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 第485章 大清新軍
  “殿下,這是我朝定型的二十式自生火銃的第一批樣品!”

  孝陵衛馬場上面,初八這天,在馬尼拉的戰事,大局已定,鄭成功開始對圣地亞哥堡展開圍攻的時候,新年剛過,朱慈烺就又到了孝陵衛馬場,試用起了大明朝的新式火銃!

  聽著一旁兵仗局管事太監田存義匯報。

  以年號命名火器型號的規矩,自然是朱慈烺定下來的,此時,拿起一桿嶄新的崇禎二十式自生火銃,朱慈烺掂量了一些,手感是沉甸甸的,再仔細地檢查了一些槍機的做工,也算是不錯。

  槍機彈簧也算是有力。

  銃口的套筒刺刀,裝上后也是蠻結實的,只見他從懷里,掏出來一枚定裝紙殼子彈,迅速的完成了裝填好,便朝遠處的木靶,舉銃瞄準,準星,照門,目標,三點一線,砰的一聲,子彈應聲射出,精準的命中了木靶。

  “精確度還是蠻不錯的嘛!”

  朱慈烺呵呵一笑道,后世總有人說燧發槍沒有精確度,這純粹是扯淡,燧發槍的射程精度還是有的,至少,二三十步內的目標,精準命中還是沒問題的。

  當然,前提是射擊時,射手的手不抖動。

  甚至,如果從一批,幾百上千枝燧發槍里面精心挑選的話,還是能夠挑選出來幾枝,可以用來精準射擊的燧發槍呢。

  此時,將手中這桿,性能與歷史上大英帝國龍蝦兵使用了一百多年的火槍放下,朱慈烺心情是著實不錯。

  他朝旁邊的田存義及李國楨問。

  “我大明朝的軍工作坊,都領到了這玩意的圖紙了,和樣品了吧?”

  “殿下,南直,浙江,廣東,還有江西那邊的大小工坊,都領了圖紙,還有樣銃!”

  襄城伯李國楨趕緊稟報。

  “那大規模生產,應該不是問題吧?”

  “殿下,大點的作坊還成,但那些個小作坊,只怕是一時片刻,產不出來這自生火銃嘍,您要知道,這二十式自生火銃,他的結構還是蠻復雜的,比之斑鳩銃,復雜了不只一星半點……”

  李國楨回話道。

  “哦?”

  朱慈烺眉梢一揚。

  他摩挲著一旁的二十式自生火銃核桃木銃身,微微頷首。

  “這個自生火銃的結構,確實是復雜了點!”

  燧發槍的結構,要說不復雜,他倒也真算不上復雜,跟后世那些個精密且結構復雜的火器不同,燧發槍的結構,已經算得上是簡單了。

  但這種簡單的結構,也不是那么好造的。

  因為這簡單的槍機,上面的每一個部件,就連一個螺絲釘,都是需要鐵匠鋪里面的鐵匠,大錘八十,小錘四十,一點一點的敲出來,而且,光是敲出來成品,也不代表已經成果了,還要進行淬火,以保證零件的強度。

  而無論是手工打制,傳統工藝淬火,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極為考驗工匠的技術。

  也不是說打不出來——多練練就能打出來了。

  但是,熟悉這玩意的制造技術,工藝,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困難只是暫時的,工匠們熟悉制造流程,就大概可以大批量生產了……”

  朱慈烺說,他朝李國楨繼續問。

  “如果取消斑鳩銃,魯密銃的訂單,全面采購二十式自生火銃,一個月能有多少產量?”

  “多了不敢說,七八千枝還是有的!”

  李國楨稟報說道。

  大明朝南遷之后已經有三年!

  這三年內,利益于御前親軍大批量的采購武器,使得東南的火器制造業是蓬勃發展,所以,哪怕是剛剛定型的二十式自生火銃,也可以有月產七八千枝的產量了!

  “不少嘛!”

  朱慈烺大笑了一聲,這個產量當然不算多,但也算是不錯的了。

  月產七八千枝燧發槍,年產十萬條了!

