸續從樂鄉遷往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