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79章 平倭(四十)難!難!難!
  南原之戰后,全州等城相繼失陷,不僅直接導致了全羅道的整體失守,連忠清道也淪陷大半。敗報傳至王京漢陽,朝鮮王李昖癱坐在御座之上連連哀嘆:“寡人就知道會是這種結果,平日里一個個信心百倍空談防備,結果呢?壬辰年也頑強守住、未被攻占的全羅道竟被如此輕易占據。改革改革,改到現在就給寡人這樣的結果嗎!”

  對此指責,柳成龍等人一時均沉默不語。好半晌后,李德馨才奏道:“殿下,漆川梁的戰敗起了很大的影響,南原拼死戰至了最后一刻,也令人動容。若究此戰戰敗之根本,在于原先駐守的明軍在開戰之前不久集體不戰而逃,我們的士兵面對倭寇的大軍雖難以力敵,但都在拼死血戰,戰敗實在是寡不敵眾之故。”

  李恒福進言:“都元帥權栗所領主力部隊正在待命,此時若有哪怕小股明軍主力可以南下與之聯合,立尋戰機挫敗敵寇鋒芒,戰局便可以逆轉,請殿下堅定圣心。”

  李昖越聽越是生氣,拍著扶手道:“少在寡人面前空談大話,讓寡人堅定圣心?你們倒是拿出結果來啊。眼下的結果是什么?是倭寇再次逼近王京!

  你們兩個,一個說明軍戰前不戰而逃,所以此番全羅道、忠清道之大敗責任在明軍,卻不知此前是哪些人整天和寡人說指揮權不能不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明國,宗主也,出兵巨萬來援而不得指揮,反倒成天被你們脅迫,換了寡人是大明皇帝,寡人也非得撤軍不可!現在明軍真撤了,你們口中固若金湯的防線在哪?倒是讓寡人見識見識啊!哦,這會兒又來說人家明軍撤不得了?

  另一個就更有意思了,既然權栗所領主力已然集合待命,你們卻不敢說讓他南下抵御敵寇,反倒和寡人說‘若有哪怕小股明軍主力可以南下與之聯合’,便能夠‘立尋戰機挫敗敵寇鋒芒,戰局便可以逆轉’?

  怎么,沒有這‘哪怕小股明軍主力南下與之聯合’,這仗就還是打不得的,戰則必敗是吧?好啊,好啊,逼得明軍不肯留下的是你們,挨了打之后要寡人厚著臉皮去求人家南下的還是你們!

  是不是在你們眼里,寡人甚至大明皇帝都要聽你們指揮,那才遂了你們的心意?真是笑話,漢人怎么說來著,就算泥人也有三分火氣!人家天兵剛被你們氣走,現在要寡人去給你們擦腚?你們不要臉,寡人還要!寡人思慮,得讓中殿領妃嬪宮人先往北方暫避。”

  柳成龍大驚,忙勸道:“殿下您何出此言?如此一來國內軍民又會因播遷而再次四分五裂!絕不可再現壬辰年的混亂啊。

  此前正是因為不能堅定信念,調度部署屢次失誤,才生出播遷之事來,結果民心大亂,官府無人,王室播遷,國土大片失陷,存亡僅在一息之間。今時今日絕不能重蹈覆轍了啊!”

  李昖嚴詞回應并非播遷,只是讓妃嬪暫避。柳成龍則以朝鮮百姓不會如此斟酌考慮而再請李昖能收回成命。

  李昖也知道上次播遷影響極壞,弄得王權威信掃地,世子甚至隱隱有反壓王權的跡象,若是再來一次,誰也說不好會出什么變亂,無奈之下只好令柳成龍等人不辭辛苦,去丹東到經略行轅共商御敵方略。

  說起來也好笑,大明這經略行轅近期以來換了好幾個地方。最開始是在漢陽不說,后來要北撤,先撤到平壤順便稟告給高務實,結果高務實讓宋應昌繼續撤,于是撤到臨近丹東的朝鮮義州。

  按理說,宋應昌是援朝平倭經略,都已經撤到朝鮮最北邊的邊境之城了,無論怎么說都應該足夠,因為再撤的話他就名不副實了。哪知道高務實還真就不滿意,直接下了明令,讓宋應昌撤回遼東本土,指定他立刻過鴨綠江,去丹東和麻貴一道。

