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帝國再起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逆臣(十一)
  “殿下,南直隸的韃子現在對我軍而言已經沒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消息總還是會有幾天的延后的,他們未必沒有揣著利用這個時間差的心思在。”

  陳凱出鎮地方之后,鄭成功身邊最得用的幕僚便是潘庚仲和馮澄世,后者因在軍器局任職期間鬧出了亂子,便被打回了原形,所以近幾年來潘庚仲便成了閩王府的第一幕僚。此間,鄭成功將這三封報告推了過去,后者躬身接過,細細看去,自是報之一笑。

  他們很清楚,如今清廷在北臨長江、東至海、南抵錢塘江、西卻徽州池州的這片環太湖地區,主要是有兩處半的兵力集結。

  南京,也就是滿清稱之為江寧的所在自不待提,那里是明軍所必爭之地,自是清軍所必守之所。在那里,以江南江寧左翼四旗的駐防八旗軍為核心,輔以各府的綠營兵。另外隨著明軍控制了長江口,管效忠便著急忙慌的帶著江寧駐防漢軍就撤了回去——反正這幾個月下來濟度的那些敗兵也已經緩過了一些勁兒來,雖說野戰八成還是打不過,但僅以江防為目的的話,應該還是夠用的。

  管效忠離開后,清軍仍舊以杭州作為環太湖地區的南大門。或許是清廷一時半會兒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便只能繼續由濟度坐鎮杭州。那里尚有由一萬八旗軍和兩千綠營兵構成的衢州敗兵,也是清軍在錢塘江防線的主力部隊。

  只是由于先前慘敗于江山,這些部隊的建制無不殘破。其中滿洲八旗的占比也低得可憐,清廷為了防止鑲黃旗滿洲徹底覆滅,干脆將其中剩下的牛錄都調回了京城去養傷,此間就只有兩藍旗的滿洲兵而已。其余的,絕大多數是來自于各旗的漢軍旗兵,以及數量僅比滿洲兵稍多一些的蒙古八旗。

  這些部隊的戰斗力非常之可疑,他們兵力雖多,但卻只能作為其他建制完整的部隊的輔助罷了。

  比如杭州駐防八旗,雖說也都只是漢軍旗,但好歹建制完整,家屬也都在城內的滿城居住,守土方面的意志要更加旺盛一些。再比如由固山額真伊爾德率領的那支此前駐扎在寧波的八旗軍,配置齊全、建制完整,就是人數比較少而已。

  另外還有綠營兵,浙江提督田雄和定海總兵張杰共有兩個鎮六千兵馬,俱是當年江北四鎮之首的靖國公黃得功的老底子。雖說,此前他們的幾個部將,比如提標中軍副將于奮起早在永歷五年就被清廷調去了陜西擔任興安副將;再比如定海鎮標左營副將常進功前段時間剛剛調任錢塘江水師總兵,兩個月不到就被配合進取紹興明軍水師送下海見龍王爺去了。但總體上來說,這兩支綠營的戰斗力還是比較強悍的,甚至比很多北方綠營都要強。

  但是相對的,其他的綠營兵,比如浙江撫標和杭州城守協的戰斗力就真的不怎么樣了。至于曾經的那支錢塘江水師,在鄭氏集團面前現在就剩下幾艘破船,在杭州的水門外瑟瑟發抖,哪敢出去找死?

  杭州這邊如今是滿清在長江以南的防御要點,堪稱兵力雄厚。確實,魚腩部隊很多,但有戰斗力的也不少。相較之下,那半處要點,也就是蘇松地區則只有江南巡撫蔣國柱的撫標和蘇松總兵梁化鳳的鎮標這兩支部隊,區區五千人馬而已。

  此三處構成了一個三角形,支撐著滿清在環太湖地區的防務。但是伴隨著明軍逐步控制了沿海、沿江的大量縣城和衛所,再加上活動于內陸湖泊、水網的抗清武裝,清廷在這片區域的統治已經非常不穩了。

  “總的來說,江南江寧左翼四旗有兩千八旗軍,管效忠那里有四千漢軍八旗,南京周邊就這兩支部隊還說得過去,其他的都是些綠營,其中還有些已經在與我軍暗通款曲的,不足為慮。杭州這邊兒,濟度的敗兵只能守衛江防,野戰肯定是打不了的。全指望那四千杭州駐防八旗和伊爾德的那兩千八旗軍。當然,田雄和張杰的綠營也不得不防。可這些加一起,也就一萬兩千兵馬而已。”

