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大唐之逍遙太子 > 第九十八章 物極必反
  而現杭州刺史是有能力,有名氣的蒲州虞鄉人柳沖,他早就聽說太子殿下要來這邊看看,所有帶著幾個手下官員前來迎接,然后就看到這幅畫面。

  這種場面惜玉和房遺秀都見怪不怪了,這就是李承乾,對待老百姓那些繁文縟節他就置之不理了,他的表現跟和他聊天的老農一般無二。

  但是柳沖他們不明白李承乾來這田間所為何事,僅僅是好奇,便走了過來。

  而惜玉兩人則是走在田間張開雙臂,迎著冬日里的涼風,深深的呼了一口氣,整個人都輕松清醒了許多。

  柳沖他們對于這些百姓對于李承乾畢恭畢敬,磕頭行禮是理所應當的事,但是李承乾接下來做的事就打破了他們的認知。

  李承乾一只手扶著驚恐的老人,另一只手指了指這一大片田地,輕聲問道:“這莊稼都是你家的?”

  老人見這個富家子弟竟然這么客氣,有些惶恐連忙說道:“回……公子,這是小老兒一家所種。”

  “哦,這么大的一片地,都是你家在種!你家有幾口人?”

  或許是因為李承乾的神色很是和藹,而且他的微笑令人很親切,語氣也極為柔軟的原因,老農忐忑的看了看李承乾,心情輕松了一點,說道:“小老兒一家六口,現在有地二十畝,田更多一些有三十畝。”

  “除去稅租,現在應該能飽腹了吧,這么大的地是不是朝廷分配的。”

  “這……”老人頗為糾結,不知道這群人的身份,他沉默了半晌,點了點頭。

  那就是不夠了,傅小官微微皺了皺眉頭,心想下村的村民們種這么些田地是夠吃的,難不成這地方的稅租更高還是說有人從中作梗了?

  他并沒有去細問,因為問了這老人也不敢說,這些東西急不得,李承乾也知道。

  他蹲在地邊,伸出手去撥弄了一下麥苗,“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老人家,今年這小麥的收成應該會好一些吧。”

  老農也蹲在了田邊,臉上露出了一抹笑意:“這位公子說的差不多,不過還是要看具體的天氣,要看春后的天氣怎么樣你,等到抽穗的時候沒給我們出什么幺蛾子,那么今年的收成應該會好很多。”

  李承乾也點頭認同這個老農的話,看向田間,指著前方的麥苗說道:“我覺得這一窩里面的麥苗是不是太密集了一些?”

  “我那孫子丟的種子,確實密集了一些,我剛才正在尋思,再等十余天,需要勻掉一些。”這老農說到這個臉上笑容變得有些燦爛了,因為這是他所以頑皮弄的,想到去年的瘟疫,他們一家已經算極其幸運的了,一家人完完整整的。

  老農要是知道和他侃侃而談的人竟然是當今的太子殿下,估計就想不到聊天了,那就是感激和尊敬了,因為他的孫子就是因為太子殿下的集中措施,加上合理的醫療辦法才從瘟疫中活了下來,他家一脈單傳,那段時間的絕望,他永遠也忘不了,就是現在他家里也是供奉著李承乾的牌位。

  這一老一少兩人就蹲在這地邊指指點點的說著關于莊稼的事,柳沖一直站在不遠處看著太子殿下,心中有些觸動,可能這就是李承乾的獨特之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愛民如子的又有多少呢。

  這就是那個寫了《七律-十一道志愿者馳援杭州》的太子殿下李承乾!

  他居然懂得農事!

  柳沖他們一行人都驚訝的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百聞不如一見,看來太子殿下在南山別院并沒有無所事情貪圖享樂。

  “這地在犁的時候是不是有點趕?這土疙瘩太大了點,不利于種植,如果在整碎一點可能這麥苗可能會更好。”

  李承乾用手指著田里的四周,“你看這邊,還有對面的那個田埂邊,發現四周的田邊相對于中間麥苗的長勢都不是很好,可能是因為周邊的土地比較貧瘠,二來卻是因為這地邊的雜草根須會延伸進去,這里沒有種樹還好一點,如果種了樹,那樹根甚至會深入田地數米。它們會吸收麥苗的養分,麥苗的根須較短,是搶不過這些野草的。所以,如果能夠在這地邊挖出一條溝壕,不用太深,能夠阻斷這些野草的根須就行,那么地邊的麥苗也能長得更好。”