  宋應昌雖然覺得這樣一來自己帽子帶得有些不適,但顯然不敢違背高閣老的指示,只好又再次北撤,于是經略行轅就這么回了大明本土,根本不留在朝鮮了。這也就導致朝鮮現在想要聯絡經略行轅也必須連夜趕路去丹東拜會。

  此時經略衙門之中,宋應昌與麻貴也正在為全羅道的失陷而商議,麻貴根據掌握的情報在作戰地圖上給宋應昌復盤了一下此次朝鮮的表現,然后斷然道:“侯爺法眼如炬,朝鮮的表現果然全如所料,根本當不得倭寇兵鋒。此戰如此發展下去,只要沒有我軍坐鎮,早晚又是三京失陷、全國淪陷的下場。”

  宋應昌道:“那是當然!我來之前就早已聽說,朝鮮朝廷嚴令全軍不得后撤,必須堅守險要,結果李福南雖在南原與倭寇血戰,卻仍逃回漢陽,茍全性命。

  全州守將守軍則更加不堪,不僅未能及時援救南原,甚至未見倭寇一兵一卒便不戰而逃,之后還大言不慚妄談戰局,為其不戰而逃找借口,簡直可笑!

  我看全羅道的失守必使朝鮮朝廷的部署大亂,已經徹底陷入被動,整個形勢岌岌可危,要不了多久就該再次播遷了,咱們也該有所防備,以免屆時應接不暇,同時也要做好隨時南下的準備。”

  麻貴建言道:“我軍準備其實基本已經完成,眼下的關鍵還是要看南下時機,這一點……其實主要不在軍事層面,恐怕還是要等侯爺的命令。”

  宋應昌頷首道:“不錯,你這話說得頗有見地,難怪侯爺親點你來接任提督。那么近來咱們就要時刻與侯爺保持聯系,利用好丹東的京華飛鴿站,確保侯爺的指示能夠立刻得到貫徹執行,這一點就勞煩麻提督你操心了。”

  麻貴忙拱手道:“經臺言重,此乃末將本職,自當照辦。”宋應昌很是滿意,心說李如松要是有麻貴這樣的態度,上一次也不至于打成那樣了。

  此時朝鮮領議政柳成龍與都元帥權栗風塵仆仆前來拜見,宋應昌聽說他們日夜不停趕路數日才到,連忙請二人入座,柳成龍剛剛坐下便道:“說來慚愧,我二人此番前來主要是共商御敵之策。”

  宋應昌向柳成龍及權栗客氣道:“二位客氣了,本部堂身為平倭經略,御倭平倭乃是職責所在,二位有事請講。”

  都元帥權栗贊道:“有經臺此言我等就放心了,只要經臺支持,我們定能攜手擊退倭賊。至于之后的防御部署,我以為可設于忠清道天安郡內的稷山。此處為險要之地,且通連各地,倭寇欲從速進入京畿,依我猜測多半會集中至稷山一帶。

  若我們能在此處擊退倭賊,不僅京畿可保,戰局也將逆轉,我們將能轉守為攻。不過我軍火炮不足,如此設防還需仰賴天兵火炮支援,不知經臺您意下如何?”

  宋應昌知道權栗這話是希望他派兵南下,但其實他知道這事現在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因此便道:“都元帥所言有理,敵眾我寡,若倭寇分散進擊,貴軍兵力不足,既然眼下可以集中對敵,那自然正是戰機。

  我看朝鮮可以派遣精銳前往稷山阻擊,而稷山地形不適于大軍展開,對倭寇也同樣如此。那么此戰不僅需要計謀,更需精銳擔任阻擊,請問都元帥對此可有調遣?”

  權栗發現他話說得雖然好聽,但就是不提明軍支援,只好把話挑明,道:“我將調派咸鏡道觀察使孫元信領兵三千,右議政李元翼為監軍,從旁協助。這支軍隊于咸鏡道不僅屢次參與對戎狄的作戰,也為抵御倭寇的入侵拼死血戰,是好不容易才保留下來的精銳。

  不過正如我此前所說,我軍缺乏火炮支援,所以在此之外還是希望天兵能為我軍提供支援,派遣一路火力強大之炮兵南下配合作戰,例如戚金將軍所部,我看就很合適。”

  宋應昌笑了笑卻不著急回答,反而轉頭詢問麻貴意見,麻貴進言:“末將以為稷山確為絕佳戰地,可先以炮擊擊潰敵陣,在敵寇重整隊列之前發動突襲使其士氣崩亂,如此則有望大勝……