  歷史上,但凡華夏有月產七八千枝燧發槍的手工業,哪至于在鴉片戰爭,讓英軍打敗了。

  而擁有著月產七八千枝的燧發槍的軍工手工業。

  也足夠讓華夏士兵未來近兩百年時間里面的單兵裝備,不落后于世界一流軍隊了。

  “那就多下訂單采購,我軍要陸續換裝這種新式的二十式自生火銃,斑鳩銃什么的,早淘汰早完事,這玩意又重又不好用,還是二十式自生火銃好啊……”

  朱慈烺吩咐道。

  “殿下說的是!”

  李國楨,田存義連忙頷首,心里卻是道——殿下您前兩年可不是這么說的啊。

  前兩年你比誰都喜歡斑鳩銃……

  而朱慈烺這邊,宣布要大量自產定型為二十式自生火銃的燧發槍時,大清國那邊。

  年關剛過,北京城北面,土城校場里面。

  多爾袞正看著面前列隊的大清天兵,滿意的頷首連連。

  時間已經到了順治四年了。

  大清國的入關事業,比歷史上低了不只是一點。

  但是大清國的軍事實力,卻貌似是要比歷史上還要強悍那么一點。

  因為歷史上,這會的大清國,對付的都是南明的那些菜逼,也更因為對手太菜,所以清軍并沒有進行軍事改革,沒有大規模地裝備燧發槍,更沒有大規模地裝備西式三磅炮。

  這個時空的大清,在入關奪天下上,落后了不只一點,但在與南明的交戰過程當中,順便,在去年大清國大沽開埠后,開眼看世界了之后。

  大清國卻在以極快的速度,汲取著這個世界上的先進戰術,及軍事裝備。

  尤其是,剛剛從秦皇島,由西班牙國送來的這一萬來條銃子,更是讓大清國如虎添翼!(秦皇島是不凍港,因為附近沒有河流入海,海水含鹽量高,不會凍,科奎拉與鰲拜交易的那批火銃,就送到了秦皇島)

  而這些火銃,也被多爾袞迅速地投入裝備到了軍隊。

  此時,擺在多爾袞面前的,就是多爾袞去年秋天,開始效法西洋戰法,練就大清新軍。

  嗯,大清國練新軍了!

  不只練新軍,去年大沽開埠后,多爾袞還從馬尼拉聘請了洋將,在北京城開了大清講武堂!

  專門教十旗貴胄子弟,學習西洋戰法,學習西洋算術(這時代打仗就是比數學的,數學越好,彈道就算的越準,數學越好,就能夠將火器的火力發揮到最佳,所以十七十八世紀的軍事家,都得學一手好算術)。

  這可把大清國那群老滿洲,還有新綠旗,給頭疼壞了。

  此時,在土城校場內,接受檢閱的就是多爾袞練出來的大清新軍。

  這支大清新軍說是新軍,但并不是全面鋪開成立的,而是多爾袞自己在兩白旗內建立的新軍,換言之,這支軍隊,就是多爾袞的私兵,如果多爾袞想要在大清國謀朝篡位的話,這支大清新軍,一準會跟他站在一塊。

  而這支大清新軍的兵員,也有些不同。

  這支八旗新軍的兵員,大多數都是大清國的老奴才。

  而且,還是背負著血海深仇的奴才。

  這些奴才可不是大清入關后,才投奔大清國的,而是一早就投奔大清國的那種奴才,絕大多數,都是死在大清入關之初的三順王手底下的漢軍奴才,或是八旗奴才的子侄們。

  距離大清入關已經有三年多了,這三年里面,那些為大清戰死沙場的奴才們,他們的子侄里面,那些個年輕點的,已經長成了人了。

  已經可以繼續地為大清國當炮灰賣命了。

  而多爾袞,也一股腦地把這些個弄到自己的兩白旗里,補充自己的實力的同時,又用這些奴才,組建了一支大清新軍。

  此時,打量著面前不過三萬余人,卻是仿效西法練成,完成了半火器化的大清新軍,多爾袞的臉上,泛著一絲苦澀,他感慨道。

  “若我大清天兵,在當初入關時,都能如此的話,何愁平滅不了朱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