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 第893章 嚴打
  “皇上,蒙古人的事情,暫且不提,不過張煌言上的這道奏疏,倒也不是,無道理可言的,如今,而北疆三省,人口著實是不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難免,張煌言他會上奏疏彈劾魏清。”

  王之良站在殿內,朝朱慈烺說。

  朱慈烺微微頷首,這個張煌言的奏疏,當然不是無的放矢了。

  大明朝的北疆三省。

  是指北方的連續三省,分別是,北庭,河套,山北三省。

  這三省,地處大明朝的北方邊疆,胡漢雜居不說,氣候還顯得有些惡劣,人口本身就不是太多,如今,大明朝不想方設法地,往這里增加人口。

  反而,要讓蒙古人離開這里,去往非洲大陸。

  貌似,并不合適啊。

  只見到,朱慈烺皺眉道。

  “北疆三省的人口,的確是少,可想增加此地的人口,卻也不易啊。”

  “河套還好些,經營好了,有個千萬人口,還是沒問題的,而山北嘛,無論是歸化城,還是遼河河畔,也是塊不錯的地方(這疙瘩可是通遼,宇宙中心,當然不錯了),經營好了,有個五六百萬人口,也是不成問題的。”

  “至于北庭嘛,朕就不提了。”

  嗯,河套,山北,還是有發展成一省的潛力的,但北庭省,朱慈烺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因為這疙瘩的氣候有點惡劣,后世蒙古國也才三百萬人口了。

  而且,就這三百萬人口,也遠超過當地氣候的承載極限,所以,朱慈烺雖然在北庭設了一個省,但壓根就沒把這疙瘩當成省來看。

  但河套,還有山北,卻可以好好建設一下。

  不過,想要讓移民去開拓這兩省,貌似也是很不易的。

  現在大明朝內部的,人口遷徙,大概分為三種。

  一種是下南洋。

  一種是去美洲。

  還有一種是闖關東。

  下南洋不提,去美洲也不提,這個闖關東就是跟歷史上,發生的闖關東要差不多,由于大明朝的元氣,在明末亂世里面,得到了極好的保存。

  所以,在進入到盛世幾年后,闖關東便開始了——歷史上,闖關東的先驅,實際上就是順治元年從山東過去的窮苦農民。

  跟南洋,東北,美洲這三塊寶地比起來。

  北疆三省,那點田土,實在是讓人瞧不太上——有更好的去處,誰愿意去那?

  河套省,有一個河套平原,倒能夠吸引不少老西,到朔方去。

  而山北省就差勁的多了。

  北庭就更甭提,已經無藥可救了。

  此刻,但見朱慈烺掃視著諸臣,然后道。

  “諸位愛卿,可有快速增加,河套,山北兩省丁口的辦法?”

  “實際上,不只是河套,北庭兩省,就連西北的,寧夏,甘肅也是如此。”

  寧夏甘肅這兩省,雖然是漢地省份,而且,其地盤也是正兒八經,自漢唐時便歸屬華夏的漢地領土。

  但這里的人口,實在是不多,而且還有很多小白帽。

  所以,朱慈烺也迫切地想增加這兩省的人口。

  實際上,西北三省(陜,甘,寧)人口都不多。

  主要是明末亂世,這里跟河南一樣,是主戰場,人口損耗太大,但他又不跟河南一樣,大平原利于人口恢復。

  而且地處中原,可以吸引各方移民。

  西北終究偏遠了一些。

  因此,這里的人口恢復是很難的。

  反倒是,在亂世里面,元氣保存了一些的小白帽們,增加的是挺特么迅速的,讓朱慈烺很不高興。

  所以,他現在是想順道的,增加一下西北人口。

  可大臣們聽到了朱慈烺提出來了難題后,當即便有人站出來,朝朱慈烺提出建議。

  但只見到,崇禎十七年恩科狀元蘇德,作為司法部主事,站了出來。

  蘇德已經入仕十余年了。

  在宦海浮沉了十幾年的他,考中狀元的他,在翰林院供職了一段時間后,在收復了山東后,又被外放過一段時間的濟南知府,然后又成了山東臬臺,之后,又到南直隸,當了一段時間的松江知府(這可是一個相當緊要的差事)去年在地方上,轉悠了快十年的他,終于又被朱慈烺想起來,重新設回了中樞。

  如今,在司法部任主事。

  不過,說是主事。

  但他實際上跟尚書卻沒多大區別。

  因為現任尚書張忻,已經年老昏花,可就是賴著位子不肯走,但他又沒辦法管好事務,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做不到。

  而朱慈烺又礙于君臣之誼,不能夠把張忻趕走,畢竟人家不主動告老,朱慈烺也不能夠逼著人家辭職啊?