  但是這不過是構想,例如炮兵支援的問題現在就還難辦。戚金所部此前在朝鮮血戰數次,不僅火炮頗有損毀,火藥炮彈也都急需補充,甚至連人員都要增補。經臺您也知道,戚金所部為南軍,增補人員路途遙遠,頗為麻煩,因此暫時還難以出兵。”

  權栗一聽,忙道:“若是戚金將軍暫有不便,那么吳惟忠、茅國器等將軍所部若能南下,我看也是足夠的。”

  麻貴一臉為難,道:“可是他們的情況與戚金并無二致,眼下都還不便出兵啊。”

  接下就是無論權栗如何說,甚至連柳成龍親自加入進來勸說也沒用,麻貴一口咬定整訓增補尚未完成,明軍現在不能出兵。

  柳成龍與權栗好說歹說,最后還是宋應昌動了點惻隱之心,說出兵現在的確不行,但你們既然是缺炮火支援,我這里正好有一批火炮剩余,可以提供給朝鮮。

  其實他所謂的“剩余”就是指淘汰品,大抵相當于之前南原之戰時的勝字號火炮,都是二三十年前大明還沒搞軍工改革之前的貨。不過好消息是這些火炮雖然老舊,卻也是當年經過高務實派人“質檢”之后剩下的,老舊歸老舊,至少不會無故炸膛。

  柳成龍及權栗見只能談到這一步了,無奈之下也只好答應,畢竟怎么說也有一百多門炮,單論價值其實也算不菲,甚至一個稷山還用不到這么多炮,那怎么說也能在回去之后有所交代。

  柳成龍回去之后召開備邊司會議,又與同僚共議軍糧,他道:“軍糧馬料目前暫無問題,問題在于若長期作戰則很難籌措。因全羅道是我朝產糧重地,全羅道失守,軍糧也因此漸難,重奪全羅道之前還需設法緩解。”

  眾人也在苦思良策,正商談間,此前被罷黜的前領議政李山海突然歸來,他現為領敦寧府事。柳成龍心中一驚,不知李山海為何出現。雙方互道問安之后,柳成龍問道:“鵝溪公(李山海號),再次見到您實在是倍感高興,您的女婿李德馨這些年來對國事盡心盡力,想必您也是知道的,只是您今日為何到此?”

  李山海道:“王上似乎認為這個國家有些太不像樣了,所以又重新召我回朝。領相,聽說倭寇此前南撤之時你就已經預料到他們將再次入侵,早已開始防備并對國政改革,我聽聞之后頗為欣慰,但眼下看來卻不禁懷疑,朝廷真的做過防備么?

  若是真的做過防備,倭寇又怎會如此長驅直入呢?眼下水軍瓦解,城池失陷,全羅、忠清被敵所占。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或者說是出了什么問題?”

  有關水軍瓦解一事,李德馨欲為柳成龍辯解,卻被李山海喝退,他又對柳成龍道:“我對領相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身在家中聽到的卻都是令人難過的事情。改革招來反目,朝廷失和不能一心,加上國難又至,連我這等老朽也無法再安心居家。”

  柳成龍見李山海歸來便行責問,想來定是朝鮮王之意,便答道:“我也知兩班及士紳對我極為不滿,無非是因為損害了他們的權益。不過,無論改革最后結果如何,該退之時我自會退去,但至少也在戰亂之后。如今倭寇猖獗,盡數驅逐殲滅是身為領議政的我責無旁貸之事。”

  李山海指責柳成龍傲慢自大,自認為只有他一人能引領朝廷平定倭亂。李恒福也為柳成龍申辯,但李山海同樣不屑一顧:“真不知領相的竭盡全力是不是能得到好結果?在稷山若不能擊退倭寇又該當如何?倭寇漸漸逼近,就不譴責沒有做好防備的自己么?屆時倭寇兵臨王京,領相又會諫阻播遷吧?”

  柳成龍堅稱定能在稷山擋住倭寇,李山海見柳成龍目光堅決,也只是微微一笑,說將拭目以待。李山海離開后,柳成龍等人對稷山之戰也無十足把握,心中同樣多有憂慮,只能希望蒼天眷顧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klauszx”、“小暑未暑”、“曹面子”、“巔峰舞動”的月票支持,謝謝!

  PS:腹瀉一整天,晚上直接比早上輕了兩斤多,這章更新遲了點,實在抱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