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地攤撿漏,開局萬倍利潤 > 第95章文人墨客們的頂奢
  在劉耀祖打了電話之后,王斌說了聲稍等,他馬上趕過來!

  “劉總,先別管王主管啥時候能來,估計得等一陣子,先給我們介紹介紹這筆筒的來歷唄!”

  “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不過我們應該沒多少懂竹雕的,還真不認識這位大師!”

  “什么大師,這位可是竹雕宗師!”

  直播間的眾人發現那位王主管竟然如此看重這筆筒,一個個都起了好奇心,想讓劉耀祖給他們講講這筆筒的來歷。

  劉耀祖點點頭,開口給他們講解起來:“剛才有人問了,這個喦字到底怎么讀,其實這是一個陰刻的字,你們可以讀作巖,這落款的三個字是芷巖制!”

  “芷巖是誰?沒聽說過啊!”

  “我也沒聽說過!”

  劉耀祖:“可能很多兄弟都沒聽說過,但這位可是清代最著名的竹雕大家之一,本名叫周顥,字晉瞻,號芷巖,所以多數人都直接稱呼他為周芷巖!”

  “周芷巖...跟周芷若沒啥關系吧?”

  “兄弟別鬧,這位可是正經的竹雕大家,宗師級別的人物!”

  劉耀祖:“撿漏王兄弟說的對,大家玩歸玩、鬧歸鬧,別拿宗師開玩笑,這位周大師在竹雕行業里的地位,可是相當于杜甫在盛唐詩人中的地位一樣!”

  “嚯,那這位周大師的確是厲害!”

  “是啊,能夠在竹雕行業比肩杜甫在唐詩中的地位,那絕對是頂尖到不能再頂尖的宗師了!”

  “這么厲害的人做出來的東西,肯定很值錢吧?”

  “也未必,雖然這位周大師的確很厲害,但竹雕這玩意畢竟太小眾了,現在還有幾個人用這東西?而且竹子也不是啥好材料,本身不值錢,全靠雕刻師的名氣撐著!”

  “樓上說的對,看姚老爺子賣的價就能看的出來,現在買這東西的人是真沒多少了,像主播這種行家能看懂門道的,覺得一件能值幾千上萬,可對一般人來說,賣幾百塊人家都嫌貴!”

  “這也沒辦法,藝術品一類的東西,全看個人喜好,喜好的人多了價格自然就能抬上去,太小眾的哪怕再怎么精美、做工再怎么精良,一樣也是賣不出好價格!”

  “別想太多了,根據本撿漏王的經驗來看,這類文房用具雖然偏小眾,可喜歡這類型的人大多非富即貴,所以價格沒你們想的那么便宜!”

  劉耀祖:“撿漏王兄弟說的沒錯,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窮文福武,所以導致很多人下意識的可能認為練武的都有錢,而讀書的都窮,其實并不是這樣。”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練武的門檻比較高,沒錢的話支撐不起來練武之人所需要的大量肉食、藥材等物資,而讀書需要的成本相對而言就低了很多,基本上沒太多的額外的花銷,最大的開支也就是書本和拜師的費用。”

  “所以不要覺得古時候的讀書人就都很窮,恰恰相反,從古至今真正有大學問的文人墨客們從來都不窮,反而個個十分富有!”

  “所以兄弟們千萬不要信什么讀書無用論,恰恰相反,讀書很有用,而且多讀書、讀好書,真正把書上的好知識吸收到自己身上,才是窮人最容易也是成本最低的翻身途徑!”

  劉耀祖這邊正說著話,花市外面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一名中年人匆匆趕來,聽到他的話立刻就接上了話茬:“你說的沒錯,從古至今真正有大學問的人,不管是地位還是金錢,只要想追求,不說唾手可得也可算是輕而易舉!”

  劉耀祖看到來人,頓時就笑了起來:“王哥,你不是送林琳回京城了嘛,怎么這就回來了?”

  今早在古玩城分道揚鑣的時候,王斌說是開車送林琳回京城,所以之前通話的時候,如果不是再三確認對方回到了邯城的話,他都有心直接走人了。

  “是啊,原本沒這么快回來,但剛走到半路的時候,那丫頭公司里又發現了幾個好苗子,所以我們就調頭回來了,剛下高速就接到了你的電話!”

  在王斌說話的時候,花市外面又走進來一位女子,果然是那位林大總監!

  林曉曉迎了上去,姐妹倆怎么聊天、聊些什么,他也沒空去管。

  目光最終落在王斌身上:“王哥,這兩個筆筒你來幫忙估下價吧!”

  “好,好,好!”

  王斌連道了三聲好,那眼神直勾勾的盯著面前的筆筒,仿佛被勾了魂一樣。

  作為嘉德這樣全球知名的大拍賣行,一個地區的主管人員,王斌也可以說是見多識廣了。

  不過像這樣保存完好、品相精美的筆筒,顯然還是有些罕見的。

  只見王斌輕輕托住那件牡丹圖筆筒,在手中慢慢轉動,仔細欣賞著雕刻的紋路:“畫風秀潤、栩栩如生!”

  “整體采用陰刻技法雕得相當深陷,再在深陷部位依據紋飾的需要淺雕局部紋飾,將這副牡丹圖完美的雕刻在了竹筒之上,仿佛不似雕刻,更像是筆走龍蛇描繪出來的一般,這是標準的‘陷地深刻’法,屬于典型的嘉定派朱氏竹雕技法!”

  “這種技法雕刻出來的圖案,表面光素,層層疊刻、錯落有致,使得紋飾更加具有立體感和視覺沖擊力,果然是朱氏雕刻法之大成者!”

  在王斌的講解之下,眾人更能體會到這件筆筒的精美之處,以及那位周大師的雕工之強悍!

  劉耀祖在一旁邊聽邊點頭:“王哥說的沒錯,周芷巖的竹雕技法可以說是達到了整個行業的一個巔峰!”

  王斌一臉癡迷的看著手中的筆筒:“是啊,周大師于雍正年間嶄露頭角,乾隆年間名噪一時,成為當時許多文人墨客所爭相追逐的文房頂奢。”

  “據說當時京城榮寶齋的前身松竹齋中售賣的芷巖制款筆筒,價格高達千兩白銀之巨,卻依舊難擋人們的競逐,每到一批不久就被人一掃而空!”

  劉耀祖在一旁跟著解釋道:“乾隆時期一石大米約二兩半白銀,換算下來一兩白銀大概七十斤左右,現在一斤大米應該是三塊錢,算下來千兩白銀的購買力應該超過了二十萬!”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