  那多不人道。

  所以,司法部的差事,就落到了蘇德,還有其他幾個主事的肩膀上。

  而蘇德,也因此獲得了參加御前小會議的資格。

  作為才三十六歲的主事,蘇德在仕途上,還是頗有上進之心的,他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被朱慈烺重用。

  接替張忻當司法部尚書,他是不指望了。

  因為大明朝現在中樞一部尚書,至少得需要一個資歷——在地方上擔任過省內巡撫。

  沒有這個執掌一省的經驗,就甭想指掌一部。

  因為,省部大臣,雖然官階一樣,但京官總比地方官要金貴。

  所以,蘇德是想要趕緊地在地方上,任一省巡撫,哪怕是邊遠省份,只要熬個五六年資歷,到四十歲時,便可以入直中樞,為一部尚書。

  屆時,大概不到五十,便能夠入閣了。

  這個年齡,對比起魏大首輔,三十歲出頭便入閣的紀錄,肯定是大大的不如的。

  但對于蘇德而言,能做到這一步,他已經是很滿意了。

  畢竟,不到五十歲入閣,只要他身體素質好一些,熬到六七十歲,還怕熬不到一個首輔之位?

  呃,當官就是這樣。

  你有才學,你有能力,你能夠在宦海浮沉里面,擊敗一個又一個對手的同時,你還得熬資歷,你光能力行,但壽命不行。

  資歷還沒熬夠,便病死于任上。

  那只能夠怪你們倒霉。

  歷史上,明中后期,除了崇禎一朝,能夠熬到中樞大臣的,都是長壽之人——壽命短一點,哪能夠熬到入閣啊?

  早死半道上了。

  此刻,想要在仕途上,穩步前進的蘇德,是趕緊站出來,朝朱慈烺提出來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臣以為,移民這件事,是相當不易的,要么靠民間自發力量。”

  “要么,就唯有靠朝廷強制了。”

  “似美洲,南洋,還有遼東等地,不用強制,便有百姓,因有利可圖,愿意往之。”

  “可似這北疆,還有西北,氣候惡劣,民生艱難,生存不易,自然也難吸引移民,自發前往,唯有朝廷,強制方可以移民實邊……”

  “朝廷若是能夠強制,早就強制了。”

  魏藻德呵斥一聲道。

  大明朝廷倒不是不具備強制移民的能力,而是,朱慈烺不可能這么做,這是大伙都門清的事。

  而且,大明朝現在戶籍自由移動,強制移民過去,移哪里的民?移哪個民?

  最重要的是,移過去的民,如果人家自由遷走,那又當如何是好?

  總不能夠,一直派兵看著人家吧?

  這是看百姓呢?還是看罪犯呢?

  好在,蘇德既然敢說話,就代表著他胸有主意,他朝魏藻德拱手。

  “首輔,且聽下官說完。”

  “讓他說完。”

  朱慈烺擺手,看著這位崇禎十七年進士道。

  “朕想聽聽,你的想法是什么。”

  “很有可能,你跟朕想到一塊去了?”

  “哦?”

  蘇德一驚,但趕緊繼續道。

  “臣的意思是,興大獄。”

  “什么?”

  眾臣不由的愕然的看向了蘇德。

  蘇德卻是咧嘴一笑,笑著道。

  “強制移民,自然不妥,但是,倘若將罪犯,或是犯人家屬,強制流放,那不僅不會激起民間不滿,反而,反面會令百姓,拍手稱快……”

  “跟朕的想法,倒是不謀而合啊。”

  朱慈烺笑著道,蘇德的想法,確實是跟他的想的差不多。

  剛剛,蘇德一站出來,朱慈烺就知道,他要提這么個辦法了。

  因為,前幾天司法部送上來了一份奏折。

  是關于對之前抓拿的南洋奴工案的所有牽扯人員的流處地安排。

  而上面要流放的人口總數字,是三萬六千余人。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因此,在蘇德站出來之后,朱慈烺就猜到,他要提什么建議了。

  當下,但只見到朱慈烺滿意的笑道。

  “朕實際上,也是這么想的。”

  “要興大獄,然后流放犯人,充實邊塞。”

  “陛下,這個興大獄,是怎么個興法?”