  說到此處,鄭成功便停了下來,潘庚仲重新翻閱了一遍這段時間的軍情報告,很快就追上了鄭成功的思路。

  “殿下,韃子暫時只有這些兵馬,而那支即將抵達的援軍看番號的話,完全是七拼八湊出來的,戰斗力非常可疑不說,他們也需要時間進行休整。他們怎么敢對我軍一鎮兵馬下手,況且還有城池作為依托。”

  “所以,竟成此前的那封報告里提到的羅克鐸和羅托的八旗軍,可以斷定是去南京了,而且在某個地方秘密的休整了十天到半個月。”

  他們口中所說的報告,并非是那份關于天子棄國和戰時內閣的書信,而是更早上幾日,早在陳凱剛剛收取長沙不久便接到一份湖廣天地會的密報。那份密報源于一個叫做周昌的儒生,此人長期潛伏于湖廣總督胡全才的幕中,并從事文案工作,可信度比較高。其中內容顯示,在密報發出前,有一支由平郡王羅可鐸和宗室羅托率領的四千八旗軍抵達武漢,可他們只停留了一日便離開了,同時消失的還有一支湖廣的長江水師。

  對此,陳凱可以肯定的是這四千八旗軍曾是滅國大軍的一部分,應該是沒有能夠參與磨盤山大戰——那時候他和李定國尚未會師,所以他也不曉得到底是不是這么回事兒。另外,這支部隊為什么直到四月才退入湖廣,他也同樣不清楚,只能懷疑可能和吳三桂有關。至于他們的目的地,陳凱和周昌一樣不甚清楚,但根據經驗來判斷的話,十有八九是去了南京,也有極其微小的可能性是去協防安慶,具體的便不得而知了。

  南京自不待提,安慶則是南京上游的門戶,后世太平天國就曾與湘軍反復爭奪過。如今,明軍全取江西,鄭成功此前派出的那支由陳六御統領的偏師也在收復徽州之后,拿下了與安慶隔江相望的池州府。

  相對的,那里卻就只有一支三千人的安慶鎮綠營,據說戰斗力也不怎么樣。另外,此前駐守鉛山的福建撫標也在噶達渾東進后便趕在贛東北地區崩盤前逃到了那里,憑據濟度、噶達渾他們稱贊過的福建巡撫佟國器協助防御那處要地。

  從理論上講,羅可鐸確實有理由去協防那處薄弱。但是從現在來看的話,他應該已經抵達了南京,并且正在趕赴蘇州,與蔣國柱和梁化鳳匯合,吃掉上海縣城和宣毅左鎮。

  “也許,管效忠也會插上一手。”

  經過了兩次大捷,明清兩軍對于彼此的戰斗力的評判角度都已經發生了此消彼長式的改變。換言之,沒有足夠大的兵力優勢,清軍是不會貿貿然的去進攻由明軍野戰營頭駐守的城市。

  奈何,就這么放著不管也是不行的。不光是清廷那邊兒對他們的耐心在持續性下降,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來清軍在這片戰場上只會變得越來越被動。

  “上海縣城還在其次,韃子需要奪回的是吳淞江千戶所和寶山千戶所。有了這兩處,就可以將我軍南起海寧,北抵泰興的這一整條控制帶攔腰截斷。而若想奪回這兩處,便要解決掉上海縣城和宣毅左鎮,否則馬信也不會讓他們輕易得手。”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清軍會在奪回吳淞江千戶所和寶山千戶所后將城墻拆毀,因為這兩處都是毗鄰大海,在明軍水師擁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他們是守不住的。既然守不住,不會就直接毀掉,避免為明軍所用。而那上海縣城也是同樣的道理,但那里要做的就不是拆除城墻了,而是把城里的百姓全屠了,以此來震懾其他有心倒向明軍的府縣。

  這都是我大清的基本操作,明清之間交手那么多年了,彼此間能耍出來的招數其實大多是心知肚明的。這里面,也就鄭成功和陳凱會是兩個可以例外——前者對于海洋的重視是滿清所完全不具備的;而后者嘛,這個時代的正常人大概都沒辦法徹底把握得了其人的思路。

  通過情報推演出了清軍下一步的行止,鄭成功便連忙調集軍隊。清軍可以依靠運河來進行機動,他則擁有著制海權,可以憑水師將部隊通過海路快速機動到目標區域,這對于東南明軍而言亦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

  很快的,鄭成功便統領兵馬駛離了紹興,并突然從吳淞口進入蘇松地區。可也就是待他趕到此間之際,才知道計劃,已經趕不上變化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