  其實這些東西作為種了一輩子田的老農哪里還要李承乾說,他們都懂可是沒辦法啊,勞動力有限就六口人要種這么多地,老農驚訝完全因為這個富家公子竟然懂這么多的農事。

  但是對于不遠處的刺史柳沖等一眾人,這就是一種天書比圣學還能讓人懂的東西,生澀無比。

  李承乾扶著老農站了起來,笑道:“其實我知道這番話并無多大意義,因為農耕的技術太落后。不過老人家你放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老農心中也是有些期待的,畢竟之前的太子殿下留下的政策一直被保留,自己也分到了一些地,只是這租稅…也只能苦笑了,總的來說還是有期盼的,很簡單就是——活著。

  李承乾告別了老農,轉身看到不遠處的柳沖等人便走了過去。

  “臣柳沖,臣…參見太子…”話還沒說完便被李承乾制止了,“柳大人,還有大家都不必多禮了,回去吧。”

  再回去的路上,柳沖還是忍不住的問道:“殿下,您還懂種地?”

  “當然,我南山別院小崗村那么多人,不懂點知識怎么能行呢?那上當受騙怎么辦。”

  隨后呢一眾官員聽到李承乾的話,都會心的笑著,可李承乾隨后卻又說道:“其實所有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你們現在為官,如果不懂所轄之地的人文地理,不知道所轄之地的優勢劣勢,同樣會被下面的官吏所欺騙。”

  “所以想做一個造福一方的好官,一個合格的朝廷官員,他的工作一定不是天天坐在官署里,而是要自己去基層,去第一線了解現在老百姓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因地制宜,每個地方的環境,人文可能都不一樣,只有深入了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能了解到自己,朝廷的政策是否實施到位。”

  “為官一方,便要造福一方。你們記住,增加稅賦是最愚蠢也是最無能的官員的辦法,你們要做的是利用本地的資源,讓商業繁榮起來,只有活躍的經濟,才能解百姓之苦,也才能解一國之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一眾官員收起了剛才的笑容,他們仔細的想著李承乾的話,深以為然,看向李承乾,便覺得太子殿下果然博學,高深莫測。

  這回杭州的路途,李承乾總會有意無意的向這些官員們灌輸經濟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尤其提出了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新論點。

  “這個是圣人所言,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主要是因為后人對于這句話的解釋就慢慢的偏離了原來的軌道。”

  在柳沖等一干官員疑惑的眼中,李承乾徐徐闡述了他認為的這句話的真解。

  “首先,知識讓我們開啟了智慧,有了衡量是非曲直的標準,讓我們告別了那種茹毛飲血的日子,但是這話說的有些極端了,物多必缺,物極必反。”

  這句話因個人認知度不同,所領悟的觀點也必然不同。

  中國自古以來的圣賢之人都力求,人在追求物質生活與人文思想要陰陽平衡,不可極端在一方面。

  李承乾想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告訴這些官員,他的一些理解,南方自己不經常來,所以他希望能留下一些火種,因此他又接著說道:

  “有文化不一定能行,但沒文化就更難能行,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教條,猛啃書本,不惜做書呆子的奴隸,甘愿崇拜酸秀才為榮,也會被人嗤之以鼻。

  說到這李承乾停下腳步,回首對著身后的近十名官員,語氣變得嚴肅:“你們記住,不可站在失去自然規律下,去獲取各方面的志向,追求物質生活沒有對錯,也沒有好與不好之說,只要適合道的德體,金錢物質是人們享受品質生活的正常之舉。過于追求物質生活,過與追求精神世界,都會讓人心性發狂,得而失心,失心受狂,狂而失性。”

  可為什么后一句提出唯有讀書高,因為唯有讀書才能提升自己的德行,厚德載物。

  李承乾清楚的記得清朝政治家林則徐的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所以可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我們生活所需,不過一碗飯,一張床,一間屋。

  精神所需,不過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

  讀書高者,志向存,家國天下裝心中,仕途名利雙收場!

  眾人都在認真的聽著李承乾的看法,他們并沒有因為李承乾年輕而內心輕視,這太子殿下的才華可是響徹大唐的,他們都是讀書人對于圣人的這句話可是非常贊同的,這也是他們身份的一種肯定。

  但是現在他們聽到了太子殿下似乎有不同見解,所以都聽的格外認真,他們的結論只有一個就是太子殿下覺得這句話對,但是對的不多,太絕對了。

  這觀點似乎否定了除了讀書以外其他的所有行業,一個社會的構建可不是僅僅靠讀書就可以支撐起來的。

  所以李承乾對著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你們想一個問題,推動社會的發展,靠的是一個國家的官員么?”

  “這個問題我不會為你們解答,留給你們自己有時間的時候去思考,相信你們如果能真正的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