  魏藻德小心翼翼的看向朱慈烺問道。

  興大獄,文官們可不一定會百分百支持。

  畢竟,萬一這個大獄,興到了文官們自己身上呢?

  朱慈烺掃了眼魏藻德,笑呵呵地解釋道。

  “這個簡單,朕要在我大明朝,全境內,展開一場,嚴格打擊非法犯罪行為的活動。”

  “就簡稱嚴打吧。”

  “各省,各州縣,都要定下一定的指標,讓他們抓拿那些個平時里的小偷小摸,或是搶劫傷人者。”

  “然后,統統判了,判了之后,再捎帶著把他們的家人給株連了,如此,不就有了足夠的移民來源?”

  “順道,還能夠整治一下治安。”

  “皇上圣明,臣怎么就沒有想到這個主意呢?”

  蘇德一臉的佩服,朝朱慈烺高呼著圣明。

  而朱慈烺面上則露出得意之色。

  “你以后且學著點,這為官治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這時,旁邊的魏藻德卻也表示贊同。

  “陛下圣明,臣以為,確實是應該,展開這么一場嚴打。”

  “各省,各縣按照人口,還有風氣,定下指標,勒令他們必須完成。”

  “完不成指標嘛,讓他們抓一些,平日里面,小偷小摸之徒,或是鄉里村舍間的地痞無賴,流氓二流子湊數,也不是不行。”

  “這么一來,既可以整頓我大明朝之風氣,亦可以充裕邊塞人口。”

  “對對對,這西北,還有北疆不同于內地,夷漢雜居,若是我漢家良民過去,說不定還要受欺負呢,反倒是這些刁民過去,更合適……”

  張國維也表示贊同。

  唯有王之良略有擔憂道。

  “陛下,這么做,會不會讓地方官員,只顧完成政績,而造就出來,一大批的冤假錯案出來?”

  “呃……”

  王之良的話一出口,朱慈烺就感覺不妙。

  是啊,歷史的嚴打,雖然效果貌似不錯,但是,官僚們為了完成指標,而不顧實際情況,制作出來許多冤假錯案的事情,貌似也是存在的。

  朱慈烺可不認為,自己手底下的官僚們,比那些個制造冤假錯案的官僚們強到哪去。

  一時間,殿內隨著朱慈烺的沉默,陷入到了寂靜。

  唯有蘇德,不甘心自己的提議就此流產,趕緊說道。

  “陛下,若是擔心冤假錯案,便否了這個決議,豈不有些,因噎廢食?”

  “何況,這個冤假錯案,也不是不好防制。”

  “只消讓朝廷,多派御史到各地巡查,同時呢,對于嚴打之罪犯,多用流放之罪,而少用死罪。”

  “便是有冤假錯案,被冤枉的良民,也不會因此而丟了性命,無非就是被流放到他地罷了。”

  “而且,也有伸冤昭雪的機會。”

  “同時,朝廷也應對,事先說明,若是有冤枉的好人,牽扯之官員,一律嚴懲。”

  “不只要嚴懲,即便是其告老,或是過世,也應當追究其后人責任,如此,大概就可以,防止絕大多數的冤假錯案,剩下的那么寥寥幾件被冤枉的,也不是不能接受……”

  “對,就這么做。”

  朱慈烺點了點頭,他說道。

  “不能因噎廢食,我大明朝這些年,風氣確實是不比從前啊,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必須要用這場嚴打,來震懾一下那些個宵小之輩們,整頓一下風氣。”

  朱慈烺說的還是很對的,這年頭,在戶籍制度取消,同時呢,農民大量破產,涌入到城市內后,再加上,大踏步的向資本主義野蠻發展。

  治安問題,說一句嚴重惡化都不為過。

  朱慈烺進行一場徹底的嚴打,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可以讓治安轉好,第二,可以讓大明朝的邊疆省份,獲得一大批犯人,及犯人家屬,充實邊疆。

  兩全其美的好事,干嘛不作!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