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當女劍修開始快穿 > 994 絕世好小姑(13)
  林瑁深覺上天不公,又蠢又壞的宋安豪,怎配有如此聰慧明理的妹妹?

  老謀深算、算無遺策的自己,卻有個傻傻的女兒。

  但這是上天的安排,沒辦法,只能接受。

  “湘兒,你可曾念過書?”

  七殺:“沒上過學堂,嫂嫂教我認字。”

  林瑁想讓她去林氏族學,可一看她綺年玉貌,青春年少,又覺不妥。

  族學里都是些精力旺盛的年輕小子,她若去了,定會被唐突。

  心念一轉,林瑁從書架上拿了本前朝通史遞給七殺,道:“無事看著玩,若有不解之處,可來尋老夫。”

  七殺:“多謝林大人!”

  在這個時代,借書比借錢難多了,林瑁肯主動借書給她,還應承為她解惑,顯然是將她當自己人。

  林瑁微笑道:“好了,去找楓兒罷。在府里不要拘束,就當你自己家。”

  七殺卻沒走,從袖袋里取出一物,“林大人,這是什么?”

  林瑁接過去細看。

  細看。

  忽然站起身來,大驚失色,聲音都顫抖了,“湘兒,此物你從何處得來?”

  七殺:“那匹白馬的馬鞍里。”

  宋安豪人不行,騎回來的白馬卻讓七殺很是心動。

  良禽擇木而棲,良駒也該自擇其主。

  他被押到鎮北將軍府,白馬可沒跟去,被小廝們牽回府里。

  七殺開口一要,林瑁就爽快地將白馬給了她,還要找人教她騎馬。

  因馬鞍、轡頭等做工精細,用料也不凡,林瑁便沒讓人換,一整套交到馬房。

  今日中午,林夫人抓著女兒說體己話,七殺就跑去騎馬。

  林家幾代以來都是文官,沒有馬場,但李管家硬是讓人在后花園里清理出一條小徑,讓她可以過過癮。

  沒騎一會兒,七殺就發現了藏在馬鞍下面的東西。

  宋安豪也有幾分小聰明,這東西要是藏在身上,難保不被人偷去,藏在馬鞍里就保險得多。

  誰能想到,一國之主的印信會藏在馬鞍里呢?

  沒錯,馬鞍下的東西是北羌國國王的印信,以青色玉石制成,上面刻著“玉羌昌盛,天神護佑”八個字。

  大蘇稱北羌為北羌,他們的自稱卻是玉羌。

  因為只是蕞爾小國,印信不配稱為玉璽。但在北羌國內,這印信也有玉璽的作用。

  宋安豪回轉中原,早已設想過迫不得已揭露身份,震驚四方。

  不帶著印信,怕證明不了自己的身份。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也沒想到有一天會人馬分離。

  林瑁雖沒見過北羌國王的印信,但他見過北羌的國書,印在上面的字體、形狀,和這枚印信一模一樣。

  激動了半天,林瑁才想到一個問題,這印信是怎么到宋安豪手里的?

  沉思許久,他想出一種可能性,一種很不利于林府的可能性。

  “湘兒,莫非咱們都誤會你大哥了?也許他對大蘇忠心耿耿,臥薪嘗膽十三年,盜取了北羌國的印信!回來想獻功,卻被咱們不由分說,打了個措手不及!”

  如果真是這樣,將宋安豪押去鎮北將軍府的他,就犯了大錯。

  七殺:“......不像。”

  以前她奇怪林雪楓為啥這么天真,現在有點知道原因了。

  001:“不能怪林大人,主要是他沒有那么強的想象力。”

  七殺:“這倒也是。”

  如果不是有上帝視角,她也想象不出宋安豪能當北羌的國王。

  林瑁:“為何不像?”

  七殺:“如果他想盜印獻功,回來就會直奔有司,哪還有空跑去四橋村戲弄嫂嫂?”

  林瑁若有所思,“府里護衛打他時,他也沒說明此事。還有,江將軍以軍法治他,他也沒為自己分辯。”

  “但這印信,究竟是怎么回事?”

  七殺:“大人不如稟報陛下,由陛下定奪。”

  林瑁:“也只能如此了。”

  閉目片刻,又道:“湘兒,老夫也不瞞你。就算宋安豪立下大功,老夫也不能讓楓兒與他過下去。”

  為了立功,拋棄至親十三年,這同樣不是值得托負的良人。

  七殺莞爾:“湘兒也想勸大人,大哥縱然攀上登云梯,也是一副黑心腸。”

  林瑁大笑。

  湘兒這孩子,他真是越來越喜歡。

  可惜楓兒的三個哥哥都成親了,不然就能成為一家人。

  七殺離開書房后,林瑁也沒耽擱,即刻帶著印信進宮面圣。

  皇帝蘇云瑄左手托著印信,一邊咳嗽一邊笑。

  “林愛卿,你真是朕的福將!回家一趟,就給朕帶來這么個寶貝!”

  出使過北羌的鴻臚寺少卿陳玨也在場,經他仔細辨認,確定這是真品。

  大太監張有壽湊趣,“陛下賜林大人玉如意,林大人回以一國印信,真乃千古美談!”

  林瑁連道不敢。

  笑夠了,蘇云瑄漫不經心地道:“林愛卿,你和江愛卿盡管去審,朕要知道真相。”

  一國印信,聽起來很重要,實際上沒有太大的作用,想憑這枚印信去調北羌的兵,那是癡人說夢。

  最多只是讓北羌國丟回臉。

  然而北地諸國在大蘇,本來也沒什么臉面。

  因此蘇云瑄不會因為這個,就對宋安豪另眼相看,反而覺得此人極為可疑。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